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

2017-04-04

兽医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羊肝吸虫病肝片

阿 索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

阿 索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藏羊肝片吸虫病,又称羊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羊肝脏、胆管中而诱发的蠕虫病。此病的发生,多数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多见低洼、潮湿等放牧地,而且,雨季发病病例更多。由此,根据此病流行,应提前做好预控措施。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此病的症状、流行,防控等等一一做要点阐述,同时针对性提出了注意药物灭螺、加强羊群管理、粪便发酵处理、定期组织驱虫等综合性防病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肝片吸虫;防治;流行

1 前言

藏羊肝片吸虫病,又称羊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羊肝脏、胆管中而诱发的蠕虫病。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此病藏羊感染率高达30~50%,个别严重的牧场此病感染率高达100%。其他的一些诱因,温度环境、椎实螺等等,都为此病高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见于秋末冬初,发病羊体温升高、消瘦、精神沉郁、消化不良、食欲废绝,偶有腹泻。肝区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敏感性增高。病羊迅速贫血,眼结膜初期潮红黄染,以后转为苍白黄染,呼吸急促、浅表,脉搏加快。有些病羊出现症状后5~10d内死亡。

慢性型:此病型较多见常见,为急性耐过或轻度感染后病症。此病发展较缓慢,多数在1~2个月后,体温开始高升。典型症状:食欲废绝,便秘、腹泻交替,排泄粪便呈黑褐色。剖检病理,肝脏肿大,卡他性炎症,极大贫血,肠系黏膜苍白,下颌、胸下、腹部等处,都可有水肿症状,皮毛杂乱,色泽暗淡,局部有脱毛症状。多数情况下,在3~4个月后,病程渐重,水肿症状加重,渐显消瘦,最后因衰竭而致死。但是,改善管理条件,体况略有恢复。怀孕病畜感染,流产率增加,弱胎率增加,产后瘫痪。病程稍长的,最终因衰竭而致死。

3 诊断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为此病诊断重要依据,而确诊需结合虫卵漂浮沉淀法,取3g鲜粪放玻璃杯内,加适量饱和的盐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静置15~20min,清除漂浮表面的粪渣。将上清液倒掉,留下瓶底20~30ml的粪渣,然后加满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金属筛将混悬液过滤,静置过滤液5min,取走上清液,留下15~20ml沉渣。然后,沉渣倒进锥形小杯中,再加适量的水于洗涤玻璃杯中。重复上述操作,2~3次,将沉渣倒上载玻片,用于镜检检查是否有虫卵,以便确诊。

4 治疗

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季用六氯乙烷对羊各驱虫1次,剂量为0.2~0.4mg/kg。此药能引起瘤胃鼓胀,因此在驱虫前1d和驱虫后3d内禁喂富含蛋白质和易发酵的饲料;硫氯酚40~50mg/kg,做成舔剂经口投服;四氯化碳按10kg体重0.25~0.5mg分点肌注,效果良好;硝氯酚为治疗肝片吸虫病的特效药之一,按3~4mg/kg制成混悬液灌服,每天1次,连用3d;针剂按0.5~1mg/kg深部肌肉注射;碘醚柳胺对肝片形吸虫的成虫及在发育中的幼虫都有很好的驱杀作用,用量为10mg/kg,口服;丙硫脒唑对羊肝片吸虫有良好的驱虫作用,但对幼虫效果差,用量为15~25mg/kg,经口投服,减虫率可达99~100%;复方长效丙硫亚砜注射液牛羊0.02mg/kg,皮下注射1次。

5 预防措施

肝片吸虫的发生,多数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多见低洼、潮湿等放牧地,而且,雨季发病病例更多。由此,根据此病流行,应提前做好预控措施。

5.1 注意药物灭螺

对水洼地、池塘地、沼泽地等等,定期组织灭螺工作,能大大降低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几率。低洼沼泽地较大,可定期组织排水,借助阳光暴晒杀死椎实螺。死水池面积小,排水较困难的,可用5%硫酸铜溶液,定期组织喷施,同样能杀死椎实螺。为确保驱除效果,至少要用5L/m2溶液。也可用氯化钾,每平方米用20~25g/m2,每年喷施1~2次,效果同样不错。

5.2 加强羊群管理

加强羊群管理,避免误食囊蚴。放牧要跟群,禁止到低洼地放牧。放牧牧区,配套水井,供给清洁水源,避免羊群误食被螺狮污染的水源。常年饮用水地,定期播撒生石灰,加强清灭螺狮。收割牧草,源自沼泽地、低洼地等处,早期需晾晒后饲用。由此,收割的稻草,要及时驱除根部。

5.3 粪便发酵处理

场地内排泄粪污,集中堆积处理,借助生物热杀死虫卵。研究证实:每天清理的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后,形成的生物热能有效杀死虫卵。而经处理后粪便,同样,不能随意丢弃。集中堆积,防治二次污染。

5.4 定期进行驱虫

驱虫的次数一般可在春季和秋末冬初进行两次预防性投药,可选用硝氯酚、三氯苯唑等药物。

6 体会与总结

藏羊养殖生产中,肝片吸虫病的发生是常见的。但是,经早期的综合防控措施,又是可以避免的。目前,调查的病例中,慢性型和急性型为典型病型。但是,急性耐过或诊治不及时,可慢慢转变为慢性病例。慢性病例发展较缓慢,要在1~2个月后,开始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慢性病例危害大,尤其怀孕病畜感染,流产率增加,弱胎率增加,产后瘫痪。病程稍长的,最终因衰竭而致死。此病诊断,根据症状、流行、病理等等,仅可做初步诊断。而确诊,需结合虫卵漂浮沉淀法。对此病的防控,最佳的措施,在流行病到来之前,提前做好驱虫工作,配日常改善饲喂管理,能大大降低此病的易感性。

[1] 赵洪明,强慧勤,李钊,等.一例羊肝片吸虫的诊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1,(S1):176-177.

[2] 陈光丽.一例羊肝片吸虫的诊治报告[J].现代农村科技,2016,(16):35.

[3] 刘佳佳.羊肝片吸虫病诊治实例[J].农家致富,2013,(20):42-43.

猜你喜欢

羊肝吸虫病肝片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绵羊肝片吸虫病与前后盘吸虫病混合感染的防治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
羊肝干的加工工艺优化及食用品质的研究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春季严防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