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画绣艺术在现代定制女装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2017-05-12陆洁

服装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女装针法服装

陆洁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吴文化画绣艺术在现代定制女装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陆洁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吴文化画绣艺术与现代定制女装设计的结合运用,体现出民族审美习俗的多样性,具有寻求自身创意突破、增添定制女装艺术内涵、凸显设计的区域文化特色以应对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意义。从题材选取、构图布局、色彩搭配及针法运用4个方面,阐述了画绣艺术与设计结合产生的不同于纯画或纯绣的视觉新效果,突出了定制女装的地域特点,强调画绣艺术从人体动态、身材比例、服装底料、款式结构等方面适应定制女装设计的要求,说明吴文化画绣通过艺术家们的创意实践,表现出顺应时代变化的发展张力;从设计担负的社会责任来看,挖掘画绣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为全球化趋势下更好地建立设计的文化立场做准备。

吴文化;画绣艺术;定制女装设计;地域特色

吴文化画绣作为特殊的传统艺术,深受地域文化长期浸润,是一种历史悠久、艺术价值很高的手工创作,有较强的个性化倾向,无法批量生产。其保护与传承的途径除了通过艺术品市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外,更应挖掘其固有的、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具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定制女装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个人意识不断增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产物,定制女装设计与画绣艺术的结合运用,是从设计的角度寻找画绣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新途径,从物质功能与审美情趣上寻找定制女装与画绣的共同点,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1 吴文化画绣艺术发展概述

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在其代表作《燕闲清赏笺(遵胜八笺之五)》中记载:“宋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设色开染,较画更佳。以其绒色,光彩夺目。丰神生意,望之宛然,三趣悉备”。画绣正式形成于宋,皇家画院下设绣画专科,采用名人书画为绣稿,极力追摹画作,各种针法绣法应运而生,艺术表现力大大提高。刺绣始分为实用绣和艺术绣两大门类。晚明诞生于上海露香园的顾绣吸收了历代画绣的精华,针法表现力更强,色彩晕染更自然,写实效果更完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上海地处吴文化的涵盖范围,顾绣在其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时尚文化相互融合渗透。早期受华亭派董其昌,吴门画派仇英、文征明、沈周的影响,并借鉴当时众多女性画家的创作题材,如文征明之玄孙女文俶、仇英之女仇氏等,也受到桃花坞木刻年画、版画布局的启发,艺术特征别具一格,具有文人画的格调和情趣。虽以名画做蓝本却以针线代替笔墨,通过艺术构思和吴地文人画理相结合,再经过创作,表现手法不拘泥于程式,随需而施却能惟妙惟肖地再现绘画的意境,借助娴熟的刺绣技艺和绘画功底,充分利用丝线的折光表现物体的立体效果,使绣作源于绘画又高于绘画,包含了传统汉民族吴地民间刺绣艺术与士大夫两大文化内涵。顾绣细腻精准的写实风格,淡雅柔和的古朴色调,在继承传统画绣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风尚,创作出符合有较高欣赏品味人群的艺术精品,为吴地画绣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此后,沈寿结合透视原理首创“仿真绣”,以及杨守玉的乱针绣、任嘒闲的虚实乱针绣等新针法,将近现代画绣推向更高的层次,适应了东西方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

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流行与传统、国际与民族之间的对话与冲突,一批代表现代吴文化画绣水平的作品,如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性收藏的《荷韵》、苏州刺绣研究所绣制的吴冠中描绘江南水乡的代表作《双燕》等,题材生活化,表现形式简洁概括,更符合现代审美倾向,体现出吴文化画绣的主动性和生命力。画绣虽然是艺术价值极高的欣赏性传统手工艺品,但依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画绣虽与实用绣不同,但从其各发展阶段来看,都未脱离生活方式和时代审美的要求,也未离开过特定的工具——针、线和各种纺织品底料,以及运用这些工具、材料的工艺技巧。如今的吴文化画绣正以全球化的视角,依靠自身的力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适应国际化趋势的流行时尚与现代生活的节奏。

2 画绣艺术运用于定制女装设计中的意义

服装自古即有“绣缋共工”的特点,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人们的民族自信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民族风格的定制服装备受青睐,画绣结合作为一种面料再造的手段重新被应用。吴文化画绣作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现代设计中符号化的象征意义,使其包含的技艺与设计融合,表现时尚服饰的设计主题,“使传统手工艺的形成和技艺脱离固定的关系,就有了再创造的空间”。静态的画绣艺术与动态的服饰穿着相结合,不仅是其自身在“市场态”转型过程中主动寻求良性的发展,也为同样面临创新突破的国内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使服饰设计更具原创性和文化内涵,实践了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具有地域时代性的设计立场。

2.1 拓展时尚设计的创意空间

吴文化画绣艺术与定制女装设计的结合,体现了画绣“市场态”背景下的“多元化”特征。回顾画绣艺术的发展史,吴地历代艺术家们以开放的姿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画绣历经风霜依然保持活力。与女装设计的结合运用不同于以往刺绣图案装饰于服装的形式,而是以绘画代替图案,重点部位施以绣迹,且两者均无定式,而是根据定制女装设计的款式要求进行构图,对在纺织品底料上形成的画面效果以绣的形式进行艺术再处理,从而突出画绣的艺术创意,挖掘画绣的实用功能,使“画”与“绣”统一在设计主题之中,与定制服装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其次,非满绣的留白处理,具有中国画的意境,给人自由的想象空间,这种流动于衣衫间的自然与古韵,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吴文化画绣技艺成为定制女装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如NI·TIGER 2013春夏女装礼服的设计(见图1),运用了手绘加苏绣表现戏水的红鲤鱼,服装画面自然灵动,仅在鱼背、鱼眼、鱼鳍等位置运用乱针绣技法,突显了服装的整体风格和设计重点,体现出吴文化画绣的主导性与创意性。

2.2 增添定制女装的文化内涵

面料作为服装设计要素之一,是设计师构思的物化载体,面料的选择和处理决定了设计的最终效果和品质。在定制服装中,个性化的面料风格倍受重视,其中民族风格的高级定制服装,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新材料结合,获得全新视觉美感的能力,在赢得一定高端消费群体的同时,也对继承民族传统工艺及其创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制女装设计中运用吴文化画绣这种传统艺术进行再创作,提升了定制女装的艺术品位,增添了画面的肌理效果与层次感,改变了以往纯绣的僵硬、沉重感及平面化效果,使服装既有精致的细节刻画,又表现出轻松自如、简明扼要的艺术效果,穿着时舒适美观又不妨碍人体的运动,更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与节奏的变化。定制女装设计中的吴文化画绣艺术,不仅表现出理解绣制对象结构的深厚功底,也表现出对服装风格与结构,乃至人体动态结构的理解能力,这是其脱离固有形式进行的意义深远的尝试。

图1 NI·TIGER 2013春夏女装礼服Fig.1 Spring summer dresses of NI·TIGER in 2013

2.3 挖掘设计文化的地域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设计形式与风格的趋同、身份独立性的丧失等问题越来越受到设计界的普遍关注,寻找创作源头,并通过设计外形建立文化立场,形成文化影响力,是设计在形式与功能以外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未来应该是一个人性化的时代,非标准化逐渐替代工业化批量生产下的同质化倾向,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宁静平和之美,将是提倡生态保护与和谐自然的现代设计思维模式中重要的理论源泉。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在全球化大潮中体现出个性化的优势而被人们重新认识,这种共同的社会诉求正是使地域文化走向国际化的内驱动力。吴文化画绣作为传统手工艺所独具的“温度”及其“清雅婉柔”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机械化生产的衬托下越发显现其魅力。重拾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技术精华和社会价值,是经济腾飞过程中民族觉醒的必然结果,是为重建设计的文化立场作准备。

3 画绣艺术在定制女装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定制女装强调一对一的个性化原创设计,服装的结构造型和艺术表达的唯一性是定制服装的核心竞争力。吴文化画绣的地域属性烙有当地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经济诸因素的特性,具有产品和风格的唯一性。将其运用于定制女装设计中,一方面应考虑如何将吴文化画绣艺术特有的地域风格延续并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到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已从单纯的美观发展为体现自身文化素养并兼具有传播交流的符号功能。因此,设计时着重通过确定画绣题材及其构图、色彩搭配与针法运用等途径,将画绣艺术与定制女装设计相结合,使定制女装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充分展示吴文化画绣艺术的人文艺术美感和地域传统特色。

3.1 题材选取

传统刺绣作品用非语言的抽象化、理想化方式表达祈福吉祥的意愿,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里,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民族审美情愫。定制女装设计中的画绣题材,大多为表达与设计主题协调一致的艺术美感,已无过去的象征寓意,而是适应设计美学的普遍规律,形成繁复而概括、深入而清新的地域风格特点。灵感来源可以借鉴吴文化画绣艺术,注重选取意境高雅、艺术性强的古代名画,如宋人的青绿山水、花鸟鱼虫等,其“精工之极,又有士气”的清润情趣,古韵悠长的绘画意境,传递出吴文化的深邃雅致,运用于定制女装设计中,可以营造出内敛婉约的知性气质与地域特色,重新表达时代女性寄情于山水自然之间的气度与柔美,如渔牌2016年春夏女装(见图2)。定制女装也可以取材于具有地域特点的四季花卉植物,如栀子花、茉莉花、荷花、竹子、丁香等(见图3)。浓浓的花香、暖暖的人情味,最是追忆江南的美好象征,唤起人诗情画意般的场景联想,有利于突出定制女装的地域风格。

3.2 构图布局

传统刺绣图案一般集中装饰于前胸、领子、门襟、袖口等处。定制女装中设计师首先根据款式特点及穿着对象的身材比例严谨安排画绣的位置,突破图形作为配角、进行局部点缀的惯例,而将画绣作为整体设计的视觉中心进行布局;其次,应格外关注人体的运动状态和服装的立体感,全面考虑女装的正面、背面、侧面等多角度的着装效果, 以满足现代人对美的多样化追求,如图4中棉纱质地成衣手绘效果。画绣作为定制女装设计的视觉中心,可带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突出服装的设计风格,这就要求画绣的内容和结构关系应醒目而精巧,结合人体结构的变化进行细节处理,合理含蓄地表现人体的曲线美,从而更好地实现立体的着装效果和定制设计的目的,如图5中真丝成衣手绘成衣效果。此外,绘画风格的画绣艺术应用在服装中的构图布局,关键在于确定画面的重心,即在服装中协调画面的主次关系,平衡画绣与服装款式结构的关系,切忌随意堆砌内容,盲目表现技巧,从而造成凌乱的感觉,破坏整体风格和设计主题的表现。

图2 渔牌2016夏季中国画元素新款Fig.2 Summer new style with painting elements of fishing license in 2016

图3 定制女装中的画绣题材(姑苏区莲花烙服饰店创作) Fig.3 Painting embroidered themes of custom dress(Designed by the Lianhualao clothing store in Guzhou District)

图4 棉纱质地成衣手绘(作者与姑苏区莲花烙服饰店合作设计)Fig.4 Hand painted clothes of cotton yarn(Designed by author and the Lianhualao clothing store in Guzhou district)

图5 真丝成衣手绘(姑苏区莲花烙服饰店创作)Fig.5 Hand painted silk clothes (Designed by the Lianhualao clothing store in Guzhou district)

3.3 色彩搭配

吴文化画绣的配色艺术,设色清丽淡雅,层次分明,晕染自然,柔和的色彩传递出中国画“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传统色彩理论基于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反映出人与环境和谐相融的哲理,服饰色彩与地域环境紧密联系、相互呼应,如蓝、青色调的服饰搭配江南水乡的蓝天、青山、绿水及白墙、青砖、黑瓦浑然天成[10]。无彩色系中的“黑”与“白”,在江南花开四季的自然环境中魅力无穷,恰到好处地传达出江南水乡的人文环境(见图6)。定制女装设计中画绣的色彩搭配,结合流行因素和地域色彩的特点,运用类似色、邻近色、无彩色等搭配组合(见图7),注重与女装底料色彩的整体协调关系,利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弱对比(见图8),表现色彩的和谐关系,进一步体现定制女装秀丽、典雅、含蓄的地域风格特点,反映出色彩设计的时代特征。

图6 黑、白色的竹子与针法运用 Fig.6 Black and white colored bamboo, and the use of stitches

图7 邻近色组合与针法运用 (作者与梁雪芳刺绣艺术有限公司合作设计)Fig.7 Adjacent colors combination and the use of stitches(Designed by author and Liang Xuefang embroidery art Ltd.)

3.4 针法运用

吴文化画绣在绘画基础上以针代笔再创作,针法随物而变,没有固定的模式,取决于整体的协调性与艺术效果,其精妙之处在于水墨丹青无法比拟的丝质光泽和纹理质感。针法技艺是画绣艺术的灵魂,实践中继承了传统画绣针法,包括接针、滚针、打籽针、的针、乱针、虚实针等。接针和滚针在画绣中常一起使用,接针表现挺直纤细的线条,滚针表现线条的流畅自如,两者结合自然生动[11];的针、打籽针的组合则增添了画绣的立体感和肌理效果(见图9)。针法的紧致、散落、大小等变化随物象的结构与光影而不同,凸显出定制女装的艺术与技术含量。

图8 色彩的弱对比关系与针法运用 Fig.8 Weak contrast of the colors and the use of stitches

图9 含蓄典雅的色彩搭配与针法运用 (作者与梁雪芳刺绣艺术有限公司合作设计) Fig.9 Implicit and elegant color matching, and the use of stitches(Designed by author and Liang Xuefang embroidery art Ltd.)

画绣针法的选择还受限于不同质地的服装面料,传统细密的绣制手法适用于较厚实的绸缎面料,而疏松、通透的虚实乱针绣与半透明的纱质质地更为协调,可以增强这类女装的飘逸风格,当服装随着穿着者的姿态变化时,加之不同角度下光照的强弱和面料折叠的变化,呈现出光影绰绰的视觉效果。

4 结语

分析吴文化画绣艺术在定制女装设计中的实践运用,有利于拓展设计的创意空间,为设计借鉴传统艺术提供创意发展的途径和一般规律性的见解。通过研究吴文化画绣艺术受吴门画派绘画意境,以及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用针线作为特殊的表达工具,抒发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审美倾向,将传统刺绣的技巧融合文人绘画中进行艺术再创作,为现代定制女装设计与吴文化画绣结合提供了创意思路。其审美要素的提取能更好地传递具有艺术文化内涵的服装设计主题的表达,抹去了传统服装上采用图案装饰的匠气,增添了艺术创作的灵气,使设计更具个性化和艺术性。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设计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画绣的题材选择和构图安排上,首先考虑穿着者的内心需求与体型结构,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品味与生活方式;在色彩与针法的运用上更讲究整体性,定制女装对材料选择与使用的高要求,必将导致流行与环保科技联姻,使技法表现更简洁精细,淡化工业标准化而更具人情味。因此,将画绣艺术拓展到定制女装的设计应用领域,是实用与艺术相互转化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的语言,也有利于全球化进程中独具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全球化是信息时代各地区文化传播交流频繁的必然结果,“人们认识到不仅需要吸收他种文化以丰富自己,而且需要在与他种文化的比照中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以求发展”[12]。吴文化画绣艺术与定制女装设计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创新突破,为建立设计的文化立场,拥有设计话语权作准备。

[1]陆咸.吴文化研究文稿[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6.

[2] 包燕丽,于颖.顾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73-90.

[3] 孙佩兰.吴地苏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56-58.

[4] 诸葛铠.适者生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J].装饰,2003(4):4-5.

ZHUGE Kai.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s.Art and Design,2003(4):4-5.(in Chinese)

[5] 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142.

[6] 陆洁.丝绸面料再造在高级女装设计中的功能解读[J].装饰,2013(7):92-93.

LU Jie.Functional analysis of silk fabric re-design in haut couture design.Art and Design,2013(7):92-93.(in Chinese)

[7] 李超德,束霞平,卢海栗.设计的文化立场[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12-109.

[8] 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38(1):5-9.

LI Yanzu.The contemporary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and Design),2008,38(1) :5-9.(in Chinese)

[9]贝虹.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J].丝绸,2010,47(4):54-56.

BEI Hong.Embroidery technology and the heritage of folk culture.Silk,2010,47(4):54-56.(in Chinese)

[10] 崔荣荣.汉民族民间服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156-168.

[11] 李頔,张竞琼,李向军.苏绣中的服饰品绣与画绣主要针法研究[J].丝绸,2012,49(6):50-54.

LI Di,ZHANG Jingqiong,LI Xiangjun.Research on main stitches of painting embroidery and embroidered costume in Soochow embroidery.Silk,2012,49(6):50-54.(in Chinese)

[12] 叶继红.从苏绣看传统技艺的文化在生[J].装饰,2005(6):8-9.

YE Jihong.Look at cultural rebirth of traditional craft from suzhou embroidery.Art and Design,2005(6):8-9.(in Chinese)

(责任编辑:卢杰,邢宝妹)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Wu Culture Painting Embroidery Art in the Modern Custom Women's Design

LU Jie

(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and Arts and Media,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Suzhou 215009,China)

The combination of Wu culture painting embroidery art and the modern custom women's design reflects the diversity of national aesthetic custom. And it has positive meaning to seeking their own creative breakthrough, adding custom dress to the artistic connotation, highlighting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visual effects pro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design and painting embroidery art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ure painting or embroidery, from four aspects: the selection ofsubject matter, the composition layout, the color collocation and the use of stitch. In addition,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regional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custom women's clothing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painting embroidery art should adapt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 women's clothing design in terms of human body dynamics, stature proportions, clothing base material and styles structure. The paper also illustrates that Wu culture painting embroidery showed the development tension of adapting to the times changes through the artist's creative practice. Furthermore, excava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painting embroidery artis preparing to build a better design culture, from the point view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undertaken by design.

Wu culture, painting embroideryart, custom women's clothing desig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2016-12-15;

2017-01-26。

陆洁(1968—),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艺术设计与构成。Email:jielu@szjm.edu.cn

J 523.5

A

2096-1928(2017)02-0165-06

猜你喜欢

女装针法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女装流行面料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