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技术理论课程改革研究策略

2017-04-05李研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旋律理论

李研

摘 要:目前,我国音乐技术理论课程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较欠缺,加上音乐理论教学带有功利性,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与国内的研究状况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并且,由于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不能自主学习,整体学习氛围较差。因此,我们在音乐理论教学上要深化改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音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真正提高我国音乐理论教学的整体水平。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并对课程的设立做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音乐技术理论;课改

随着我国文化优越感的丧失,音乐的优越感亦已殆尽,由此导致技术理论全盘西化。在音乐技术理论课上,很少会用我国传统的音乐理论来描述我国音乐,并且审美导向和价值导向都是扭曲的。为了培养能认识和传播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跨世纪音乐人才,改革各个层次的音乐技术理论课,尤其是高师音乐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因为它不仅是突破旧的音乐教学框架的重要阵地,也是连接我国少数音乐学专家与未来音乐教师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实现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来说紧迫而任重道远。

1 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艺术,不仅有娱乐功能,还具有教育和审美功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理论教学越来越被大家重视。音乐理论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不仅制约着其他音乐学习,还直接影响着音乐学习的质量。要想提高音乐理论教学,就必须从教学内容、方式、理念入手,解决音乐理论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第一,音乐理论教学没有体现民族化、主旋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西方的流行音乐一度成为我国音乐市场上的主流,受到很多年轻人喜爱,而我国音乐教材上一般是比较严肃、高雅的民族音乐,这就使得音乐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被大家认可和接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冷落,很多音樂理论教学都是借鉴和引入西方音乐,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对民族音乐的认知。第二,音乐理论教学没有与实践相互结合。音乐本身是一种视听艺术,听众只有在实际音响里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妙,加深对音乐理论的认知和理解。由于音乐理论本身具有枯燥性,在教学上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容易被大家排斥,出现了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第三,音乐理论教学手段和设施落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推陈出新,多媒体教学逐渐被引入教学中,但由于许多地方在思想上的不重视,没有对音乐理论教学进行投资和改造,音乐理论教学手段较为落后且设施陈旧。

2 音乐理论教学的改进方法

我国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性,在审美和功能方面也更具教育性。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基础学科,音乐理论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音乐理论教学的认知,从根本上改进音乐理论教学的方法方式,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使音乐理论教学质量得到飞速提升。第一,音乐理论教学要突出民族性。在我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汇聚了古人的智慧,也融合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承我国历史文化,还要发扬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理论教学上,要从思想、方式、方法、内容上进行改革,让我国传统文化充分融入音乐理论教学,将我国民族精神贯穿其中。我们还要借鉴西方音乐的优点,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贯穿于音乐理论教学中。第二,提高音乐理论教学的文化品位。音乐理论教学本身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在音乐理论教学上增加趣味性,将枯燥的音乐理论变成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例如,音乐理论中的五线谱教学本身就很枯燥,而且不容易被大家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讲一些有关的故事等方式,将枯燥的音乐理论变成一种富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东西,丰富学习的形式。第三,音乐理论教学要联系实践,加入多媒体技术。音乐理论教学应不局限于书本,充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对音乐理论进行推广和发扬,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促使其更好地去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将多媒体引入音乐理论教学中,不仅可以减轻音乐理论教学的枯燥感,也可以使大家更加形象、生动地感受音乐理论的博大精深。

3 音乐技术理论课程的设立

根据对传统音乐技术理论课程设立的得失分析,我国音乐院校的音乐技术理论课程可以这样设置——开设“旋律学”“多声音乐基础”“织体学”“音乐分析”“演奏演唱技巧写作与音响”五门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旋律学”“多声音乐基础”“织体学”“演奏演唱技巧写作与音响”是侧重于写作、分析和写作分析的三种不同教材;而“音乐分析”由于自身专事于分析,除作曲专业可能有少量的结构写作练习外,其余各专业基本上都以分析为主,各专业可使用同一教材。

“旋律学”按“旋律的历史”“旋律的要素”“旋律的结构”以及各地区、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的旋律特征分章讲授。“多声音乐基础”实际上是将和声、复调两个课程合二为一,并增加了20世纪新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中多声现象和多声技巧的内容。“音乐分析”是通过对作品技术形态的分析揭示音乐作品的本质内容。音乐作品中各基本要素(表现手段)都从某个侧面表现音乐作品的某种本质,曲式结构只是音乐作品各基本要素中的一种,单纯的曲式结构分析不能表明音乐作品的全部内容,因此“音乐分析”需对音乐作品进行包括曲式结构在内的各基本要素(表现手段)的个别分析和综合分析,以使学生全面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演奏演唱技巧写作与音响”将传统配器课中的乐器法部分单独列了出来,并增加了声乐演唱技巧的内容。其中,演奏演唱技巧写作部分可借鉴原乐器法的讲述方式;音响部分则从音乐声学的角度解释合奏、合唱、重奏、独奏等各种体裁形式的音响原理,同时不排斥传统配器法和乐器法富有经验的听觉心理方式,并将其运用到教程之中。

本文所提设想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思考,音乐技术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仅凭个人的思索,改革的设想可能既不全面、也不严密。但是,笔者坚信虽然目前的音乐技术理论是有缺陷的,但也是有可改进之处的,同时也坚信,除了笔者,肯定还有其他人在思考如何改进,甚至已经在着手改进这种教学体系。笔者在此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我国音乐技术理论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耀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音乐研究,1994(02):10-17.

[2] 樊祖荫.传统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研究,1996(04):20-25.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旋律理论
春天的旋律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