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激发农业动能 创业促进农民增收

2017-04-03骆永亮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郫县双创现代农业

骆永亮

(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和林业局, 成都 郫都 611730)

创新激发农业动能 创业促进农民增收

骆永亮

(成都市郫都区农业和林业局, 成都 郫都 611730)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郫县实施“创业天府?郫县行动计划”,以双创为驱动力,带动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放飞梦想,创新创业,特别是加快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本地农业农村经济提档升级,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效显著。

农业双创,助农增收

1 基本情况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导下,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放飞梦想,勇于创新创业,特别是郫县大力实施“创业天府?郫县行动计划”,加快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本地农业农村经济提档升级,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截止目前,全县培训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达两千余人,享受创业政策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100余人。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6年5月,以郫县被列为全国首批28个双创基地中唯一的一个县的契机,围绕郫县都市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郫县组建了成都菁蓉小镇现代农业双创空间,搭建“1+3+1+4+1”的农业双创发展平台,实现项目、科技成果、资源、资本、人才(导师)、信息“六位一体”的汇聚。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广的创业空间。把现代农业双创空间建设和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管理机制,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为农村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强人才的致富能力。

2.1 建“1”个都市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构转化服务平台

依托菁蓉小镇存量空间载体和和科技人才优势,租用1.2万m2办公楼,组建1个都市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构建集政府农业服务管理、园区孵化管理、载体孵化管理、资源转化为资本平台管理、科技转化平台管理、农业智库平台管理以及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和主体对接管理为一体的农业双创服务大平台。截至目前,已引入四川中时农创科技有限公司、三农创咖众创空间、成都鑫盛农业有限公司、新农商、春舞枝、工合国际等16家优质现代农业孵化器;已签约在孵项目50余家,如成都乙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麦金地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天府之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四川武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项目发展提供技术、金融、孵化等服务。

2.2 重点打造三种形态农业双创孵化园区,促进区域农业创新发展

2.2.1 以种养循环农业为基础的孵化园区 以“生态、有机”为导向,构建“有机”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在安德镇、新民场镇、唐昌镇、唐元镇等范围内建立以种养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依托“多利农庄”、“湖西岛庄”、“鑫盛农业”、“春天花乐园”等代表性企业,聚集一批农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建设,聚集农业双创经营主体。该园区已被列为市级现代农业“双创”孵化园区示范基地,核心区达33.33hm2,辐射区达333.33hm2,截至目前,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聚集农业龙头企业66家,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13家。在园区中实现成功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达55名。其中,取得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的45名,享受“双创”扶持政策的达12人。

2.2.2 以生态都市农业为基础的孵化园区 依托“春舞枝花世界”、酷菜农业、“香馨农业”等代表性企业,构建都市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都市农业景观。截至目前,以“龙头企业孵化项目+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带动60名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创业,享受“双创”扶持政策的达5名。

2.2.3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基础的孵化园区 通过产前的农业生产投入品和种子种苗统供,产中的农机服务、植保统防统治服务、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测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实现“全产业链”体系建设。截止目前,以“孵化载体+农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聚集了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专业公司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家、农业产业协会15家、农机服务组织(公司)3家、科研院校5家、民间科技信息服务组织5家,带动1000余名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创业。

2.3 发展一批农业双创孵化载体,助推创业插上创新的翅膀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打造农业双创孵化载体,促进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孵化载体建设,以“孵化企业-孵化项目-孵化基地-聚集创客”循环模式,实现产业体系、生产经营体系的不断复制,引导扶持“创客”成为创业苗圃、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不同水平梯次孵化载体,为“创客”们提供广阔的创意空间。截止目前,已培育孵化载体14个,带动8名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创业,享受“双创”扶持政策12名。

2.4 夯实“4”大转化平台,为农业双创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探索农业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探索资源与项目对接、项目与资本对接、人才与企业对接、科技与产业对接。制定了《创业天府?郫县行动计划优惠政策》,近3年县级财政每年设立5000万元创新创业发展资金,对入驻菁蓉镇的项目给予房租物管全额补贴,并在项目启动、人才引进、园区运营、企业融资、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奖励。县级财政设立20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目前,菁蓉镇已引进2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加强与18家驻县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为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扶持。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合作,落实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规划66.67hm2城市建设用地为创新创业配套产业用地,为项目就地产业化提供空间载体。

2.4.1 推进农业资源向资本转化平台建设 以郫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为契机,加速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化,支持、鼓励一批投融资企业和机构在搭建菁蓉小镇农业双创空间的资源向资本转化平台,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企业或孵化载体。成都鑫盛农业公司利用该政策获得建设用地1.87hm2,建成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基地。

2.4.2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平台建设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允许农业科技人员兼职取酬。通过深化与农科院、川农大、农林科学院等高等院校之间合作,组建了四川省人才工作站示范基地、成都市人才工作站示范基地、郫县农业科技孵化中心,组织高校教授、本土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等针对产业发展关键共性问题和重大技术集成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支持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农业科技型经济实体。依托多利农庄、绿山公司等与川农大、西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依托“多利农庄”在郫县筹建国家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园区为契机,创建具有中国唯一一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标准的“国家级有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4.3 推进信息共享向价值实现转化平台建设 围绕双创所有资源,形成可交流的信息数据,通过农业双创空间的创业培训、创业论坛、创业沙龙、路演及等信息发布和收集方式,构建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天府云商、工合国际、新农商等信息平台,引进北京展腾等农业风投公司和境外上市辅导机构4家,农业风投基金达10亿。

2.4.4 推进新技术研发向推广应用转化平台建设 围绕农业科技转化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天府云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农业双创空间建设一个农业新技术推广展示平台,做好平台维护和更新。川农大与多利、鑫盛、绿山等公司合作,成功申报多个成都市创新型项目。以集聚56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为依托,通过洋专家专业策划,农产品品牌资源整合,土专家技术升级,辐射带动县内产品种植基地0.67万hm2,年均产值达40.3亿元。通过高新技术助推产业升级和发展。探索建立无公害产品整体推进体系,蔬菜种植面积达1.67万hm2,总产量70万t,年产值超过10亿元。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87hm2,认证产品79个,有机(转换)农业生产基地582hm2,认证产品8个。

2.5 打开“1”个新型农业智库,激活农业创新创业动力

围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在菁蓉小镇引入一批农业双创所需的第三方服务企业和机构,成功引入省农科院、社科院、市农科院、川农大、农职院、西华大学等专家团队和北京展腾等孵化工具,组建了农业智库。截止目前,专家团队已有105人,孵化工具达到5个。为整个农业区域的创新和创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智力资源.

3 下一步打算

用“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完善空间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全国展示窗口,引入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孵化器和载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双创大联盟,培育孵化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商业模式新、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的优秀项目。为郫县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工作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有生命力的双创模式。

2016-12-11

骆永亮(1973-),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郫县双创现代农业
传统郫县豆瓣和红油郫县豆瓣后发酵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差异分析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