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4-04张云燕
张 云 燕
(《亚热带农业研究》编辑部,福建 福州 350002)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 云 燕
(《亚热带农业研究》编辑部,福建 福州 350002)
基于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的优势分析,从新媒体意识不强、基本资料不够完善、消息推送体系不健全、平台功能建设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据此,从提高新媒体意识、完善基本资料、健全消息推送体系、优化功能设置等4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进一步优化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当今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种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平台的涌现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业态等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给包括科技期刊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近年来,国内报刊行业纷纷开始探索数字化出版和互联网出版,科技期刊也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开始尝试数字化出版[1]。微信作为数字化出版的新型方式之一,具备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2],便于编辑与作者、读者展开有效沟通和交流等优势,迅速成为科技期刊实现数字化的方式之一。于是,创办微信公众号的科技期刊与日俱增,但大部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尚不完善,其变革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契合科技期刊本身的特点,深入思考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平台对科技期刊的影响,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应是科技期刊经营者和编辑所要关注的重点。基于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的优势分析,笔者进一步分析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一、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的优势分析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和运营形式已无法有效满足用户对信息传播及时性、互动性的需求。且新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纸媒信息单向传播的模式,弥补了其信息容量有限的不足。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学术期刊,主要侧重于学术研究,供相关科研人员(如学者、学生等)研写论文、作研究、查阅资料时使用,而这些科研人员作为文化素养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其对新媒体的接受和使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已不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纸质期刊获取相关科研信息,对信息的双向传播和信息容量扩充的需求日趋强烈。科技期刊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科研人员对信息双向传播的需求。即用户既是信息获取者,也是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及时为期刊提供反馈信息和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反馈信息和意见,及时在刊物栏目设置和文章登载上补充和扩展最新的科研成果,既有利于扩大刊物的影响力,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关科研人员。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应用和WiFi的大面积普及,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且微信“碎片化”“浅阅读”的特点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创造了有利的软件条件。相较于其他主流媒体,微信具有更强的黏性和更好的交流体验,是一条具有私密性的沟通纽带[3]。如传统的期刊网站主要是网页阅读,移动阅读不够便捷,且网站的维护成本较高,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使用。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相比之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微信阅读更加灵活、便捷,有效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浅阅读”的阅读偏好;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和使用均是免费的,有效降低了推广成本;微信公众平台便于开展管理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有效提升了期刊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同时,作者和读者作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受众,其与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沟通和交流较为频繁。而微信作为快速、动态、实时、互动的传播方式,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便于作者通过稿件号在后台实时查询稿件状态,简化与编辑部沟通的过程;实时资讯消息的推送便于作者和读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无需登录网站就能获得相关信息,大大节约了时间,达到快速、即时、有效传播信息的目的。
二、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分析
数字化出版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促使读者减少对传统纸质媒体的依赖。而科技期刊作为发表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学术刊物,其受众面较窄,加上知网、维普等期刊数据库的出现,导致科技期刊的市场更为低迷。因此,将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创新出版方式,是改变当前低迷现状的有效方式之一。但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起步较迟且发展成效不显著,特别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部分科技期刊仅仅是为了跟风,单纯地申请了微信公众号,未对期刊信息的推广、发表需求等进行深入研究,没有深入挖掘微信公众号的潜力。整体上,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新媒体意识不强
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面对新媒体以快速发展的态势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现状,必须围绕受众这一中心,尊重信息传播规律,创新信息传播的方法和手段,推动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科技期刊尚未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如面对微信这一炙手可热的新平台[4],大部分科技期刊尚未意识到开通微信公众平台除了有助于增加期刊的公信力和知名度外,还有助于编辑与作者、读者、专家展开沟通,对科技期刊自身发展有较大影响。鉴于新媒体意识不强,在期刊的新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大部分新媒体融合发展较好的科技期刊主要分布在创新意识较为强烈和科技发展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等。如目前,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科技期刊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从城市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这2个一线城市[5]。
(二)基本资料不够完善
基本资料是用户第一次关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时所能浏览到的有关该平台的基本信息,一般包括头像、名称、微信号、功能介绍、账号主体等信息。基本资料的完善程度和真实程度将显著影响用户对该平台的第一印象和使用体验。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资料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公众号头像方面。整体上,科技期刊的公众号头像设置简单模糊、缺乏特色,如使用期刊名字的英文缩写或中文名称简写,期刊封面的一角或自制的logo,数字、简易图标加文字或简单字母等,不利于用户快速甄别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2)公众号命名方面。命名方式缺乏个性,不能显示出科技期刊的特色。如大部分科技期刊采用期刊名称命名,部分以编辑部名称、杂志社名称或出版单位名称命名。(3)官方认证方面。官方认证是确保微信公众号信息真实性、安全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尽管有超过半数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官方认证,但依旧有诸多科技期刊未充分认识到官方认证的重要性。截至2017年6月23日,笔者以“学报”为关键词搜索出的392个科技期刊公众号中仅有261个通过认证,占比66.58%。(4)功能介绍方面。大部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介绍过于简单和模糊,仅概括了期刊名称、建刊时间、主办单位等基本信息,未对科技期刊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用户无法从中了解该平台所能实现的具体功能。
(三)消息推送体系不健全
消息推送是微信公众平台活跃度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其消息的首次推送时间是评价该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指标,且月推送量越多表示微信公众平台越活跃。目前,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意识到消息推送服务的重要性,促使消息推送数量逐渐增多,从2014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但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体系尚未健全。大部分科技期刊的消息推送都是在纸质期刊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内容和周期上容易受纸质期刊影响。也就是说,大部分科技期刊只是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展示期刊稿件信息、出刊情况、科研成果等内容的平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型期刊。就推送数量而言,大部分科技期刊消息推送不及时,未定期更新消息。彭广林调查了52家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消息推送情况发现,每日推送一次消息的微信公众号仅6家,大部分是3~4天或每周推送一次,还有 8个微信公众号从未推送过消息[6]。就推送内容而言,大部分科技期刊仅推送每期刊物的出刊链接和一些主要节假日的祝福语,以及刊物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信息、科研成果介绍、行业信息、技术推广等,月推送量不高,导致其用户量较低,尚未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应有的作用。就推送形式而言,科技期刊推送形式较单一,大部分科技期刊采用图文形式,仅小部分科技期刊采用视频形式。
(四)平台功能建设不完善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包括用户导航、互动交流和信息发布三大类,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都是基于这三类功能来实现。用户导航是指用户关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后所能看到的有关该平台的链接内容,一般包括关于本刊、期刊在线、稿件管理三大部分。用户可以通过导航查询最新目录、最新录用、征稿简则、期刊简介等刊物信息,也能进行作者查稿、专家审稿等。互动交流是指编辑与作者、专家及其他用户间的沟通、交流。信息发布是指期刊不定期的消息推送,有助于用户了解期刊信息和行业动态,进而了解期刊的文章录用情况和行业走势。目前,科技期刊对其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建设不甚重视,导致功能设置参差不齐。如有的公众号在用户关注后仅发送一条问候消息;有的公众号虽然包含这三类功能,但在自动回复、关键词设置、用户交流等方面不够完善;有的公众号在互动交流方面没有进行设置,使其无法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等。这些问题会导致用户逐渐丧失对该微信公众号的兴趣,甚至取消关注,进而影响科技期刊的线上发展。
三、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新媒体意识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资讯信息丰富、载体多元化以及互动沟通便捷等优点,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各领域的发展格局。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新媒介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颠覆着社会的沟通和交流的模式。”[7]新媒体的出现伴随着新思维、新技术和新前景,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就当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而言,提高新媒体意识迫在眉睫。(1)改变传统纸质发行的概念。在传统纸质发行的基础上,应逐渐改变传统纸质发行的概念,不断提高和强化新媒体意识,积极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2)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力度。应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如在官网、纸质刊物上刊载宣传信息,添加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等,逐步扩大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提高用户的关注度。(3)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定位。应将新媒体传播意识有效融入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定位中,紧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定位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发表、技术推广等密切相关的特点,进行精耕细作,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和解决用户问题。
(二)完善基本资料
面对上述基本资料不够完善给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带来的问题,要想让更多用户知道和了解其微信公众平台,进而使用公众号,科技期刊必须重视基本资料的完善。(1)公众号头像方面。可将期刊封面作为公众号头像,因为封面作为期刊的标志,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便于用户在添加关注时能够更为直观和准确地甄别期刊公众号;同时,使用期刊封面作为头像也是对期刊的一种宣传,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公众号命名方面。建议采用能够凸显期刊特色的名称,如根据期刊刊发内容的专业特色,公众号命名时可在显示期刊名称的前提下凸显该刊涉及的主要专业,这样有助于用户更直观地了解期刊的主要内容,方便用户对期刊的选择。(3)官方认证方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均应进行官方认证。因为官方认证能够有效增加公众号的公信力,保证推广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通过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在查找微信名时排名一般比较靠前,权威性更高,更容易引起用户关注;通过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能获得高级功能接口的所有接口权限,具有更丰富的接口开发功能,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4)功能介绍方面。功能介绍切忌笼统模糊和过于详细、冗长,应简洁、全面地概括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类型,如简洁、全面地介绍该平台所能提供的投稿流程、在线审稿、稿件校对、编辑部联系方式等功能,帮助用户快速了解该平台的特色和功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健全消息推送体系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很强的信息发布功能,依托其消息群发的推送功能,可弥补纸质期刊在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不足的缺点[8]。尤其是完善的消息推送体系可有效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的认可度,促进平台的顺利运行。构建完善的消息推送体系,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1)提升推送消息的质量。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消息的优劣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科技期刊应做好内容的筛选,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严格进行内容审核,向用户推送真实、有价值的消息,从而提高用户对其微信公众平台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增加平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应注意推送消息内容形式的多样性,除了纯文本外,还可综合运用图文、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推送的消息,提高消息的吸引力。(2)提升推送消息的技巧。一般来说,消息推送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但是,消息推送也不能过于懈怠,否则容易降低用户的关注度,从而导致用户流失。因此,在消息推送的时间上,应尽量选择隔段时间(如二三天或四五天)推送一次,且在推送的具体时间选择上,尽量以不打扰用户为宜,以16∶00-20∶00最佳,因为这个时间段用户有较多的空余时间阅读推送内容;在消息推送量的选择上,应更重视质量,数量则以3篇左右为佳。(3)加强与用户的互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消息推送要注意与用户的互动。科技期刊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与用户互动的方式,如采取有奖问答、知识问答、读者答谢、作者答谢等方式,推送读者或作者感兴趣的消息,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积极性,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优化功能设置
从当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来看,大多数科技期刊主要是将公众号当作消息推送平台使用,较重视对消息的传播和推广,尚未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各种功能。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其功能设置。(1)关键词回复功能。科技期刊应加强对关键词回复功能的选择和设置,收集用户可能询问的常见问题,设置可行的、分辨率高的关键词,并设定好清晰、一目了然、能够解惑的回复,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如对近期目录、投稿须知、联系方式、栏目介绍等进行统一回复,及时帮助用户解决一般问题,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2)自定义菜单功能。自定义菜单可实现用户的直接操作,将用户体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快捷直观的选项方便用户咨询,有助于提高用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进而增加用户关注度。因此,科技期刊可以通过自定义菜单对用户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和归纳,并据此对平台的功能设置进行配置和优化。(3)微社区功能。该功能可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有效收集用户对平台使用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科技期刊提供用户信息、图文信息、接口调用、阅读渠道等数据,便于科技期刊统计相关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平台的相关功能设置,从而更加有利于用户的使用和科技期刊对平台的管理。
[1]杨晨晨.微信公众平台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新媒体研究,2015(13):32-33,50.
[2]李天龙,李小红.微信传播特征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3):95-100.
[3]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等.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122-127.
[4]钱筠,郑志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编辑学报,2015,27(4):379-383.
[5]张巧莲.我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16(9):99-100,172.
[6]彭广林.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思维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5(9):62-64,61.
[7]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92.
[8]周华清.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指标与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289-1294.
(责任编辑: 林安红)
Applicationstatusandstrategyanalysisonthesci-techjournalofwechatpublicplatform
ZHANG Yun-yan
(AsiaSubtropicalAgricultureResearch,Editorialoffice,Fuzhou,Fujian350002,China)
Focusing on the advantages analysis of sci-tech journal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present problems on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sci-tech journal are analyzed from the lack of new media awareness, imperfect basic information, defective message notification and the imperfect function of the platform. Therefore, fou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sci-tech journal and achiev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ci-tech journal from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new media, comple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improving message systems and function sett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 sci-tech journal; application
G237.5
A
1671-6922(2017)05-0109-04
10.13322/j.cnki.fjsk.2017.05.018
2017-07-18
张云燕(1981-),女,编辑。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