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出现的CT脑灌注“点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2017-04-03胡晓萍高海华郑兴媛
胡晓萍, 高海华, 郑兴媛, 王 东
(1. 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 影像科, 辽宁 鞍山, 114000;2.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 影像科, 辽宁 鞍山, 114000;3. 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 内科, 辽宁 鞍山, 114000)
不同时间出现的CT脑灌注“点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胡晓萍1, 高海华2, 郑兴媛3, 王 东1
(1. 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 影像科, 辽宁 鞍山, 114000;2.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 影像科, 辽宁 鞍山, 114000;3. 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 内科, 辽宁 鞍山, 114000)
CT脑灌注; 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 点征; 不同时间; 预后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伴有非创伤性脑出血情况发生,且脑出血的致残率及患者死亡率均较高[1]。本研究探讨不同时间出现的CT脑灌注“点征”预测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就诊sICH患者100例,其中CT脑灌注有“点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 50例无“点征”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为(54.7±6.8)岁; 其中幕上、幕下脑出血患者分别为24例和2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为(53.9±5.8)岁; 其中幕上、幕下脑出血患者分别为23例和27例。2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① 患者的年龄在18岁以上,发病在1 h之内; ② 无外伤或血管发育等其他因素所致脑出血,非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化患者; ③ 非入院深昏迷状态患者; ④ 非先天或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⑤ 非既往脑出血血肿尚未吸收患者; ⑥ 非合并严重疾病晚期患者,无肾功能异常; ⑦ 非CT对比剂过敏患者; ⑧ 患者及家属本人同意加入研究,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影像学诊断方案包括: 基线CT平扫即NCCT、CTP。CT诊断仪器选用美国GE64层螺旋CT扫描仪。NCCT检查覆盖患者整个脑部,以听毗线为扫描定位线,幕上及幕下扫描层厚度分别为9 mm和5 mm。CTP的定位以NCCT检查结果为参考,最终定位于血肿截面积最大的两个层面,扫描操作的条件为: 管电压、管电流分别80 kV、209 mA, 每秒内完成1层扫描,扫描延迟时间4 s, 在45 s内完成所旋转层面的连续性扫描,扫描层厚为12 mm, 旋转时间为1 s[2]。CT对比剂选用浓度为300 mg/mL的碘海醇,用量为40 mL, 对比剂流率控制在8 mg/s。检测完毕后选择NCCT凸显测量血肿体积,并联合使用“Volume”图像分析软件获取患者基线脑实质内血肿体积、随访脑实质内血肿体积基线脑室内出血体积以及随访脑室内出血体积等结果判定信息。由2名专业放射科医生对诊断结果加以分析,及时了解患者脑血肿体积是否增加,定性评价患者的病情。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3个月内血肿增长情况、血清葡萄糖含量、APTT及基线血肿体积,以及神经功能恶化及3月内死亡率情况。
2 结 果
观察组血清葡萄糖含量为(8.29±3.12) mmol/L, APTT为(32.64±4.81) s, 基线血肿体积为(23.71±13.42) m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1.11) mmol/L、(29.50±5.37) s、(14.42±5.21) mL (P<0.05)。
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血肿增长>6 mL、血肿增长>33%及血肿增长>12.5 mL患者占比分别为48.00%、60.00%和34.0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12.00%和4.00%(P<0.05)。
观察组患者早期神经恶化率及3月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8.95%、36.8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7.90% (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致死率较高[3]。CT血管灌注能够清晰地反映脑出血患者的局部血肿位置点征现象,即对比剂外渗情况。大量研究[4]结果证实这些由于对比剂外渗而出现的“点征”和脑血肿之间密切相关,而脑血肿有事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点征”分布情况可预测患者临床治疗预后情况,进而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脑出血患者脑部血肿的体积呈现动态变化的状态,尤其是在患者病情发展的早期。在发病的18~30 h内血肿体积不断增加。“点征”是指所使用的CT对比剂异常凝聚于急性脑实质内,通过观察脑部“点征”现象能够对患者24 h后的血肿体积扩大情况加以推测[5-6]。目前,对于早期患者脑血肿体积扩大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大部分的研究结果倾向于“动脉瘤”再出血或继发的血管损伤所致[7]。研究[8]结果显示患者脑血肿周围组织的继发性也是血肿扩大的因素之一。脑出血患者脑实质内血肿体积不断增加,最终会导致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恶化,大幅度提高致残、致死发生率。脑出血患者通过临床诊断手段了解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扩大实时情况,可以作为制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的有效依据,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将具有显著指导价值。
CT脑灌注较CT常规检查具有以下2个方面的诊断优势[9-13]: ① 临床上无法避免扫描诊断患者出现躁动或者无意识的运动,这种情况下常规CT扫描血管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即CT血管造影运动伪迹影响“点征”判断的准确性。而脑血管灌注会在选定的扫描层面上连续重复扫描维持40 s, 进而降低“点征”误判断或漏诊率的发生率。② 同时可以根据CTP检测达峰时间、局部脑血流量等参数图判断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信息。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影像学新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多层CT扫描仪。
综上所述,通过CT脑灌注“点征”可预测sICH患者病情发展,判断预后,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1] 潘嘉炜. CTP联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2, 18(4): 370-372.
[2] 薛静, 林燕, 高培毅, 等. CT灌注成像原始像点征预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初步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8): 676-679.
[3] 郭兴, 余蕾, 丁伟, 等. CT脑灌注成像各参数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诊断价值的差异[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 8(5): 403-406.
[4] 曾文兵, 汪明全, 王毅, 等. 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诊断脑肿瘤的应用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 15(8): 740-744.
[5] 王毅, 张伟国, 王舒楠, 等.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准确性评价[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0, 9(3): 266-269.
[6] 潘嘉炜. CTP联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2, 18(4): 370-372.
[7] 孙凌瑜, 谭琦, 陈豪, 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CT灌注与临床研究[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 37(3): 44-48.
[8] 骆迪, 毕齐. 320排CT脑灌注参数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相关性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4, 33(1): 81-83.
[9] 贝玉章, 陈本阳, 齐浩波, 等.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首诊CT分析[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2(3): 360-362.
[10] 许化致, 陈伟建, 王美豪, 等. CT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12): 2132-2135.
[11] 吴瑞, 刘胜武, 李海军, 等. 一组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的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31): 6169-6172.
[12] 赵孟晋. 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4): 226-227.
[13] 张大成. CT脑灌注“点征”评估sICH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 西南国防医药, 2017, 27(2): 153-156.
R 743.34
A
1672-2353(2017)19-221-02
10.7619/jcmp.201719083
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