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下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2017-04-04张守用梁惠娥刘姣姣倪松涛

服装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展馆服饰博物馆

张守用, 梁惠娥, 刘姣姣, 倪松涛

(1.三明学院 海峡动漫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2.江南大学 民间服饰传习馆,江苏 无锡 214122;3.江南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无锡 214122)



关于当下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的现状与思考

张守用1, 梁惠娥*2, 刘姣姣2, 倪松涛3

(1.三明学院 海峡动漫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2.江南大学 民间服饰传习馆,江苏 无锡 214122;3.江南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无锡 214122)

高校服饰博物馆是高校博物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收集、研究以及辅助教育的功能,而且还承担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任务,新时期下在服务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高校服饰博物馆为例,从其社会服务现状、发展不足及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制约高校博物馆社会服务的瓶颈问题,以期对提升高校服饰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解决社会服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一定帮助,使高校服饰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校服饰博物馆;专业教学;社会服务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高校博物馆迅速发展起来。高校服饰博物馆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高校博物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高校服饰博物馆相较于其他类型服饰博物馆而言,其最大特色是教学育人、科学研究及文化传承一体化的功能;其次,民族服饰元素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在服饰当中,高校服饰博物馆随之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第三,高校服饰博物馆在展品规模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与完善,部分高校把服饰博物馆打造成了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当前社会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民众文化生活趋于多样化,文化消费选择比以往更加丰富,文化消费高档化趋势不断强化,而旅游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博物馆的发展,高校服饰博物馆在此过程中要结合自身优势承担起服务社会的重任,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普及教育等方面要加强力度。

1 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开展取得的成效

随着高校博物馆系统日趋成熟与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博物馆走出深闺,实行对外免费开放。由于其所处位置为高校内,所以开放时间和高校上班时间一致,周一至周五全天对外开放,特殊情况下周末也会接待有预约的部分参观者,以便为更多的参观者服务。高校服饰博物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与公众生活,在展示内容与形式上都做了相应改进,更多地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来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等内容。每年各高校服饰博物馆都会根据自身特色与专业优势开展展览,展览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等都有了较大提高,更多的馆藏精品被大家所认识。丰富有趣的展示主题与形式很好地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其在社会服务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与发展。虽然高校服饰博物馆在社会服务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较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部分馆舍存在着硬件与软件建设落后,地域分布差异以及投入力度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优势的发挥。

1.1 重视展览教育活动

各高校服饰博物馆在展示内容与手段等方面打破常规,力求创新。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使藏品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如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根据汉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展览讲解与专业人士辅导咨询方面加以改进。为了提高讲解员素质,生动讲解汉民族服饰文化,会聘请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服饰文化专业研究生担任义务讲解员。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及不同学历层次的观众心理特点,编写相应的讲解词,使所有观众都能更好地了解汉民族服饰与汉民族穿衣习俗及民族风情,从而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1.2 创新社会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服务活动是展示高校博物馆价值的重要渠道,是将高校服饰博物馆优势资源呈现给公众,并为观众提供参观与学习机会的良好方式。考虑到既要服务专业教学和青少年学生,又要服务于社会公众,高校服饰博物馆相应增加了科普内容和数字展厅。如东华大学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在展馆内设置了一个“数字博物馆”展厅,利用数字化技术展示馆内的精品服饰;北京服装学院的民族服饰博物馆成立了专门展示由该校师生设计的奥运服饰的“奥运展厅”,运用实物进行奥运精神主题的宣传;江南大学的民间服饰传习馆在展厅整改时,设计了专门用于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多媒体教室”,更好地展现汉民族民间服饰的特色等。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还积极主动地和无锡当地中小学校、社区形成互动,促进高校博物馆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依托博物馆资源优势,吸引了相关专业院校专家学者的来访与学术交流,开展了“江苏大讲堂”、“无锡图书馆公益讲座”、“万名中小学生进江大”等系列社会活动;主办了“首届服饰文化与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会议”以及承办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养计划——江南大学‘刺绣、泥塑非遗传承人群普及班’”等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主流媒体的专题采访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1.3 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与模式

高校服饰博物馆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时效较长的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各高校服饰博物馆为了真正融入到博物馆育人联盟计划之中,在学校的专业教学与科普教育方面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例如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千批次的国内外来宾访问,包括高校学术交流、社会群众参观及不同年龄的学生来馆进行各类传统文化启蒙素质教育等活动,其中,接待上百批次14 000余人的国内外来宾的参观访问,年均接待5 000人以上,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影响。注重高校博物馆的开放性,以提供公益社会服务,已发展为省部级社会服务平台,先后被评定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积极让高校博物馆资源“走出去”,多次赴外地展出,实现高校博物馆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并开展与地方博物馆的馆际交流合作,投身社会育人事业,该馆已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副秘书长单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及“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总之,随着高校服饰博物馆的日益发展,其在社会服务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社会服务活动更加多样化、现代化、人性化,其公共服务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 当前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发展瓶颈

2.1 建馆理念不清晰

长期以来,高校服饰博物馆在社会服务和专业教育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导致争议的最主要原因是各高校服饰博物馆缺乏清晰的发展观念及定位,存在着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双重矛盾。作为高校博物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坐落在大学校园内,但是其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公众传播优秀的服饰文化知识,让公众真正了解民族服饰、民俗特色。但是从高校服饰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分析,多数的高校服饰博物馆在发展定位时忽略了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无法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导致高校服饰博物馆举办的部分展览活动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难以得到公众的认知和社会的认可。

高校服饰博物馆作为高校纺织工程与服装设计等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这方面高校服饰博物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育和文博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从实际调研情况分析,多数高校服饰博物馆面积较小,只有上下两层,导致展厅设置简化,无法充分展现各民族、各年代的服饰特色;展柜比较简单,多数展柜采用平面铺排和支架展示形式进行服饰藏品的展示,观众无法对服饰藏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展厅布置、软硬件设备等条件无法满足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影响了高校服饰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在馆内色彩布置方面基本采用的是低明度、无色系色彩,天花板和地板同为深灰色,没有一点灯光艺术特色,无法凸显强烈、浓郁的民族展示风格。

2.2 发展不平衡

高校服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的首要原因是资金问题。由于其不属于文化体制,所以国家财政等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满足展馆发展的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展馆只能从所在学校教育经费中拨款。学校在服饰博物馆上的分配金额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争议,甚至一些学校没有资金分配到服饰博物馆,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资金短缺,从而无法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管理高校服饰博物馆工作,没有足够资金改造原有展厅,更没有能力根据不同文物的性质与特色搭建展厅,以及不能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教育活动收集及保管藏品等。

高校服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其次是重视程度问题。部分院校和大学主管部门认为,服饰博物馆只是纺织工程、服装设计等几门学科的教学工具,没有认清其在社会服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导致学校有关部门对其重视不够,认为不需要对其有过多的资金与人员投入;而且学校主管部门并没有完全了解它和图书馆、专业实验室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加之其不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考核范畴,所以对服饰博物馆的建设没有制定规范的管理条例和发展规划,忽视了展馆的建设。面对这种发展环境,高校服饰博物馆要想真正走出深闺,得到更多社会公众关注是很困难的,更谈不上优质的服务社会、服务公众。

3 提升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服饰博物馆要大力宣传其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其能够得到相应的资金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建设与发展展馆。展馆发展才能带动人员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其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得到发挥。高校服饰博物馆专业人员队伍的稳定以及相关经费的落实,可保障其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取得成绩。

3.1 尽快完善人力资源建设

专业的服饰博物馆管理人才是高校服饰博物馆健康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其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如果服饰博物馆专业人员缺失或者不能给其提供施展能力的条件或平台,就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服饰博物馆内软硬件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受到影响,不能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等。从各高校服饰博物馆人员队伍现状来看,虽然在质量与数量上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还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展馆发展的需要。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以及管理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行政后勤人员较多,这是目前国内高校博物馆行业的通病。

在高校服饰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如何选取合适的人才是实现人尽其材、才尽其用的治本之策。随着高校服饰博物馆的发展壮大,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就要求其在人才选用上有所要求。首先,根据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力量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确保现有人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为;其次,根据展馆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岗位,为展馆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力量;第三,制定合理的管理条例与激励政策,使展馆制度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这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发展政策可使高校服饰博物馆得到长远的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

3.2 不断更新陈列内容与形式

21世纪,高校服饰博物馆要有陈列创新,就需要在展示主题与展示形式上有所改善。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在各展厅配备多媒体设备,根据不同民族服饰播放相应的民俗纪录片,使观众对文物藏品的形状、颜色、特征都有较直观的体验感。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精神追求上也希望得到更好的满足,这就要求展馆在陈列内容与展示手法上有所变化和改善。又如东华大学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中的虚拟博物馆,该虚拟博物馆带有基本的交互功能,只要参观者点击鼠标,就可以控制虚拟博物馆的展示方位,可以多角度参观虚拟博物馆,使观者可以看到实体馆内没有展出的一些藏品,更好地欣赏与学习。虚拟博物馆还可以植入到该馆的官方网站上,网上虚拟服饰博物馆具有数字存储、资源共享等特点,打破了实体博物馆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一方面,即使高校服饰博物馆的展品再精美,但长期不更新,观众没有新鲜感,自然难以获得高回头率,所以各高校服饰博物馆要定期更换展品,举办主题性较强的展览,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来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在观众参观服饰博物馆时,如果不能很好地为其讲解各展示主题或各服饰的功能及寓意等深层次文化知识,也会给展览带来一定的问题。对此,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参观者的年龄、学历以及专业背景,来选取专业性较强或者普及性较好的人员和讲解方式,为专业人士、普通大众、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讲解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服饰博物馆应努力形成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借助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在展馆发展定位上不能盲目同社会上其他博物馆攀比,使其特色尽失。可以通过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突出自己的特色。

3.3 加快数字模拟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1年11月,教育部启动的“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为高校服饰博物馆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高校数字化博物馆相继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的重要性也被大家充分认识与接受,为各高校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利用多媒体影像、数码技术、光电感应技术以及虚拟模拟等技术,将有形的博物馆资源虚拟成数字化,其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和充满吸引力的解说,可使民族服饰的展示效果更加有趣和真实。数字化展示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环境与地域的限制,提高高校服饰博物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目前,服饰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发展趋势同高校服饰博物馆发展相同,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虚拟的,此种类型的数字化博物馆达到了真正的虚拟,其没有实体展馆,而是将收集到的服饰文物分门别类,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模拟后,放在网络上为公众提供服饰的资讯服务。从目前各高校服饰博物馆的发展状况来看,这种数字博物馆对展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大部分高校服饰博物馆还达不到相应的软硬件要求,所以运用较少。其次高校服饰博物馆网站是根据展馆特色建立的网站,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咨询服务的的数字博物馆,公众可以根据数字博物馆上展品的信息与展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或资料等。此种形式运用相对较多,有利于公众了解各高校服饰博物馆的发展状况与展馆藏品的特色等信息。第三是在实体服饰博物馆内设置数字博物馆展厅,这种形式的数字博物馆涵盖了传统的博物馆收藏、展览、教育和研究4大功能,在数字化展示形式的帮助下,使馆内的服饰藏品更多的对外界开放,打破了服饰藏品对实体博物馆环境的条件限制。高校服饰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藏品的优势和特色选择与之匹配的数字化展示形式,加强展示设计“全接触、全体验”的特色功能,刺激“交互”感受,提高观众参观兴趣,但是要“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尊重藏品实物和史料数据,遵循高校服饰博物馆的展示定位与宣传目标,使虚拟出来的场景为展示藏品更好地服务,避免本末倒置。

4 结语

拓展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能够促进社会包容、思考民族认同感,在传播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高校服饰博物馆社会服务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提升,有助于其实现自身良好的生态化发展;社会服务功能的加强,有利于提升高校服饰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形成馆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成为大学最显著的形象窗口。基于此,人性化的展示手段,趣味性的展示方法,丰富的展示形式,才能增加参观者的参与程度,提高观众的参与热情,满足本校教学与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普通参观者与高校服饰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者构建一个娱乐、学习与研究的平台。

[1]杨玲,潘守永.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92-93.

[2] 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观众参观博物馆前、中、后三阶段教育活动的规划与实施.上海:复旦大学,2012.

[3] 谷遇春.新形势下博物馆人力资源开发:第八次全国高校博物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全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06.

[4] 王伟华.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与实体展示.东南文化,2011(5):91-95.

WANG Weihua.Digital display and physical prese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museums.Southeast Culture,2011(5):91-95.(in Chinese)

[5] 郭盈.服饰博物馆体验式展示形式研究.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9:1-3.

[6] 梁惠娥,张守用,贾蕾蕾.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艺术初探—基于江浙沪地区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考察.东南文化,2014(6):100-106.

LIANG Hui'e,ZHANG Shouyong,JIA Leilei.First discussion about digitized display art of the museums of chinese national costumes—accordingto the investigation of Jiangsu,Zhejiang and Shanghai's national costumemuseum.Southeast Culture,2014(6):100-106.(in Chinese)

[7] 沈业成.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展陈中.中国文物报,2013-7-10(5).

(责任编辑:卢杰,邢宝妹)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n Social Services of Costume Museum in Chinese University

ZHANG Shouyong1, LIANG Hui'e*2, LIU Jiaojiao2, NI Songtao3

(1.Haixia Animation College,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2.Folk Costumes Museum,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3.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University costume museumis regarded a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museums in China,which hascollec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unctions and mean while bear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iss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services in the new era.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shortage and counter measure of university costume museum and finds out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for university costume museum to provide the social services. It is of great help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niversity costume museumto provide the social services and posi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social services, which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iversity costume museums to provide better social services.

university costume museum,professional teaching,social services

2016-11-28;

2017-01-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MZ049);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立项课题。

张守用(1988—),男,助教。

*通信作者: 梁惠娥(1967—),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 Email:lianghe@jiangnan.edu.cn

G 266;TS 942.8

A

2096-1928(2017)02-0113-04

猜你喜欢

展馆服饰博物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博物馆
雪人的服饰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