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46例分析
2017-04-03广东省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516351杨展文
广东省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516351)杨展文
临床创伤性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与骨损伤为踝关节骨折,其中大部分均合并有后踝骨折症状,现临床在治疗后踝骨折疾病上各类治疗方式所取的疗效均无法令人满意。目前,根据我院治疗骨折疾病的手术基础,加之人体三踝骨折部位解剖特征[1],给予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一段时间,其疗效良好。为此,此研究将46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其目的在于研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疾病状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三踝骨折疾病者中,抽取46例纳入到讨论中,所入选的46例患者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均表明,满足WHO组织规定的三踝骨折疾病判定标准[2]。46例患者中24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阶段为23.4岁~59岁,平均年龄为(35.4±2.7)岁。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均接受常规性检查,其入选标准为:①患者均为闭合性选择性骨折;②后踝骨折数量属于关节面的25%以上,或牵涉到关节面位移在2mm以上者。分型标准为:Lauge Hansen标准,46例患者骨折状况可分为14例旋前-外旋,8例旋前-外展,12例旋后-外展,12例旋后-外旋。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性代谢疾病者;②后踝骨折合并有Pilon骨折;③存在肿瘤性疾病者;④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回顾分析其病历记录资料,手术方式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手术,患者呈仰卧姿势,气囊止血带,手术顺序可为后踝、外踝、内踝,入路部位在跟腱和外踝的中间点,在此部位做纵行切口,长度为15厘米,将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后,用止血钳把深筋膜层分离,以免损伤到神经丛,人体解剖结构中,常常可见小隐静脉和腓总神经两者伴行,因此,在进行分离时,勿损伤到腓总神经。若其后踝骨折位置距离腓肠肌较近,在小隐静脉附近位置,把手术切口改成后外侧弧形切口,切开皮肤,明确母张屈肌和腓骨长肌间隙位置,后踝骨折用螺钉3.5mm进行内固定,保证腓骨长肌和拇长屈肌间隙的完整性。复位骨折后,内固定的临床处理,可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患者出院后10个月则将其取出。
术后治疗及随访:患者术后清醒,告诉患者肢体的风险提高,制动十小时。术后一天内取出负压吸引管,并对其进行X线摄片。术后三天,在床上进行踝关节的被动活动和主动运动。1周、4周和12周后,应检查其踝关节右侧的X线片探查情况。如果必要的话,CT扫描可用于评估踝关节的状况,并确定踝关节的功能恢复状况。通知病人术后6周可进行一步一步的锻炼,术后12周内可以负载重量锻炼。患者出院后需密切关注其患肢情况,如果无特殊情况,术后十个月内可采取内固定术,并用CT方式和X线片检查其踝关节正侧位状况,按照其客观检查结果和患者叙述状况,再次判定此次手术治疗状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1.3 指标判定 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结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观察。治疗的临床疗效可分为三个等级:恢复较差、恢复一般和恢复优良。恢复优良:术后,患者自主运动,踝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标准,无疼痛,X线检查结果显示,解剖性骨折复位完全,无关节炎发生,踝穴正常,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恢复;恢复一般: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和治疗前比较,有改善,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患者行走较快时,踝关节存在轻微性疼痛和肿胀,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后,踝关节外侧间隙略宽,术后能承受轻微的运动。恢复较差:患者踝关节肿痛仍然存在,且无改善,患者平日活动时,踝关节存在疼痛、肿胀状况,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踝穴存在不对称状况,骨折复位不良,存在炎性变化,平日生活仍然受到累及,日常一般活动均无法从事。
2 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术后三天4例患者足背出现外侧麻木,无伤口感染和肿胀状况,究其原因,可能和手术时间长短存在关系,腓总神经受到损伤所导致,给予神经性营养治疗,告知其家属采用物理按摩方式按摩患肢,均未给予相应特殊处理。术后两个月时,患者足背麻木状况消失。术后6个月时接受X线片检查,其结果显示,46例患者患肢均恢复良好,无延迟愈合状况,骨折线模糊。愈合时间为5.5周~12.5周,平均为(7.2±2.2)周。患者治疗效果为,30例恢复优良,10例恢复一般,6例恢复较差,恢复优良率为86.95%(40/46)。
3 讨论
总结多年经验后得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手术在治疗三踝骨折上,可将后踝部解剖细小结构和胫腓骨后方组织暴露在外,让操作者更为直接的观察到骨折位置和附近韧带、血管状况,附近软组织可将固定物覆盖良好,所以,此手术方式已广泛地在腓胫骨远端骨折中取得应用。将目前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疾病的手术方式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得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手术的优点在于可将后踝骨折位置很好的暴露出[3][4]。除此之外,此治疗方式还存在切口对人体组织的损伤性较小、更好地暴露手术操作位置、严密覆盖皮瓣等。按照术后随访和效果,认为此研究中所研讨的手术方式在三踝骨折疾病中,存在并发症少、固定可靠、有效暴露、操作简便的优势。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疾病可考虑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方式,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密切关注其围术期体征指数和患者状况变化,疗效突出,推广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