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7-04-03李洪浩余韩开宗刘波微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疮痂薯块病斑

李洪浩,丁 凡,余韩开宗,雷 高,刘波微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2.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23;3. 四川省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李洪浩1,丁 凡2,余韩开宗2,雷 高3,刘波微1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2.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23;3. 四川省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

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很难被彻底治愈。该病导致薯块质量和产量降低,病薯商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马铃薯疮痂病有逐年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并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和缓解病害发生程度,减少造成的损失。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防治

马铃薯是四川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首位,多种植在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等高海拔区域,为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马铃薯生产上主要防治对象为马铃薯晚疫病,往往忽略了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和危害。马铃薯感染疮痂病后,薯块表皮产生大量木栓细胞,出现褐色病斑,严重降低马铃薯的商品性,对薯农的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1]。近年来,通过对四川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调查和分析,特提出以下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1 病原及症状

马铃薯疮痂病可由多种植物病原链霉菌属Steptomycesspp.[2-3]引起,已报道的病原菌主要为S.scabies、S.acidiscabies、S.turgidiscabies、S.europaeiscabiei、S.stelliscabiei、S.caviscabies和S.niveiscabiei等,属放线菌。马铃薯疮痂病主要危害块茎,初期薯块表皮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或不定型大斑,病斑多分散。病斑呈网纹状和裂口状,表皮粗糙木质化,病斑开裂后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病斑呈锈色、暗褐色或黑色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薯块皮部,不深入薯块内。

2 发病条件

2.1 带菌种薯

种植带菌种薯是马铃薯疮痂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途径。马铃薯疮痂病轻微发生时,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其发生程度随土壤中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积累逐年严重。马铃薯收获后,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可在病薯或土壤中存活。

2.2 土壤理化性质

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温度为25~30℃,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环境极易发生,河滩等水源充足地区病原菌快速繁殖往往发病较重。长期施用单一化肥可造成土壤碱性增大,有利于疮痂病病原菌生存和繁殖,而不利于拮抗有益微生物存活。

2.3 品种抗性

马铃薯白色薄皮品种易发生马铃薯疮痂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2.4 营养失衡

长期单一施用复合肥料,中微量元素钙、镁、硼等缺乏易造成马铃薯植株长势减弱,抗逆能力下降。

2.5 地下害虫危害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可随风雨和小昆虫传播,地下害虫的危害有利于马铃薯疮痂病侵染,加重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程度。

3 防治措施

3.1 种植无病种薯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是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的最经济有效途径,可选择褐色、红皮、厚皮等抗病品种。提倡整薯播种,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

3.2 合理轮作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轮作时避开茄科作物,可与谷类作物、豆科、百合科和葫芦科作物等进行3~5年轮作。马铃薯疮痂病重灾区应避免继续种植马铃薯,加强轮作,改善土壤营养和排水能力。

3.3 土壤深翻

马铃薯种植田块在播种前可深翻晾晒土壤,深度为30~35cm,以破坏土壤中病原菌生存坏境,将土壤中地下害虫暴露到地表,受高温、低温、干旱和天敌捕食等威胁,降低虫口密度,减少薯块受害几率。

3.4 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排灌方便田块栽培马铃薯,避免选择碱性砂壤土。提倡高垄栽培和中耕培土,在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平衡施肥,除施用大量元素外,配合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微生物菌肥、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保证养分齐全,增强植株抗逆性。

3.5 药剂防治

病害防治工作,预防是关键。土壤消毒可选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按667m2撒施1kg;播种前,用0.2%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种2h,晾干后播种,用50%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拌种[4]或用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和滑石粉拌种进行种薯消毒。结合病虫害防治“肥药一体化”,在薯块结薯期和膨大期补充营养的同时,配合施用疮痂病防治药剂,可预防黑胫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

[1]李拴曹, 李存玲.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 62(01): 76-77.

[2]信净净, 于秀梅, 赵伟全, 等. 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treptomycesgalilaeus 致病毒素组分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8): 3742-3749.

[3]邓宽平, 丁海兵, 雷尊国. 马铃薯疮痂病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11): 1543-1546.

[4]苏军. 50%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试验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0): 96-97.

猜你喜欢

疮痂薯块病斑
不同药剂配方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我国学者揭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核桃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