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茶树新品种川黄1号选育研究报告
2017-04-03黄福涛谢文钢
胡 尧,唐 茜,黄福涛,谢文钢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特色茶树新品种川黄1号选育研究报告
胡 尧,唐 茜*,黄福涛,谢文钢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川黄1号是2001年春季,在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同心村一农户种植的福鼎大白茶生产茶园中,发现的1株春、夏、秋新梢均呈黄色,生长势较旺盛的茶树的变异单株,经无性扦插繁殖育成的茶树无性系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其具有发芽整齐,高抗,适制名优绿茶和黄茶,可在四川茶区广泛推广。
茶树;品种选育;川黄1号
四川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现有茶园面积约32万hm2,多为种性混杂的地方群体种,无性系良种仅占茶园面积的52%[1]。其中主栽品种除中小叶种外,仅有名山白毫、福鼎大白茶和福选9号等,种植品种较单一,导致名优茶产品品质特色不突出[2]。且近年来,我省雅安等茶区黄茶的生产和销售量呈增长趋势,但缺乏适制黄茶的品种,影响了黄茶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选育适应我省气候条件,质量优、抗性高、适制名优茶的特色品种,是我省茶树育种的重要目标。现已选育出的新品种“川黄1号”为生产优质特色的名优绿茶和黄茶奠定了原料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群体种中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的无性繁殖系川黄1号,该品种春、夏、秋新梢均为黄色或金黄色,同园林树木一样,具观赏价值,属特色品种,对照品种为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
1.2 选育方法
2001年春季,在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同心村一农户种植的福鼎大白茶生产茶园中,发现1株春、夏、秋新梢均呈黄色,生长势较旺盛的茶树的变异单株,经多年的观察和无性繁殖后,2009年以来,按育种要求,在蒲江县成佳镇建立正规品比试验园,对照种为福鼎大白茶,试验小区面积为13.5m2,随机排列,3次重复。种植方式: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20cm,采取双行单株移栽,按育种正规程序进行物候期、产量、品质及生化成分分析等一系列观察鉴定,同时在当地及省内宜宾高县、雅安名山、乐山沐川等茶区的一些产茶县进行生产性区域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
川黄1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植株主干不明显,树姿半开张。春、夏、秋梢均为黄色,茸毛少,新梢持嫩性强,发芽较整齐;茶芽和新梢较黄金芽、中黄1号等新梢呈黄色的品种肥壮,一芽三叶百芽重51.72g。叶长7.59cm,叶宽3.32cm,叶面积17.64cm2;叶形指数2.29,叶型为椭圆形。叶片上斜着生,叶面平展,叶缘平,锯齿浅密,约26~28对,叶脉5~7对,成叶绿黄色,逐渐转为绿色,老叶浅绿色;叶质柔软,叶尖渐尖,叶基椭圆形,叶身内折。开花结实能力强,花期长,花果多;花瓣白色、6~7瓣,萼片5枚,花柱3裂浅裂,子房茸毛较多,雌雄蕊多等高,少数略高于雄蕊。
2.2 营养芽萌发期
2013~2015年物候期的观测数据表明(见表1),川黄1号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晚15~20d,茶芽萌动时间一般在3月初,3月中旬左右可采1芽1、2叶。因此,川黄1号属晚生型品种,与其他品种搭配种植能合理避免开采高峰。
2.3 鲜叶产量产值
记录2013~2015年的鲜叶产量(以采摘名优茶鲜叶为主),按小区平均产量折合亩产。从表2可看出,小区试验表明,川黄1号3年的平均产量为347.67kg/667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439.61kg/667m2)低26.44%。但该品种生长势及产量均超过浙江选育的黄金芽、中黄1号等芽叶呈黄色的品种。该品种春、夏、秋均发黄色新梢,同园林植物一样,具观赏价值。近年来,蒲江成佳镇等地种植该品种茶园,春季采摘的1芽1、2叶鲜叶的售价高达250~300元/kg,与安吉白茶同价,全年667m2产值超过万元。而福鼎大白茶等主栽品种同样采摘标准的鲜叶售价仅为50~60元/kg,因此,该品种属特色品种,尽管产量低于对照,但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
注:采摘标准为1芽1、2叶。
2.4 制茶品质
川黄1号发芽较整齐,芽叶比浙江引进的黄金芽、中黄1号等黄色品种肥壮,茸毛较少,春、夏、秋季均适宜采摘1芽1、2叶制作名优茶。春季生产的烘青绿茶,外形紧秀嫩黄尚润,内质嫩香带毫香,汤色绿明亮,滋味鲜浓甘爽,叶底嫩绿尚亮(见表3),品质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当。
用川黄1号、对照福鼎大白制作黄小茶,外形紧秀嫩黄,香气嫩香带毫香,汤色黄亮,滋味尚鲜且浓,叶底嫩黄明亮柔软,其汤色叶底,且具观赏价值(见表4),满足黄茶黄汤黄叶,干茶亮黄,滋味纯和爽口,香气清悦的品质要求[3];且其综合品质略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
注:审评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
注:审评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
2.5 生化品质成分分析
将2015年川黄1号、福鼎大白茶的标准1芽2叶分别制成鲜叶蒸青样,经生化成分分析(其结果见表5),其春梢水浸出物含量为45.13%,茶多酚为17.60%,氨基酸为4.39%,咖啡碱为3.38%。其中,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分别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0.4%、3.05%和11.53%,但氨基酸含量比对照低24.83%,酚氨比4.01。因此,该品种适制绿茶、黄茶[4-5]。
由表6中可看出,春梢儿茶素含量较对照福鼎大白茶高7.31%,儿茶素品质指数高于对照234.83%。夏梢的儿茶素含量较对照福鼎大白茶高16.83%,儿茶素品质指数高于对照29.09%。反映出川黄1号新梢持嫩性强、组分配比较协调[6]。
注:①表中为茶样为春夏秋季第一批标准1芽2叶,经蒸青制成;②表中数据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结果。
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
注:①表中为春季第一批标准1芽1叶,经蒸青制成;②表中数据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结果。
从表7中可以看出,2015年春季用川黄1号1芽1叶为主的鲜叶制作绿茶样,其氨基酸总量为42.69mg/g,高于对照10.28%,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鲜爽味[4]。其中,影响茶叶滋味香气等的重要组成成分苏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7-8]的含量均高于对照。
2.6 品种抗性
对2013~2015年川黄1号受病虫害危害田间观测结果表明(见表8),川黄1号抗病虫害能力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抗性略强。川黄1号平均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程度,其百叶虫口数为7.69,危害指数9.16,在抗性等级上表现为中抗;螨类危害指数为10.41,表现为中抗;炭疽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0.89。福鼎大白3年平均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程度,其百叶虫口数为11.48,危害指数20.72,在抗性等级上表现为感;螨类为害指数为23.05,表现为抗性;炭疽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1。由此表明,川黄1号比对照抗病虫害性强。
3 结论
3.1 生物学特性
川黄1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植株主干不明显,为灌木型,树姿半开张。叶长7.59cm,叶宽3.32cm,叶面积17.64cm2;叶形指数2.29,叶型为椭圆形。叶片着生上斜,叶面平展,叶缘平,锯齿浅密,约26~28对,叶脉5~7对,成叶绿黄色,逐渐转为绿色,老叶浅绿色;叶质柔软,叶尖渐尖,叶基椭圆形,叶身内折。开花结实能力强,花期长,花果多;花瓣白色,花瓣数6~7瓣,萼片5枚,花柱3裂浅裂,子房茸毛较多,雌雄蕊多等高,少数略高于雄蕊。
3.2 物候期
茶芽萌动时间一般在3月初,3月上、中旬可采1芽1、2叶,发芽期和开采期较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晚5~7d左右。春、夏、秋梢均为黄色,茸毛少,新梢持嫩性强,发芽较整齐;茶芽较黄金芽等新梢呈黄色的品种肥壮。
3.3 产量、品质特点
川黄1号3年的平均产量为347.67kg/667m2,虽比对照福鼎大白低20.91%,但产量高于省外引进的特色品种黄金芽约21.69%,对收售特质茶茶农的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生化品质成分分析表明,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分别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0.4%、3.05%和11.53%,所制作的绿茶、黄茶,外形紧秀嫩黄,香气嫩香带栗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尚鲜且浓,叶底嫩黄明亮柔软,其汤色叶底,均具观赏价值。
3.4 抗性表现
川黄1号新品系抗性较强,其抗病虫性高对照福鼎大白。
综上所述,川黄1号特点鲜明,适应性较广,具有推广价值。对提高我省名优绿茶和黄茶的开发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王云,李春华,李鑫,等.茶树新品种川红1号选育研究报告[J].四川茶业,2016,(4):44-47.
[2]罗凡,王云,唐晓波,等.川茶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及对策措施[J].福建茶叶,2010,(2):12-14.
[3]周继荣,倪德江,陈玉琼,等.黄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4(1):93-95.
[4]黄建琴.氨基酸在茶叶制造中的转化机理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2(1):26-29.
[5]刘小芳,刘钢,成红云.不同茶树品种黄茶的适制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331.
[6]李庆伟.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研究[J].农学学报,2014,4(6):64-66.
[7]陈岱卉,叶乃兴,邹长如.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J].福建茶叶,2008,30(1):2-5.
[8]周国兰,刘红梅,郑文莉,等.茶树品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J].茶叶通讯,2007,34(3):33.
2017-04-26
胡尧,硕士研究生。E-mail:18283584146@163.com。*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