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中市巴州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调研报告

2017-04-02陈俊松郑飞巴中市巴州区农发办巴中市巴州区高标办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4期
关键词:巴州区国土局巴中市

□陈俊松郑飞/.巴中市巴州区农发办.巴中市巴州区高标办

巴中市巴州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调研报告

□陈俊松1郑飞2/1.巴中市巴州区农发办2.巴中市巴州区高标办

1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现状

1.1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中市巴州区就逐步实施各级涉农项目,含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小农水、水土保持、标准粮田、国土整理、现代农业、退耕还林、农村道路等涉农项目,涉及23个乡镇6个办事处,累计改造升级基本农田1.95万hm2,建设(整治)蓄水设施15320座(口),配套完善引、灌、排渠系8879km,新建(整治)农村机耕道2968km(硬化9079km),改良土壤1.61万公顷次,造林0.74万hm2,新农村示范3650户,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高产粮油基地1.40万hm2。基本实现了“整体推进,配合投入,建设一片,惠及一方”,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群众身先体会到项目实施的优势性和绩效性,项目区群众说“我们想办的,就是农发办想干的”。

1.2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进展

截至目前,巴州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近3年,建立了以区政府统筹办牵头,涉农部门配合实施的使用平台,累计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达35个,涉及17个乡(镇),布局于东北部台坎状高丘中谷区的清江镇、化成镇、凌云乡、梓橦庙乡、白庙乡、水宁寺镇、大和乡、花溪乡,西北部中丘中谷区的平梁乡、枣林镇,中部中丘河谷区的三江镇、曾口镇、金碑乡,南部坪状高丘窄谷区的顶山镇、羊凤乡、大罗镇、凤溪乡,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清江镇、凌云乡、梓橦庙乡、白庙乡、水宁寺镇、花溪乡、大罗镇7个乡镇。累计统筹整合农田建设0.35万hm2,建“巴山新局”聚居点30个,引导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0.1万hm2,累计投入涉农资金达1.3亿元,带动项目区群众增收500元/人·年,增幅率约30%,引导近8900人脱贫奔康。在统筹整合方式上,以“因地制宜、缺啥补啥”为原则,以“集中连片、整体打造”为标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统一指挥,步调一致,集中兵力,同步完成。

1.3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做法

二十多年来,巴州区农业项目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部门配合不够密切、项目对接不够到位、设计规划不够科学、实施方式不够统一、建设措施不够配套、后期管护各自为政等问题。自2013年起,巴州区政府组织纪委、财政、农业、水务、林业、交通、发改、电力、环保、审计等相关部门召开涉农资金项目实施管理专题会,首要研究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意见。会议决定,巴州区在涉农项目规划设计上以巴州区农发办“巴州区2013-202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为核心,项目管理上以巴州区统筹办“巴州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意见”为办法,项目认定上以巴州区高标办“巴州区高标准农田认定意见”为标准,资金结算上以巴州区审计局“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认定意见”为依据,成立了巴州区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区委副书记王茂生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孙蓉任副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项目的规划论证、审定上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制定相关政策,监督质量和进度,确保涉农项目顺利实施。相关部门为项目执行单位,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工程招标、财务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日常事务工作。

1.4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成效

1)涉农项目整合成效。通过涉农项目整合建设,项目区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抗灾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区灌溉面积新增873.33hm2、改善760.00hm2;除涝面积新增1420.00hm2,改善除涝面积660.00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13.33hm2,新增旱作农业面积1073.33hm2,年约节水227.08万m3;新增山地林网面积106.67hm2,增加机耕面积1666.67hm2,控制水土流失达31.62 km2,扩大良种种植面积3780 hm2。同时,项目区坚持建用同步,改调并重,粮食单产得到提高,多经项目有了增加,科技贡献率提升1~2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近25%的农村从业人员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项目区年可新增粮油1081.2t,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 855.74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达1 949.38万元,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640.33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

2)涉农资金管理成效。经调研,巴州区在涉农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上,着重做好了4条,实现了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和制度化。首先是严格“三专”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为确保涉农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规范财务档案,严肃财经纪律,各部门严格执行财政资金报帐制。由区财政统一建立项目资金专户,专人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其次是严格资金拨付,提高使用效率。坚持“四按”拨款,即按基建程序、年度计划、工程进度、年度预算拨付资金,合理控制项目资金的流向、流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次是实行“三方”监督,规范资金结算。工程预决算和工程支出原始发票,实行了“三签字”审核。即有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财政部门“三签字”,确保票据合法有效。最后是加强检查监督,保证资金安全。由纪委、审计、监察、检察、财政等部门,项目实施乡镇、村社和农民公选的村民代表组成联合监督小组,按月进度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工程建设进行监督考评。除平时着重检查各项资料及资金使用情况,以防截留挪用外,在项目竣工验收时,还要全面核对,对项目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把资金的拨付、使用等情况交给群众监管,促进涉农项目资金的规范运作,合理使用。

1.5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模式

2015年,巴州区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涉及资金投入坚持了选址一致、多措并举、多元投入、规模开发、精品打造、建管同步、科学利用的模式。

1)定点选址。2015年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严格遵照“巴州区2013~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开展选址工作。于2014年10月10日由巴州区委、区政府组织相关涉农项目单位研究讨论,在达成一致意见下选定巴州区梓橦庙乡朝阳洞、柳岗社区、柳岗坪、三儿河4个村为规划范围,并将巴州区国土分局的2015年第一期土地整理项目和区水务局小农水项目纳入该区域整合建设,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擎作用。

2)方案制定。首先是项目实地查勘。巴州区农发办于2014年10月15日携区国土分局、区水务局、梓橦庙乡政府、涉及项目村社相关工作人员和群众代表深入实地,根据区域实际,以群众意愿为前提,结合涉农部门项目建设宗旨、投入方向、建设标准制定规划思路,明确投资渠道,分配任务数量和承担事项。其次是完成方案编制。在项目区现场勘测的基础上,各相关部门于2014年11月30日完成了项目方案编制(草案)工作,并于2014年12月2日组织涉及项目相关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汇商,分析论证,提出意见,制定补充措施,最终于2014年12月15日编制完成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3)规模开发。巴州区梓橦庙乡2015年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为580.00hm2,国土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为506.67hm2,农发办整合200.00hm2;小农水带动开发66.67hm2,农发办整合40.00hm2,整合率达60%,总建设规模达到1153.33hm2,延伸开发了谢家湾、刘家坡、小柳岗等3个村,涉及农户1100余户。

4)多元投入。梓橦庙乡2015年涉农项目总投资达3085.8万元,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投资2161.8万元,占总投资的70%,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391.8万元(财政投资1300.6万元,农民自筹91.2万元),占总投资的45.1%,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率达到了100%;国土土地整合项目投资1444.0万元,占总投资的46.8%,整合农发项目区投资620.0万元,农发项目区资金使用率42.9%;小农水投资250.0万元,占总投资的8.1%,整合农发项目区投资150.0万元,农发项目区资金使用率达60.0%。通过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梓橦庙乡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公顷投资由2.2500万元增至3.7272万元,增加了65.7%。

5)建设方向。梓橦庙乡2015年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四大措施投入。首先是水利措施,整治山平塘60座,其中农发办承建23座、国土局承建10座、小农水承建27座,分别占38.0%、17.0%、45.0%;新建蓄水池69口,其中农发办29口、国土局10口、小农水30口,分别占42.0%、15.0%、43.0%;衬砌渠道72.50km,其中农发办30.67km、国土局15.88km、小农水25.95km,分别占42.3%、21.9%、35.8%。其次是农业措施,农田工程333.34hm2,其中农发办承建176.67hm2、国土局承建156.67hm2,分别占53.0%、47.0%;改良土壤667.00 hm2,其中农发办491.87hm2、国土局175.13hm2,分别占73.7%、26.3%;砌筑梯田埂56.52km,其中农发办23.22 km、国土局33.30km,分别占41.1%、58.9%。再次是田间道路,共新建(整治)田间干(支)总长23.20km,其中农发办承建13.03km(主要为田间支路)、国土局承建10.17km(主要为田间干道),分别占总任务的56.2%、43.8%。最后是科技措施,技术培训3 400人次,示范推广4项,推广面积340.00hm2,全部由区农发办承担,区级涉农部门作技术指导。

6)建后利用。通过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巴州区农发办、国土局、水务局等部门的共同奋战,梓橦庙乡2015年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项目区已形成“田成梯、路相通、沟相连,桥涵闸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高效基本农田,为当地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目前,项目区已成功引进巴中市鑫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朝阳洞村、柳岗社区、柳岗坪村区种植皂角、瞿麦、荆芥等名贵中药材466.67hm2;引进巴中市新绿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三儿河村发展瓜蒌等药材113.33hm2,解决了1000名农民群众的就业,预计投产后可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达700元,有效推动了巴州区“道地巴药”产业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研得知,巴州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标准,助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帮扶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为巴州区扶贫攻坚奠定基础。但也存在后期管护难以落实、重建轻管的利用矛盾。

一是项目后期管护责任不够明确。涉农资金项目的高起点、高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现实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相矛盾。工程完工移交后,本应形成建设单位、基层组织、受益农民共同管护的局面,但在现实工作中,管护各方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形成了“建设单位无法管、基层组织无力管、受益农民不愿管”的窘境。

二是建议调整项目投资。由于巴州区地处盆周深丘区,属切割形深丘地貌,深谷磅田、沟谷坝田、高山梯田在耕地面积占比为6∶3∶1,项目建设工程成本相对较高。建议上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项目投入,增加单位投资标准。

三是加强部门配合项目管护。农业工程建后管护工作,涉及面广、时间长、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农业工程建后管护的宣传力度,为农业工程及其建后管护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单位既要借鉴相关部门成熟的管护经验和措施,又要依托各级管理单位做好建后管护工作。司法部门要积极主动,及时惩处破坏农业基础设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建后管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巴州区国土局巴中市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特约馆员赴巴中市开展文化调研和采风写生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巴州区:强化服务保障 让退捕渔民端上“新饭碗”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巴州区重点药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违法占地主体如何认定?
再论巴州区二季玉米开发前景
巴中市巴州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天花板”限价
巴中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