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非遗引入工艺设计课程的途径分析

2017-04-05苏专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东莞文化遗产物质

苏专

摘 要:“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广东省东莞“千角灯”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手工艺类的文化遗产。在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引入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专业的工艺设计课程教学,能给课程教学带来活力,同时也为非遗东莞“千角灯”的传承与保护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工艺设计课程教学;途径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也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东莞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就是文化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怎样以文化创意激活蕴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古老记忆,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东莞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欧美文化大力侵蚀本土文化,造成了文化同质的趋势,世界趋同化,唤起人们寻求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标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制作内容引入应用型本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了解、学习并自觉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1 非遗“千角灯”与工艺设计课程

东莞非遗“千角灯”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在广东,凡是添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男孩诞生后的元宵前后举行灯会。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包含“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据说“千角灯”来自宋代宫廷的八角彩灯,有1000个角,缀有1000盏灯,灯身由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是技艺、艺术、历史的文化载体,集书画、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被称为“千古一灯”。2006年,东莞“千角灯”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千角灯”因种种因素的制约,面临无人传承、濒临灭绝的困境。因此,对东莞非遗“千角灯”制作内容的传承研究较为紧迫和必要。东莞非遗“千角灯”本身是东莞的传统手工艺品,学生在课堂学习制作“千角灯”,一是可以振兴本民族传统技艺,让大学生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二是将传统艺术商品化,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创新性地传承发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同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高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2 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现代化灯具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冲击,以及“千角灯”体积庞大、制作工艺复杂、技艺要求高,同时扎作无图纸,只由师傅口传身授等因素的制约,“千角灯”的出品数量很少,东莞目前仅存3盏。“千角灯”逐渐失去了生存基础,精湛的传统艺术品只能在博物馆展览,实在令人惋惜。目前,非遗“千角灯”处于即将失传的危险境地。一方面,缺乏从事制作“千角灯”的相关技师,唯一的传承人张树祺先生年事已高,“千角灯”的结构复杂、制作技艺要求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其中传承这一手艺。

为了让这种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发展,经过笔者对“千角灯”的研究,概括出以下制作内容:

“千角灯”是纸扎手工艺,灯有1000个角、1000盏灯。整个灯分为灯顶、灯体、灯柱、灯带、灯尾五大部分。

第一,灯顶。俗称“华光盖”或“宝盖”。灯顶部分位于灯体上方,在灯的最上端,由8条立体彩龙骨架和圆形大宝顶构成。

第二,灯体。灯顶至灯尾的中间部分是灯体,由8个面组成。每个面从上往下分为8格,每一格双面都绘有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千角灯”的主体骨架,主要采用铁丝和竹蔑扎作而成。

第三,灯柱。灯柱共有8条,固定于灯体外面。灯柱是安放灯的主要地方,由下至上安放灯,长度和灯体相当,这8条灯柱有1000盏灯。

第四,灯带。灯带是“千角灯”最主要的装饰物,有24条。传说这24条灯带是宋代“高宗皇帝之女、孝宗皇帝之姐、光宗皇帝之姑”——赵玉女(1159 ~ 1245)亲手所绣,上面绣着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为古代皇族遗物,一向由赵家后裔珍藏。只有到每年春节时才拿出来挂在灯上展示,展示结束后又珍藏起来。

第五,灯尾。灯尾在灯体的最下方,与灯顶相对应,把灯体合成为一盏完整的大灯。

3 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的途径

非遗“千角灯”是一种活态文化,能为课堂注入形式鲜活、内涵丰富、表现多样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制作内容需要一定路径进行转换才能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笔者经过对“千角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决定将“千角灯”的制作内容分步骤引入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专业的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步骤如下:

第一,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收集“千角灯”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千角灯”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千角灯”的文化背景中所包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等的相关基本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千角灯”这一民族特色艺术形式。

第三,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观看“千角灯”的实物,现场讲解其审美特征和制作工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非遗“千角灯”的文化及艺术内涵,并产生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第四,请“千角灯”传承人进入课堂为学生示范制作过程,分析工艺技巧,学生分组动手跟学。教师可进行文字和视频记录,对“千角灯”的制作工艺及相关实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将手工艺口头传授内容整理成文字记载的形式,建立课程资源档案,便于保护和传承。

第五,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通过大作业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传统的技艺上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实用美观又兼具民族个性特色的工艺设计作品。

第六,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校园巡展并推荐参加相关竞赛。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充分激发学生对“千角灯”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思维,让学生掌握“千角灯”的基本制作工艺,建立正确的民族艺术价值观。带领他们走进、了解、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充分发挥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为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提供可行的路径,从而推動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东莞非遗“千角灯”的制作内容进入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不能只单纯地传承非遗“千角灯”的手工技法,而是要带领学生全方位地了解非遗“千角灯”相关的文化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思维。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链条才能在教育中得到延续,从而挖掘出“千角灯”在现代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促进非遗“千角灯”的传承保护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鸿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研究[J].文艺争鸣,2014(04).

[2] 李荣启.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2006(02).

猜你喜欢

东莞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可园琴事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东莞长联
文化遗产保护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