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4-02滕杨
滕 杨
(黑龙江省鹤岗市乾康医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山肛肠医院,黑龙江 鹤岗 154100)
妇科是女性患者治疗的场所,也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加快,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各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妇科疾病发病率也明显提升,应给予重点关注;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完善,妇科疾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显著,被广泛关注[1]。本文为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在22~51岁,平均年龄为(30.21±1.25)岁,疾病类型:痛经疾病患者10例、癓瘕疾病患者5例、不孕症患者5例、阴道出血患者4例;观察组年龄在23~50岁,平均年龄为(30.25±1.35)岁,疾病类型:痛经疾病患者9例、癓瘕疾病患者6例、不孕症患者4例、阴道出血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年龄、疾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妇科疾病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依据医院的医生医嘱进行治疗。
观察组为活血化瘀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依据中医辩证治疗,当患者为痛经患者时,应用的活血化瘀药方为: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五灵脂10g、红花10g、桃仁10g、吴茱萸10g、枳壳8g,清水煎煮,取汤剂200ml,1剂/d,连续治疗5d。当患者为癓瘕疾病时,应用的活血化瘀药方为:金银花30g、败酱草25g、桃仁15g、莪术15g、茯苓15g、丹皮15g、红花15g、甘草10g、桂枝10g、水蛭7g,清水煎煮,取汤剂200ml,1剂/d,连续治疗12d。当患者为不孕症患者时,应用的活血化瘀药方为:蒲公英30g、菟丝子20g、鸡血藤20g、败酱草20g、红花15g、杜仲15g、郁金15g、益母草15g、乌贼骨15g、香附15g、桃仁15g、赤芍10g,清水煎煮,取汤剂200ml,1剂/d,连续治疗7d。当患者为阴道出血患者时,应用的活血化瘀药方为:益母草30g、太子参30g、何首乌20g、乌贼骨20g、甘草15g、阿胶15g、黄芪15g、五灵脂15g、丹皮10g、五味子10g、延胡索10g、蒲黄10g、茜草根10g,清水煎煮,取汤剂200ml,1剂/d,连续治疗5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或完全改善,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或明显恢复;②有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得到有所改善,各项指标有所恢复;③无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恶化,各项指标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的百分比[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 s”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妇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也是女性治疗场所,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完善,中医学在妇科的应用越来越广,在中医学上,妇女的血气是机体的重要因素,与女性的产、经、孕、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妇女的生理活动均靠血气来运行,当女性身体受到外界寒热、津液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女性体内血液运行异常,进而产生各类妇科疾病。
中医学上治疗妇科疾病多为辩证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制定相应的中医药方,针对妇科疾病的治疗,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不同的症状,应用的活血化瘀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活血化瘀法的主要目的是将患者的血脉通畅、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等,针对痛经患者,药物组成为川芎、赤芍、当归、五灵脂、红花、桃仁、吴茱萸、枳壳;这些药物有止痛、活血化瘀的疗效;针对癓瘕疾病患者,药方为金银花、败酱草、桃仁、莪术、茯苓、丹皮、红花、甘草、桂枝、水蛭;这些药物有活血化瘀、消癓逐积的疗效。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活血化瘀法值得妇科疾病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淑忠.分析活血化瘀在妇科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7):59.
[2] 谭 红.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7):103-104.
[3] 郑心怡,吴林玲,闫 颖,等.基于《始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探讨哈荔田用化血化瘀法辨治妇科疾病的临床思路[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3):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