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江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美学探索

2017-04-05杨闵敏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探索美学

杨闵敏

摘 要:为了塑造九江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通过阐述设计美学概念,逐步展开对公共艺术美学内涵的分析,以传承之美、规律之美、创新之美,举例说明九江公共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之美,展现九江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关键词:九江公共艺术;美学;探索

1 设计美学的概念

在中国社会早期,董仲舒说过:“中者,天之用之,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这是我国早期的美学思想,崇尚的是合乎规律的中庸之美,“中庸”的美学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等各个领域。而在西方,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则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由此可见,早期中西方都认为艺术的美学是以和谐为基础的,和谐是人们对于艺术美学的认知。到现代,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美学是在结合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以传统美学和艺术研究的理论为基石衍生发展而来。设计美学提倡将传统的美学规律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将文化表现融于设计,将艺术理论回归实践,指导现代设计活动和艺术审美未来的发展方向。

2 九江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美学内涵

2.1 公共艺术中的传承之美

随着九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竞争和新城区规划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空间和审美需求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变化。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环境空间内不可缺失的要素,以其独特的设计在城市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凝聚人气、艺术美感、启迪来者等人性化使用意义和艺术空间氛围。画家埃贡·席勒曾提出:“艺术永远不可能现代,艺术永恒地回归起源。”“起源”指的是艺术的历史溯源,九江市公共艺术设计必须从其美学溯源出发,探索其美学内涵,缅怀其传统民间艺术,才能传承设计项目中的九江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对设计美学的探索,既是对赣鄱文化特有的传统性及延续性的反映,又是地域空间特色中的重要指导。例如,九江南山公园在设计中,设计定位于展现九江民俗风情历史,以入口处太极图的布置和金、木、水、火、土的小品安排,以极鲜明的中国传统形式展现青莲凌波、太极草坪、古韵风华、八方来仪、莲开盛世、九水汇江、七星忘庐等层次的景观节点,在大体设计思想上尊重了九江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現了九江城市的历史溯源。

当然,传承之美除了体现在民间历史与美术中外,还有一种是传统民俗情感的传承。由于公共艺术处在公共空间,它要求跟社会群体有一种心灵上的对话和共鸣,这是一种交流和展示的艺术形态。否则,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和人文特色得不到体现。优秀的公共艺术会加深社会群体的感官记忆和民俗认知,如九江荷花垅的一组荷花雕塑设计,其意向和形态抓住了九江人民对荷花的特殊情感。荷花是九江市的市花,同时展现了九江古代大思想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高洁莲花精神,再结合地名,使得这组荷花雕塑公共艺术成了九江的地标性雕塑之一。

2.2 公共艺术中的规律之美

孔子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强调“善”的内涵,“善”是一种内在美和功能美,“美”是一种外在美和形式美,只有既“尽善”又“尽美”的作品才是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由此说明,公共艺术设计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美”与“善”的原则,即公共艺术必须合乎比例、尺度、体量、均衡等审美要求,符合人类伦理道德标准,与周边环境空间和谐,体现地域特色,具有真善美的正面社会意义,才是一个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例如,九江大中路的一组清末民初具有九江茶市、米市风情的铜制雕塑,通过抬货的工人、点货的账房先生、来往的外国商人,形象地展现了九江当年作为四大茶市、米市的辉煌。又如张官巷到湓浦路这段分布了九江传统小吃的铜制塑像,分别是:萝卜粑、冰糖花、炒糯米等,非常写实地把人们带入回忆九江历史小吃的情景中。唯一略感不足的是,雕像的服饰可能与九江当时的情况有所出入。另外,在四码头信华广场也有打陀螺、财神爷、吹乐器等小的立体雕塑,为广场的商业空间环境增添了一份趣味和活力。

这些雕塑的统一特色是铜制的人物历史形象,塑造形象,表现力生动,以明清样式石牌坊为中心,以中国传统长卷式绘画为表现形式,合乎造型“美”的需求。同时,铜的质感体现出一种复古和历史感,雕像生动展现了九江当年作为茶米之乡的繁华与九江传统小吃的特色,其叙事题材和所摆放的街道位置达到了“善”的和谐,使这组雕塑成为展现九江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

2.3 公共艺术中的创新之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使得人们对设计审美、设计形态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设计师不断创新,在设计作品中展现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艺术形态,这是创新之美的内涵要求。而九江城市的整体公共设施大多围绕历史事件、地域文化、民俗民风等方面展开设计,在创新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九江八里湖的胜利碑是为了纪念1998年抗洪设计的,整个胜利碑较为雄伟,碑高200.6米,早期可以乘坐电梯登上碑顶参观,后期关闭参观功能,整体造型模仿华盛顿纪念碑的欧式方尖造型。在公共艺术的创意上是一件单纯的借鉴作品,对于地域特色体现不足,创意意识较弱,但是它比华盛顿纪念碑还高的尺寸、体量,以及抗洪纪念意义,也使它成为九江的地标性设计之一。

而九江小坝李公堤和南湖沿岸的光电公共艺术设计,在夜晚时分,华灯初上,沿路有各种“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年年有余”“楚风编钟”等民俗浮雕设计,橙色、绿色、红色的灯光投射到壁画、树上、湖面上,如同一条璀璨的宝石项链一般映衬在湖面上,使整个城市美如幻境。这种光电的创意设计很好地衬托了九江浔城的山水之美。

别林斯基说:“在真正的艺术作品里,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公共艺术的创新之美更多是表现在“时代精神”上,设计师要把握设计地域的时代脉搏和地域个性,才能摆脱呆板、单调的设计。在以后的城市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应注重从生活或民俗风情中汲取有特色的素材进行升华、加工,或采用与时俱进的材料与技术,并运用简洁明快的节奏韵律以及夸张变形等形式进行创意变化,才能设计出好的艺术作品,在设计意识上展现时代的进步。

3 九江市公共艺术的美学影响

在九江市这个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加快的空间中,内外文化和物质的频繁交流使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追求一种舒适、安全和美的生活方式,这要求空间中要构建具有美学价值和品位的公共艺术。所以,公共艺术强调公共性和美学性,这是当代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审美取向。这种设计美学逐渐发展的目的是解决美化城市、美化环境、社会效益的问题,在公共场所体现对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关怀。所以,公共艺术设计是否具有美学特征,能否在这个公共空间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取决于其艺术形式中美学内涵的表达,表达到位即可凝聚城市文化,得到市民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也会与周边环境产生一种和谐的意境,赋予环境创造性和启示性,体现公共空间的灵性和诗意。

公共艺术设计随着九江历史的发展,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往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城市中,其通常以雕塑、壁画、光电艺术和多元化艺术等形式出现,它们扮演着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角色,与环境互相依存,继承、发展文化。同时,环境的不同又制约着公共艺术的发展,两者在矛盾运动中,共同探索和谐之美。

4 结语

随着九江市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基于设计美学的影响,在城市各个角落、方位为市民提供美而实用的艺术作品和设施,展现九江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关怀。美学指导下的传承、规律和创新之美是构建优秀公共艺术的基石,共同指导、完善九江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九江这座城市文化内设计美学的探索,将成为九江市公共环境文化意识和审美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九江公共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玉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美学原则[J].商业文化,2009(08).

[2] 陈宓.公共艺术的设计美学[J].科教文汇,2008(08).

[3] 王超琼.设计美学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商业空间组织形式的公共艺术性[J].艺术品鉴,2016(05).

猜你喜欢

探索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