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教师主体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7-04-02张娜

时代农机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张娜

(三亚学院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当代教师主体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张娜

(三亚学院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中人本主义的质量追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部分,是推进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发展的客观需要。文章从教师主体出发,根据个人的见解,简单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 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1)从传统教师主体到新型师生平等关系的冲突。自古以来教育中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教师容易把自己定位成教育活动中“管理者”,觉得自己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是服从的、被动的。这容易导致教师采用一些错误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待学生,而学生往往在其交往过程中也不敢与老师过分亲近。虽然教师在学问上的许多方面高于学生,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他们认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平等的,否定生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懂得“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有些中西方学者也指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是人本主义的一种体现。总之,未来师生关系的发展中将会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视为重点,而传统观念“师道尊严”的存在必将导致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

(2)师生沟通交流机会单一,师生关系疏离和冷漠。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教师是一种学术研究型角色,他们神龙见首不见尾,仅仅只有在上课时间段才能见到他们,除此之外他们相见的机会微乎其微。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极其单一,仅限课上与课间,教室和走廊。再加上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课间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要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师生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高校扩招造成生师比例过大的现象,教师课上课下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明显不足,根本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信息的传递。师生个人私生活中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的单一性、交流平台的客观局限性必将导致当前大学师生关系变得疏离和冷漠。

(3)师生互信度降低,没有相互期待。在心理学上,期待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是一方给予另一产生积极反馈,能促进求知欲望,产生积极作用的一种心理暗示,具有一定的鞭策力和感召力。教师对学生期待能使学生看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希望的地位和形象,由此再来审视自身的学习和态度,从而努力向教师的“希望”不断“优化”自己。但是,当代教师因忙于个人的科研和生活,“教师期待”的缺失变成一种常态,出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低甚至变成“无期待”的病态,导致学生没有自我认同感缺失,对教师只停留在重“教书”和“学术”、轻“育人”,同时对教师的工作也缺乏认同感。在大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间缺乏沟通机会和接触机会,彼此之间了解不够深入,再加上学生对教师及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期待与现实中教师、学生的实际状况形成巨大反差,使师生彼此互信度降低,缺少给予彼此相互期待的机会,且容易使师生彼此形成偏见。师生关系缺乏信任和期待,必将使理想中的朋友型、互助型师生关系遭到破环。

2 分析师生关系现状产生的因素

(1)社会因素。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是有教育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正受其影响出现了复杂而扭曲的状态。受社会观念和家长不良教育观的影响,学生更加懂得“礼多人不怪”和“礼”仪之邦的道理,为了谋得“一官半职”或是给教师留个“好印象”,时不时的找各种机会送礼和请客。而教师也经常因为个人私事,无偿找家长办事。这种行为必将导致教育走向商品化,师生关系走向利益化,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民主,彼此间没有真情与信任,缺少互相包容和尊重是最终的结果。当代的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更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从思想觉悟到眼界再到人际网络交往能力不比教师差。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成熟,他们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理性地批判看待师生关系。同时,高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生比例过大、师资力量不足素质不高和教师压力过大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师生关系必定明显受到冲击,走向扭曲之路。

(2)学校因素。一是受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近年,各高校不断大规模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加剧,师资队伍配置不足,导致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得不到满足,受到限制。同时教师数量不足,又要兼顾科研与教学,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微乎其微,这必将出现学生不认识教师,教师不了解的学生的现象。二是受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校区扩建,师生间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可能常在一起,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学生也与教师欠缺沟通,这种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矛盾。学校过重强调专业课学习,教师用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衡量自己的教学质量,学生用成绩的优劣证明自己专业学习的尺度。师生的交流仅限于严肃的办公室与凄冷的走廊,戒备心与压抑感必将导致交流都困难,师生关系疏远。这种师生个人生活分离明显,只注重专业学习,仅限课堂内学习的管理制度忽视了育人的目标追求,必将影响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3)学生因素。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性比较强,但学生对大学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理解存在极大的偏差,认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就是可以完全脱离教师、埋头自学的学习。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有着更加敏捷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更高的见解。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带着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在现实问题面前带着不关心不了解的态度,对学生的问题又满口空话糊弄,致使学生对教师感到不够信任,对心中有疑问的问题更加迷茫。这种不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加上现实中新闻报道的“教师门”事件的负面引导,使学生对教师的形象理解产生偏差,对教师更加不信任,师生关系更加疏远。

(4)教师因素。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落后,对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不足,注重传统的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权威,忽略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传统的教师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根深蒂固,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个人专业水平不高,不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不用心。个人自身修养不够,忽略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高校教学及科研改革的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几乎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生身上,师生之间很难产生的互动关系,更没有和谐的效果可言。教师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情绪不稳定和情感枯竭的现象。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水平低下,根本无法维持学生对课堂和专业的兴趣和注意力。这些因素都将成为构建师生关系和谐路上的绊脚石。

3 教师主体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对策

(1)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分为教师和学生,但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在言行上都应该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不应该简单的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甚至在某些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会相互转换。学生的能动性在师生关系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在现代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态度中,学生的能动性发生了主要作用,在师生关系中变成主动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主动承担起主体的角色,他们渴望“良师益友”型的教师,希望建立与发展彼此相互信任、和谐平等、合作密切的师生关系。这也就给高校教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思想上树立民主和谐的教育观,在生活习惯和言行上形成尊重、平等待人的优良作风等,由教师主体树立起的尊重意识将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这种心理上的交流与共同将会打破师生心理上的隔阂,从而构建起有效和谐的师生关系。

(2)用心交流,从心底了解和关爱学生。教师应利用课外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用心去研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教师只有用心去了解学生,和学生用心交流,以心换心、以心交心才能去除彼此的心理屏障,建立真正相处的平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正印证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心与心交流的重要性。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和关爱,大学生正处于从懵懂走向成熟的阶段,更是渴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人与人相处是否发自内心彼此都能感觉得到,如果教师适时用心地去了解学生,理解和关爱学生,学生必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动情,学生必会毫无保留的打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不仅让教育教学取得最大的效果,还能从中赢得学生的信任并树立教师的威信。爱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马克吐温提到:“听到一句赞美的话能够高兴两个月”。在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当中,表扬与赞美往往更能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力,虽说批评与惩罚有其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更多学生更能接受表扬的激励方式。表扬与赞美、批评与惩罚,教师要选择哪种方式去关爱学生,就要做到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的学生,用爱交流,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3)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提高教师素质,树立威信。教师要为人师表。“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只有加强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教师素养,做到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有威信,这样才有资格和有信服力去要求学生。优良的教师素质应该是:道德修养高尚,专业功底深厚,心理健康积极,学识阅历丰富、才艺兴趣广泛、性格风趣坦率,并且平等待人、尊重热爱学生等。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宽知识视野,爱校爱岗爱学生,提升教育教学的方法技巧,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喜欢和敬佩,富有内涵和魅力的人。教师要注重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软实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的威信是由自身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由主观因素形成的。教师可以在平常细微的言行举止中,在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修养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在关爱学生赢得家长信任的过程中树立教师威信,使学生深刻感到威信的精神感召力。教师只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求自己,主动努力形成教师威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服,把教师威信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4)预防职业倦怠,增强“自我效能感”,营造互信的学习氛围。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高校教师往往会陷入教师职业倦怠中,因此要及时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常常忽略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怀有一些与工作不合理的信念,固执的信念迷思,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使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倦怠,因此要及时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同时,做好自我管理,对自我的生活方式、自我的时间、自我的情绪进行妥善的管理。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观摩和自我反思,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增强自信心,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只有增强了“自我效能感”,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学生相信自己。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之间不互相信任,彼此就会感到自尊心受挫,就会相互疏远对方,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作为教师,对学生要怀有信任,要认识到学生不仅是单纯的求知者,还是进行研究与讨论的朋友。

4 结语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教师主体应该与时俱进,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在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1]郏国中.当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州学刊,2010,(7).

[2]文萍.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剑,赵立华.高校不和谐师生关系因素分析和对策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1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1.

[5]杨圣山.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科技资讯,2010,(36).

[6]唐爱华.尊重学生,用爱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交际艺术[J].现代交际,2010,(10).

[7]郭妮妮.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改善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21).

[8]邹强,罗木珍.对当前大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词查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

How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Contem porary

ZHANG Na
(College of Media and Cultural Industry,Sanya University,Sanya,Hainan 572022,China)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mostbasic andmostimportantkind of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eachingactivitie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ofeducational reform and new curriculum reform,itisnecessary to constructa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and students.Itisakeypartofbuildingaharmoniouscampus.Itisan objectiveneed to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of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he paperstarts from the teacher's subject,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sopinion,simply talksabouthow to constructthe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

teachersubject;construction;harmony;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G451.1

A

2095-980X(2017)05-0145-02

2017-04-26

张娜(1989-),女,海南定安人,辅导员。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