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蔺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7-04-02徐蔺古蔺县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蔺县农业局培育

□徐蔺/古蔺县农业局

古蔺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发展建议

□徐蔺/古蔺县农业局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古蔺县辖26个乡镇,总人口87.3万人。据2015年统计,古蔺县农村人口数79.4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40.7万人、女性劳动力38.7万人;农村从业人员有48.4万人,其中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有25.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2%。

古蔺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截至2016年,总培育资金达220万元,被农业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部级示范县。3年来,古蔺县共培训1110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50人。

古蔺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依托项目资金做支撑,主要有2个培训途径。一是四川省农业厅委托大专院校集中培训。这部分培训人员比例较小,3年来集中培训30人次左右。培训人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培育周期为3年,前2年以理论和实践为主,第3年为跟踪服务。二是古蔺县农业局组织培训。县农业局依据不同专业,结合农时季节,以不同产业和农民需求开设专业培训班。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严重不足。全县申请认定的学员很少,能达到认定标准的新型职业农民仅50人左右,完全没有达到示范带动的效果。

2)结构不够合理。从培训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很少,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年纪在45岁以上,队伍平均年龄普遍较大,青壮年绝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的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

3)文化素质偏低,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二是农村实用型人才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导致技能型人才尤为紧缺。

4)培训时间与培训人员存在矛盾。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培训能让受训农民系统掌握一门基本的种植、养殖业务技能,但需要较长时间。按上级的培训要求,生产经营型农民的培训时间要累计15天以上,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的培训时间则要累计7天以上。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以50岁以上占多数,且都忙于种植、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经营及其家庭日常管理,要长时间、分段、集中学习培训,组织起来相当困难。有的农民在当地打小工,一天能挣几十上百元,如果参加7~8天的培训,就少赚几百元,一般农民是很难想得开的。

5)学习内容上矛盾。要有效地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就需要农民利用较长的时间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然而,参加系统的培训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一来学习乏味,二来还可能无法掌握培训内容。即使采取短期、针对性的培训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也不能系统地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

6)在遴选培训学员年龄结构上很难一致。参训学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参训学员接受、应用培训内容的能力受限,不能学以致用,严重影响培训质量。

7)确定培训地点难。古蔺县海拔在300~1843m,立体气候明显,致使产业布局不能相对集中,地广人稀造成学员分散,科学确定开班区域难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3 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一是长期深入基层调研,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二是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获取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提供信贷、用地、技术、信息、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涉农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

2)以提高培训质量来保障培训效果。一是培训内容要配合农民的需求,并结合当前实际;二是培训教材要理论结合实践,通俗易懂;三是培训的师资力量,既要有较好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学到知识,切实掌握相关技能。

3)开辟新途径,培育农业农村持久人才。以年轻化、知识化的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对农业产业有创业热情的其他年轻人等为主要对象,结合当前国家农业政策优势,引导他们参与到农业、农村中的各项事业,申办种植、养殖方面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建立电商平台为农业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走向富裕,为促进农业农村持久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古蔺县农业局培育
书籍《古蔺花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古蔺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出路
古蔺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出路
古蔺西部地区杉木育苗造林技术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非“小题大作”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桦甸市农业局积极参加第一个“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