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之美,美在千姿百态

2017-04-05刘玉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分层中学学校

刘玉琴

和江汉油田大多数学校一样,广华中学的布局遵循的是秩序之美:建筑物横平竖直,整齐且辨识度较低,没有曲径通幽,更没有亭台轩榭。

不过,这并不影响这所学校在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2010年、2014年两次顺利通过省示范学校复评。

这得益于学校开放的办学思路。

有哲人言,参差不齐乃是人类幸福的本源。

广华中学用分层教育回应了这一真理,并在实践中点滴演绎,尽显教育千姿百态之美。

分层教育:一次有限的回归

客观地说,随着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中国教育同质化、复制式发展的疯狂正在慢慢“退烧”,因材施教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和学校的理性自觉。

不过,分层教育在广华中学的归来,是一次有限的归来。与有些学校主动选择不一样,它在广华中学是被动选择的结果。

江汉油田基础教育发韧于上世纪60年代,是伴随油田勘探开发而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兴也石油,衰也石油”,随着当地石油资源的枯竭,经济日渐衰退,业务的转移,导致人口迁移。同时,从2004年1月开始,中國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按照“保留实体、整体移交、计划单列、集中管理”的原则,将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整体分离,成建制移交潜江市人民政府,并更名为潜江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移交后,地方政府无论是在教育的投入政策、人事财务管理,还是业务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和企业存在较大差异。

在此背景下,油田所有学校都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广华中学也未能幸免。

整体生源质量下滑、优生流失严重、学生分差跨度大、家长对孩子期望高……这让2009年初接手广华中学的吴先知颇有压力。

各种努力后,2010年的高考,依然不理想。

一件事深深触动了吴先知:一名从广华中学考到武汉某名牌高校的学生,在学校呆了7年,肄业回家,在当地一个厂里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这说明这名学生根本就不适合大学生活,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学,说不定将来也无法成人成才,还浪费了国家资源。如此说来,为什么一定要让资质和其他条件不一样的学生走相同的发展之路呢,为什么培养的学生要千篇一律呢?也许有的学生就适合做技术工,也许有的学生在艺术方面就有天赋。”

缓解的出路在于分层教育。吴先知豁然开朗。

然而知易行难,还要创造一系列与之匹配的条件。

课程首当其冲。

2010年,学校一方面抓实基础课程,二度开发国家课程并思考课堂要如何做,另一方面,开始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在于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挖掘其潜力和特长,为自主招生做准备,而研究型课程则冲刺高分层。三类课程中,拓展型课程实行走班制。

班级分层设置,必不可少。

按照学习基础的不同,每个年级被分为三个层次,1班和2班为第一层次,3班到9班为第二层次,10班到12班为第三层次。三个层次的班级实行流动管理,每个学期考试达到班级前三名,学生主动申请,家长签字后,可以往上一层次的班级流动,考虑到学生心理感受,没有往下层次流动的规定。

新的矛盾产生了:家长挤破脑袋都想把孩子往高层次的班级送。

吴先知选择直面家长。一到开学,他会亲自召集家长开家长会,个别家长单独谈话,只为了让家长都明白,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当孩子们在新的体制下变得更好的时候,家长也渐趋理性,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可以往上一层次流动时,也选择了留在原班级。

与家长择班一样,教师也会择班:基础好的班级,教师教起来不费力,且有成就感。

让教师同时带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这是吴先知提出的简单但奏效的办法。

分层的教学,也必有分层的评价手段。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师分层备课、分层测验、分层考试,一个年级同一学科有一两套甚至三套试卷。

成效是显著的:各种竞赛获奖名单中,广华中学渐渐为大家所熟知,进入《全国自主招生500强高中》排行榜,位列湖北省第15名;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的学生达50人,占全校考生近10%;2016年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广中两名学子代表湖北省参加香港总决赛(湖北省仅4名选手),杨哲成同学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获大赛最高奖项“文学之星”。

在教育界,从来不缺乏创新活力,以及变革的欲望。但不可否认,方向选择更加重要。在教育大环境变革的框架之下,立足自身求发展,广华中学的分层教育之路正步入正途,渐入佳境。

在多维度课程中实现平顺接续

任何一所有实力的学校,它的发展都必须倚重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深谙此理的吴先知,以多维课程为切入口,践诺自己的教育理想。

广华中学的课程,分为三类: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也注意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中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广华中学的策略是:促进基础课程校本化。基础课程校本化是对国家基础型课程的再度分层开发,由学校教研室负责,组织学科组长及名师骨干,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适度整合相关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每学科至少分三个层面设计与开发,每位教师要做到每一层面都有精心设计的导学案、PPT、个性化作业、拓展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题。教材还要突出课程的适切性和针对性,丰富学科知识的内涵,扩大学科知识外延,着眼学科能力的培养。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由教务处牵头并负责监督管理,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主修、辅修为学习形式,继续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需求的校本选修等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课程要更加规范,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高考难度。

大力支持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努力将文学社、戏剧社、手工社、合唱队、足球队等优势社团打造成品牌。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发展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

研究型课程围绕体现共同核心价值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究,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不仅涉及单一学科知识,更要跨学科整合,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渗透德育。

所以,于广华中学的学生而言,进校的第一件事不是立规矩,而是学习选课规则:如何分析自己适合哪种课、每种课的报名条件、如何授课、如何考核等,学生都要清清楚楚。

自习课、课外活动、周末是上拓展型课的指定时间。

拓展型课程实行走班制,體音美、理科班的文科、文科班的理科、校本课程均在走班之列。

张同学,一名2012届毕业生,是拓展型课程的典型受益人。

张同学出生在油田,并一直在油田上学生活,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山东油田上班,长期缺乏管教的张同学学习习惯差,基础很薄弱。

来到广华中学,军训三天后,全体新生学习了选课规则,开始选课。对学习并无很大兴趣的张同学,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三个月的学习后,张同学信心满满,认定西餐大师就是他以后的人生角色。

事实证明,张同学的选择是明智的,如今的他,在上海一家小有名气的西餐厅上班,干劲十足。

罗思维,全区800多人的中考中,排200多名,进校时总分并不拔尖,但是,他尤其偏爱生物和文学,生物和语文成绩也不错。进校后,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报了生物竞赛和作文竞赛两门拓展型课程,并在高二的全国生物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前20名,后被人大录取。

当教育的压力,尤其是高考的压力和人的承受能力都触及某个阈值时,人们就会有一种“找回自己”的内在需要。从精神根源上说,分层教育其实正是对这种需要的回应,而适合不同类群学生需求的多维课程,能使不同教育观念实现平顺接续。

由教师自己发起的专业修炼运动,是对分层教育的最好回应

家长和学生垂青于一所学校,不但在于学校的良好口碑,同时也在于这所学校是否有一支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

广华中学的分层教育举措,要想“轻舟驶过万重山”,关键在于教师队伍。

吴先知进入广华中学初期提出:真正美好伟大的学校,是教师们有充盈的精神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充满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由教师自发的草根论坛——“双生长”论坛应运而生,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精神的双重生长。

各学科每周开展一次“双生长”课堂观摩研究,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教师们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翻转课堂”的教法、学法的研究,派业务骨干参加湖北省组织的“翻转课堂”和“微课”专题培训;“双生长”论坛开坛授课,答疑解惑,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以自主为特色的“双生长”课堂。

论坛甫开始,并非一呼百应。

廖支斌老师开始对论坛嗤之以鼻:有这点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学到的更多,一些草根,能讨论出什么?

多次婉拒后,廖支斌还是被推上了论坛,被要求给老师“传经送道”。为了给大家奉献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学术报告,他率先学习前沿理论,努力探寻课堂教学规律,逐步形成了有个性特色的“问题导引式”课堂教学特色。

2014年,他参加湖北省高中名师评选,各种测试环节都轻松应对,尤其是一堂问题导引式示范课受到极大好评,使他获得湖北省名师称号。一回到学校,廖支斌就激动地握着吴先知的手说:“如果不是一次次登坛的历练,一次次双生长课堂的探索,不可能有这次比赛的底气和成功!”

吕婷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和敬业的班主任,有一段时间,她和爱人、孩子、婆婆、侄女挤在狭小的宿舍,孩子小、侄女闹、工作繁忙,她心情烦躁不安,多次要求辞去班主任工作。坛主偷偷把班上孩子对吕婷说的知心话、同行们对她的激励和认可做成视频,在论坛上播放,并请她交流做班主任的经验。这一举动让吕婷感动不已,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此,她更加热情、更加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2014年,数学教师夏金艳获得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她的情景式创意课堂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淘师湾邀请她和数学组教研组长刘旭光、特级教师廖支斌前往武汉光谷淘师湾录播室现场直播数学教研活动。活动最后,全省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自由提问,由三位教师回答。全校教师都为他们捏一把汗。没想到,无论大家提出怎样尖锐艰深的问题,他们都对答如流。论坛的“无心插柳”,居然“柳成荫”。

教师们的热情不会说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高材生、物理教师张冬林主动在论坛上分享他对汉字和古代文化的研究;主管学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李润江和学生交流职业规划;校长吴先知畅谈赴美国、俄罗斯、台湾考察教育的见闻和感受;作为湖北省摄影协会会员的语文教师陈诗旭分享他的光影世界……

在“双生长”论坛中,专业研讨和分享生活并列起来,消解了严肃,也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比起正襟危坐式的专业交流和鸡汤式的心灵按摩,教师们自然形成的随性的论坛语境更走心。而这种并非出于任何迎合心理产生的教师自我成长方式,恰是广华中学由被动施行分层教育到主动拥抱分层教育的最有力见证。

花园、园丁、花朵,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标志性意象,自古以来,人们之所以慷慨地讴歌园丁,是因为园丁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让花园百花齐放,呈现千姿百态之美。而教育的动人心魄之处,就在于尊重人的参差不齐,培养出各有所长的社会公民,如此,每个人才能尽心于自己的开放,进而尽心于社会的繁荣。

猜你喜欢

分层中学学校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在多解中学创新
雨林的分层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