APP下载

“罗杰”与迈克尔·摩尔

2017-04-05齐梦迪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罗杰迈克尔摩尔

齐梦迪

摘 要:自2004年《华氏9·11》获得第5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时,迈克尔·摩尔成为全球谈论的对象。这位备受争议的纪录片工作者在处女作《罗杰和我》就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纪录片制作理念。本文从真实与观赏性、表现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来分析《罗杰和我》,从而为当今纪录片创作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迈克尔·摩尔;纪录片;《罗杰与我》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可谓独具匠心。其中,《罗杰和我》则是他社会问题纪录片的开山之作,这部影片不仅延续了迈克尔·摩尔多年的电视杂志类风格,同时运用了调查性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方法,再配合多样性的素材、探寻式的结构、交叉式的剪辑、个人化的解说,构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他的这种纪录片制作观念在《华氏·911》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获得国际大奖的同时,也缔造了纪录片的票房神话。《罗杰和我》所开创以及坚持的纪录片模式,一直受到了广泛的争论,分析这一特点鲜明的影片有助于深入认识《华氏9·11》所掀起的纪录片热潮,并思考纪录片与商业协调的意义,同时为当今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可借鉴之处。

1 源于真实的欣赏

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讲道:“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在纪录片领域,许多纪实美学的实践都在利用这种视听艺术的本体特点作为表意方式,去影响人们的知觉过程。对于纪录片的创作,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最终作品中作者的观点无可避免地融入其中,但创作者坚持的原则仍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与接近客观现实。不得不说,迈克尔·摩尔作品中的真实巧妙而自然。

在《罗杰和我》中,他除了进行实地拍摄,还借鉴了不同类型的素材,这其中包括了家庭录像、广告、照片、电影片段、新闻报道等。同时,摩尔还将这些真实的素材进行整理,通过天马行空式的组合,使原本并没有内在联系的素材表现出了“自然”的客观真实。他通过大量的家庭录像素材,在拉近与观众距离的同时,又赢取了信任。在试图说明通用公司关闭制造基地动机的段落中,摩尔将与自己观点相同人的素材融入其中,既能说明创作者观点,又能减少导演人为参与创作的痕迹。

在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中,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化的剪辑与叙事来观赏。旁白解说的大量使用、推动叙事的采访和取例论证、不同类型素材的拼贴组合、交叉性的剪辑模式以及装饰性的配乐等等。因此,他的影片基本上属于调查性电视纪录片的类型。

调查性电视纪录片是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对已发生但内容尚未被详尽揭露的重大事件以及现存社会问题的记录。这类影片讲究情节的结构性,表现手法多样化,通常选取一个事件为调查对象来进行详尽披露,抑或对典型的事件进行详尽记录来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具有这类纪录片的特征。他在完成《罗杰和我》之后的发言以及影片本身,都符合了调查性电视纪录片的特征。

同时,《罗杰和我》的观赏性还体现在自身塑造的形象上。影片在开始时就通过旁白的形式将摩尔本身称为“一个奇怪的小孩”。之后,他又通过天真无知的口吻讲述了与罗杰·史密斯的探访历程。探访与其说是过程,倒不如说是愿望,整部影片中的这次探访是徒劳无益的,但却是影片的叙事主线。影片中有不少看似笨拙的细节,然而这是摩尔巧妙的表现方式。摩尔在没有名片证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希望通用汽车公司总部大厅的负责人转达会见罗杰·史密斯的愿望;他在没有任何介绍信说明自己身份的时候,走访各个俱乐部调查罗杰·史密斯的行踪。这些情节都是摩尔巧妙设计与安排的,目的就是用这些现实中自己触发的情节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 混合形式的纪录片

比尔·尼科尔斯把纪录片的类型定义为解释型、观察型、相互作用型和自反型。《罗杰和我》兼具这四种模式的特征,可将其看作是一部混合形式的纪录片。首先,在选择主题以及表现方式上,摩尔选择了通用汽车公司关闭弗林特工厂事件为主题,又加入罗杰·史密斯的叙事线索,表达了导演对于劳工失业导致城市没落的态度,引发了社会广泛的思考。同时,片中大量的采访,使一些看似偶然的巧遇与导演的解说共同架起影片的亲和力与可信度。但是对于影片能否按照解释型的创作模式来展开,这一点在业界还尚存争议。摩尔对工厂关闭事件以及周边城市带来的影响,他持有明确的个人观点,整部影片是由他精心组织起来支持这个观点的。

观察型的纪录片很少使用解释型纪录片的画外解说来强调拍摄者的在场性,通常运用长镜头、同期声的方式来表现日常琐事。《罗杰和我》通过真实记录失业工人贫苦生活和上流社会的奢华,再加上家庭录像、广告、新闻报道、电影片段等,流畅而直接地表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转折。

尼科尔斯将相互作用型的紀录片表述为含有一种直接表达“回归”的特质,这种直接的表达在解释型纪录片中通过采访来完成。相互型纪录片强调拍摄者引导和搜集信息时的参与性,导演可以现身于银幕。《罗杰和我》正体现了导演试图通过交叉剪辑与亲自如画参与采访来表明自己的想法,在探寻工厂关闭事件的情况时,影片表现了直接表达的特质。

自反型纪录片质疑了电影拍摄者与电影本身,对其是否能真正具有公正且表达历史真实性表示怀疑,因此这一类型以怀疑为基础。《罗杰和我》中的自反表现为导演一开始设计的会见罗杰·史密斯的这一愿望;在播放歌曲“这样不好吗?”这一讽刺段落中,罗杰·史密斯在圣诞节的接话与失业工人被驱逐出门的悲惨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罗杰和我》这部作品而言,迈克尔·摩尔不仅把互动式的素材、技巧以及讲述方式进行混合,同时还将自己塑造成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非英雄式的小人物。影片的序幕,他就以小城镇的工人自居。而片中的通用汽车公司人员、弗林特官员等则是用媒体来伪装自己,宣称他们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忠诚。在影片的解说中,天真烂漫的孩子与成年人的政治诡辩形成了鲜明的讽刺对比,因而承认了他作为一名城镇居民在认识上的局限与片面。片中,虽然摩尔是参与者与事件制造者,但他依然能够完整地控制影片。他通过新闻报道的素材来说明自己是在旧金山记者生涯失意后决定与家乡同胞共同面对现实困难。因此,这种影片创作人员与失业工人的境遇不谋而合,产生了先天性的认同。

3 潜在的危机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迈克尔·摩尔将不同形式的纪录片混合在一起,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完美无瑕。在影片《罗杰和我》中,摩尔对于家人参加底特律劳工激进主义运动的事情表示自豪,但是片中那些被提问的人却否认了人们相互间的一种团结精神,他们甚至不认为还有可能再引起一场成功的罢工。与此同时,影片一方面要面对上层社会人员的健忘与吹牛,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为生存而奋斗的弗林特市民,而最终影片却没有为人们提供可选择的意见,也没有让人们看到任何希望。

很多人赞赏这部影片用生动幽默的方式证明整个美国对社区福利的漠视,实际上它的成功在于片中很多综合性的效果并非是因为摩尔想要精心打造成一个连贯的过程,或是他充满幽默地想要完成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愿望,而是因为摩尔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距离感,这与很多赞同他影片观点的观众相同。

4 结语

《罗杰和我》这部影片表现出的强烈的政治热情与战斗激情,为以后迈克尔·摩尔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这种模式也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他的一系列纪录片都是针对敏感的社会问题,包括对社会的不公平、政治腐败现象、利益集团化以及当权者的阴谋等问题的深刻披露。他用极尽讽刺幽默的方式,在嬉笑怒骂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尽管他的拍摄风格与创作观念引起了广泛争议,但在他完成《罗杰和我》之后的一次发言中可以看出他的观念,从而对于他之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也就不难理解了。他说:“我所有的片子都有一个长期的目标,一个短期的目标。这个电影的短期使命就是把布什赶出白宫,长期的目标也是我自《罗杰和我》以来一贯的目标:我们国家不公平的、非民主的经济制度不改变,我的片子所揭露的问题就将继续存在。”

参考文献:

[1] 马修·伯恩斯坦(美).纪录恐惧症与混合模式——迈克尔·穆尔的《罗杰和我》[M].

[2] 钟大年,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M].

猜你喜欢

罗杰迈克尔摩尔
月亮高高掉进水里头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蝴蝶
山那边
战场上的雕塑家——亨利摩尔
西方摩尔研究概观
烤红薯
小马虎兔子罗杰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雕塑展布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