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班制的四个认识误区

2017-04-05吴成业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走班制基础班级

吴成业

走班制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从单科走班到多科走班,从单纯地为了分层教学而施行逐步发展为全面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

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录取制度等提出了新要求,走班制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了走班行列。

然而,走班制并非简单的一“走”了之,它还涉及到方方面面。

本期,就“走班制,如何走下去”进行讨论。

走班制以“灵活、分层、自主”的分班模式,受到了许多中小学的追捧。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学生对走班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给走班制深入实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走班≠快慢班

传统的快慢班曾引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家长的抨击,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从另一方面讲,千篇一律的行政班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公平、公正,但是无法顾及班里学生发展不均衡这一现实,最终导致“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这一窘况。走班制是幫助学生分层发展的有效方式,它不是人为地将学生分成快班慢班,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教学班,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显然,走班制必然会产生“基础好班”和“基础差班”,但这与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分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抉择的基础上,而不是教师人为决定的基础上;它照顾了学生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成为可能。譬如,一名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可能选择“语文A班”学习,但是他的数学基础较差,可能选择“数学C班”学习。这与传统的快慢班迥然不同,也让“快班”越来越“快”,“慢班”越来越“慢”的“马太效应”变得不可能。走班制是破解学生不均衡发展和教师同步教学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让不同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走班≠选修必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必修加选修的课程设置在一些高中正如火如荼地实行。这意味着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之余,要选修一些课程。走班制与选修制区别在于,走班制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相当学力的班级,而不是为了学分而选择不同的学科。当然,在现实中,有些学校将走班制和选修制结合起来,彻彻底底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走班制是学生在学科学习时采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学生自己评估学力、自主选择班级、自行游学班级。走班制跟“半自主式”的选修必修所不同的是,它完完全全地实现了“自主选择、以学定教、合理安排、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真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此,走班制不是简单的选修必修,而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

走班≠课改

现在,课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学校纷纷开展课改。学校参与到课改中去,这是可喜的,毕竟课改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草根式的课改是对教育的丰富。但是,课改不能简单化、模式化,它对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根本性的变革要求。以走班制来诠释课改,是对课改的曲解、不解,在某种意义上会弱化课改的效果。我们可以在课程改革的攻坚阶段开展走班制,从而让课程改革更深入、更彻底;但是在课程改革还未取得成果或者仅仅以走班制一走了之,贸然推行走班制,有时会适得其反。课改不等于走班制,它要求的是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建设等方面“齐发力”,而走班制仅仅是课改的某一方面。

走班≠自然分班

走班制的开展,使一些教师认为走班制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班,实现自然分班,教师不宜干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走班制需要教师动态管理班级,一旦发现某些学生不适合在本班学习,就要采取上行或下行的方式帮其找到合适的班;对于一些对自己学习能力不能准确判断或错误判断的学生,教师要适时介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走班制不是自然分班,而是科学分班;它强调的是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既有的学习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走班制要求教师在教学、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适应走班制后教学班不固定的现状,让教学管理无死角、无误区。可见,走班制是科学分班,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选择课程的基础上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最终和谐发展。

为让走班制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及时总结,不断完善,通过对认识误区的反思,最终科学认识走班制,让走班制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走班制基础班级
“不等式”基础巩固
班级“四小怪”
“整式”基础巩固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