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2017-04-03陈咏霞
陈咏霞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院骨科,江苏 常州 213200)
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陈咏霞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院骨科,江苏 常州 213200)
目的探讨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中医疼痛控制;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效果
近年来,我国创伤性骨折发病率较高,手术是创伤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术后康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而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疼痛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会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早期康复效果[1]。因此在具体护理工作开展中应将疼痛护理作为重点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快速康复,其中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6.34±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伤18例;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9.4±3.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空坠伤16例。排除语言障碍、精神障碍和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致伤原因、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定期通风,合理调节病房温度和湿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若患者疼痛剧烈可遵医嘱给予服用镇痛药物,同时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
观察组给予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中医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若患者存在失眠多梦、脾气暴躁等问题,可判断其为肝气郁结型,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与其进行交流沟通,聆听其主诉,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缓解其急躁情绪。;患者出现悲观、抑郁等情绪,则其属于心虚胆怯类型,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乐观豁达的状态,以此感染患者,并向其介绍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早期康复训练。
1.2.2 中药干预。给予患者中药方剂内服,以此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方剂为:当归12 g,茯苓11 g,木瓜15 g,灸甘草5 g,天花粉15 g,川牛滕15 g,延胡索12 g,川芎12 g,三七5 g,金银花5 g。水煎服,取汁250 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1.2.3 针灸按摩干预。给予患者选穴针灸,医生根据骨折部位,选取与其相对应的穴位,在术前1 h和术后4 h分别针灸1次,并在术后3天针灸2次,针灸后留针30 min/次左右;给予患者耳穴压豆护理,选取与骨折部位相对应的耳穴,利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生托住耳廓,用镊子将方块胶布贴在耳朵上,胶布上应附有王不留行籽,按揉2~3 min,3~5次/d,保证每2天进行交替耳穴压豆。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选取VAS量表评估疼痛情况,满分为10分,0~3分为无痛感;4~6分为痛感明显但尚可忍受;7~10分为疼痛难忍[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1±1.15)周,短于对照组的(15.34±1.8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7,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4±2.45)天,短于对照组的(16.57±3.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6,P=0.000);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为(4.27±1.68)分,低于对照组的(6.53±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7,P=0.000)。
3 讨 论
创伤性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多由外伤所致,临床症状以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等问题,危害性较大。同时创伤性骨折对患者神经会造成不同程度损伤,患者在感受疼痛时会出现多种生理变化情况,对术后恢复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其中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为: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模式,在具体护理过程中涵盖中医情志护理和中医镇痛疗法两部分,前者主要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辩证分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者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针灸按摩等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为其术后康复治疗创造了便利条件。梁朝玲[3]研究中给予31例患者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3.22%,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 马 琴,周 华,邱 菲,等.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5):608-610.
[2] 盖兆东.中医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3):78-80.
[3] 梁朝玲.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4):63-64.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1.68.02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