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17-04-02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陈星海医院518415陈均昌包陆君卢家璋陈成贤周国南
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陈星海医院)(518415)陈均昌 包陆君 卢家璋 陈成贤 周国南
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或者无意中发现,严重的高血压可导致其他疾病,甚至还可以导致死亡[1][2]。本文对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4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CT以及CTA检查后确认为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所有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38~80岁之间,平均年龄(58.34±9.23)岁,高血压病程1年~4年之间,入组患者一般资料(男女构成比例、患病年龄、患病时间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麻醉方法采取经口插管全麻,手术过程:选择经颞部颧弓上向上弧形切口长约4cm,游离骨瓣约3cm×3cm开颅,若出血量较大时,手术切口和骨瓣大小应相应增加,然后根据CT定位尝试抽出血液或血凝块则可确定血肿部位和距皮质深度,根据患者血肿情况利用显微镜造瘘,运用吸引器将血肿清除,显微镜下找到责任血管,彻底止血,在清除血肿过程中动作应当轻柔,切忌不可暴力强制性清除血肿,充分取出血肿后使用明胶海绵、止血纱布覆盖创面。术后应随时观察患者血压情况,坚决避免出现由于血压过高导致二次出血,以及血压过低引起脑灌注不足,充分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白蛋白等药物对颅内压的控制,同时还需注意营养的支持,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
1.3 观察指标[3]所有患者在经显微手术治疗后(术后3个月),观察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进行疗效判断。Ⅰ级:患者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恢复正常;Ⅱ级:部分恢复或基本能独立生活;Ⅲ级:不能自理生活,需要有人帮忙;Ⅳ级:意识清醒但长期卧床;Ⅴ级:植物生存状态。
2 结果
所有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28例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均呈现好转迹象,但由于不同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情况不一,治疗后疗效也相应影响,患者中大部分已经好转为Ⅰ级,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少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处于Ⅱ级和Ⅲ级状态,另外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研究发现,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对脑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较常规开颅手术时间大大减少,并且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操作止血更加彻底。但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患者脑出血的部位较深,影响脑室时,效果不太理想,若在术中导致新的出血,则只能开颅进行血肿清除,在清除血肿的过程中,增加颅内感染和诱发局部再出血的可能。本研究中所有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28例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均呈现好转迹象,但由于不同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情况不一,治疗后疗效也有相应差异,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已经好转为Ⅰ级,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少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处于Ⅱ级和Ⅲ级状态,另外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无不良反应[4]。
综上所述,对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前的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考虑,充分利用显微技术,同时对医护人员的显微技术和临床手术经验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