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水仙茶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2017-04-04陈艺元
陈艺元
(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 362600)
永春水仙茶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陈艺元
(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 362600)
通过分析永春水仙茶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重振永春水仙茶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永春水仙;茶产业;对策;措施
Abstract: Developing status for Shuixian tea industry in Yongchun Coun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re summarized, then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remaking Shuixian tea industry in Yongchun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NarcissustazettaL. var. Chinensis in Yongchun; tea industry; strategy; countermeasures
水仙茶于19世纪中叶引入永春,至今约有170年历史。水仙茶的栽培与加工技术在吸取闽北与闽南乌龙茶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形成了永春水仙特有的工艺技术和品质风格。永春水仙茶因花香显、滋味清纯,品质优异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永春水仙茶曾受冲击,一度低迷。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回归传统,永春水仙茶再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复兴永春水仙茶产业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针对永春水仙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茶叶品质、产品结构、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重振永春水仙茶产业的对策措施。
1 永春水仙茶发展现状
1.1栽培现状
水仙茶是永春县茶叶主栽品种之一。全县现有水仙茶园800 hm2,年产量1500 t,主要分布于湖洋、东关、五里街、石鼓等乡镇。现有茶园中,大部分为20世纪60-80年代种植的老茶园,占水仙茶园面积的90%左右,此后由于永春水仙茶价格持续低迷,新植茶园面积几无增加。近年来,随着水仙茶市场的逐步复兴,茶农又纷纷新植水仙茶,新植水仙茶园面积约270 hm2。
1.2加工现状
全县拥有茶叶精制加工厂6家,初制加工厂800多家,其中年加工毛茶50 t以上的有11家。由于市场需求多元化,目前永春水仙加工以下4种类型产品:一是采取传统闽南水仙制作工艺加工外贸出口大宗茶;二是采取轻晒、轻摇、薄摊、长凉的方法,加工做青发酵程度较轻的市场型产品;三是应用综合做青机并采取闽北水仙工艺加工条形产品;此外,小部分加工漳平水仙茶饼的半成品。
1.3市场现状
永春水仙茶目前以出口为主,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地。永春水仙内销市场经过几年沉寂逐渐呈现复兴态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茶叶市场向多元化发展,永春水仙以其香气似兰花香、清高悠扬而令人未饮先畅的品质风格再次得到消费市场的关注;另一方面,永春水仙价位较闽北、漳平水仙低,风格独特,性价比高,市场潜力大。
2 存在的问题
2.1产业规模小
20世纪80年代,由于茶叶价格低落,茶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把许多水仙茶园改种芦柑。21世纪初,随着铁观音市场的走红,茶农又把水仙茶园改种铁观音。全县水仙茶种植面积从1985年的1133 hm2下降至2007年的533 hm2,减少53%。虽然目前全县水仙茶园达800 hm2,但规模还是偏小。
2.2市场份额低
目前,永春水仙销售市场仍以外贸外销茶为主,占总产量的70%,而内销只占总产量的30%,其中销往闽北、漳平作为拼配原料的约占内销茶的45%,以永春水仙品牌直接销售的闽南水仙茶每年只有300 t,并且销售地区也局限于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市场份额较低。
2.3销售加工竞争力弱
永春县现有茶企茶店1200多家,但工商登记注册的只有100多家,大部分是以家庭式经营茶叶种植、毛茶加工或毛茶销售的茶店为主,企业少且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其中形成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只有3家(其中2家经营外销茶、1家经营内销茶),总体上经济实力不强,尚不能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弱。
3 重振永春水仙茶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3.1狠抓质量安全,提升产品竞争力
狠抓永春水仙茶质量安全是提升水仙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是从源头确保茶叶质量安全。20世纪90年代末,永春水仙茶开始步入衰退,因而大部分茶园生态原貌保持较好,间接迎合了当前消费市场对原生态茶叶的需求。积极引导茶农合理开发水仙老茶园,在原有水仙茶园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实施茶园管理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从源头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为永春水仙茶品质提供重要保障。二是鼓励和支持茶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四是全方位开展茶农、茶企的茶叶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提高茶农对茶叶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
3.2丰富产品结构,发挥传统优势
着眼永春水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丰富水仙茶产品结构,突出传统优势。水仙自身具有适制性广的品种优势,除适制乌龙茶,还适制白茶、红茶。目前,永春水仙茶除外贸出口大宗茶、轻发酵市场型水仙、闽北工艺直条型水仙,还有部分水仙白茶、水仙红茶,产品结构丰富。其中以外贸出口大宗水仙占比最大,传统型永春水仙在内销市场上的占比极低。适当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传统型永春水仙的生产量,发挥传统优势,有利于突出永春水仙的品牌特色。随着市场向传统回归,发扬和传承水仙传统制作工艺是重振永春水仙茶的关键。永春水仙茶传统加工工艺特点是晒青重、轻摇青,发酵程度介于闽北乌龙茶与闽南乌龙茶之间,青叶的晒青减重率在12%~15%之间。传统的加工工艺造就了永春水仙独特的品质风格,香气高锐,花香浓郁,“如兰斯馨”,兼具闽南与闽北的品质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的闽南水仙品质优异,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促进永春闽南水仙茶产品销售,进而推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3加强扶持引导,培育龙头企业
重振永春水仙茶产业,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至关重要。政府部门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加强技术指导,重点扶持有实力的茶企和生产大户,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共同发展,再创永春水仙茶产业的辉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扶持与引导。一是鼓励扩大水仙茶种植面积。永春县现有水仙茶园面积800 hm2,仅为1985年水仙茶园面积的70%,约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9%。因此,鼓励茶农改种、新植水仙茶,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是发展永春水仙茶叶产业的基础。二是实施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水仙茶标准化生态茶园,完善茶园水利设施和道路设施建设,打造永春水仙“生态、安全、健康”品牌;实施清洁化茶厂改造,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引进清洁化、连续化的不落地初加工、精加工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水仙茶规模化生产,提高茶叶质量。三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与支持,提高茶农的茶园栽培管理、茶叶加工技能水平;引导水仙茶加工技术回归传统,保持永春水仙香高、味醇的独特品质特征,提高永春水仙茶市场认可度。四是注重培育茶叶龙头企业。永春县现有莉芳茶厂、万品春茶业等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但由于企业综合实力不强,难以起到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承包茶园,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引导企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实现以龙头带动水仙茶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推动水仙茶产业的整体发展[1]。
3.4强化营销体系建设,扩大营销渠道
永春水仙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销售市场的支撑。目前,永春水仙还是以外销为主,内销市场份额少,零售市场上更是难觅传统永春水仙的踪影。因此,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是改变永春水仙“养在深闺无人知”现状的重要举措,更是发展永春水仙茶产业的关键环节。一是要鼓励和引导茶农走向市场,培养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支持他们到各地创办外引内联的购销企业或设立专卖店和销售网点,让各地的消费者随时可看可买永春水仙,扩大销售渠道,保障市场流通顺畅[2-3]。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营销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茶叶营销方式已不能适应消费者对快捷、方便的需求。创新茶叶营销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是茶叶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4]。鼓励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立微店、创建订阅号与二维码、参与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展示,开发适宜网络营销的永春水仙茶产品,支持B2B2C(即供应商到电商到顾客)的营销模式,推进永春水仙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造永春水仙茶电商品牌,推动永春水仙茶叶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扩宽销售渠道,提高永春水仙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3.5提高品牌意识,重塑品牌形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永春水仙凭借自身特色成为福建茶叶名牌产品、名闻海内外的中华名茶,为闽南水仙的发展与传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规划与指导,永春水仙茶逐渐被淡忘,品牌意识亟待提高。重塑永春水仙品牌形象,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要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广告、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永春水仙市场知名度;借助茶王赛、展销会、高端品鉴会等茶事活动,进行品牌推介,提高市场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永春水仙茶知名企业,打造水仙茶名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
3.6延伸产业链,助推水仙茶产业发展
立足本地实际,在发展水仙茶初、精制传统产业基础上,向食品、日化、旅游等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提高产品利用率,提升产值,实现一产与二产叠加,促进水仙茶产业由传统廉价型向现代高效型转化[5]。水仙茶初、精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茶末、茶梗可变废为宝,制作茶枕、制香;中低档水仙茶等可用于浸提水仙茶饮料;可利用超细微茶粉研发茶食品等系列产品。同时,规划和开发茶文化旅游路线,实现旅游业、文化业、茶产业的三业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发展茶文化旅游,应以水仙茶园为载体,拓展休闲、养身、教育、游憩、文化等功能,将一产和三产相融合,激发水仙茶产业发展活力。将水仙茶园与现有休闲农业结合,打造生态观光旅游茶庄园,建设茶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区,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体验采茶、制茶工艺,传播茶文化知识[6];鼓励农家乐经营者开发水仙茶主题茶餐厅、茶馆,突出茶文化特色,带动水仙茶销售,促进茶农增收。
[1]郑思芳.浅谈古田县发展乌龙茶产业的优势与对策措施[J].福建茶叶, 2015(2): 36-37.
[2]颜涌泉,孟福东.加快永春茶业发展的策略措施[J].福建茶叶,2005(2):42-43.
[3]林秀珠.加快永春茶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茶叶,2008(4):40-41.
[4]侯大为.基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茶叶电子商务研究——以福州消费者为例[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46.
[5]丁勇,周坚.论茶叶加工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创新[J].茶业通报,2008(4):161-163.
[6]刘皓雯,徐瑶.夹江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2):150-152.
(责任编辑:黄金泽)
ThoughtondevelopingcountermeasuresforShuixianteaindustryinYongchunCounty
CHEN Yi-yuan
(YongchunAgricultureBureau,FujianProvince362600)
2017-05-19
陈艺元,女,1988年生,助理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7.0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