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7-04-02姚兴刚
姚兴刚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41)
鼻息肉是常见耳鼻喉科疾病,药物疗效不理想,而单纯摘除息肉手术无法彻底解除病因,复发率高。本研究分析了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2016年11月84例鼻息肉病人并分组。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1~46岁,平均(34.24±2.1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2~46岁,平均(34.32±2.1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仰卧位,局部麻醉+表麻,将鼻内镜置入找到鼻息肉,用息肉钳咬除,多发息肉者需快速准确摘除息肉并开放筛窦,用圈套器去除后鼻孔息肉。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喷雾或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清理鼻腔,保持鼻腔清洁。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暴露筛泡,用筛窦钳打开筛泡,在避免筛前动脉损伤情况下用动力吸割系统清除前组筛窦气房,逐渐向后、向外和向下延伸,将后组筛窦气房去除,直至彻底清除窦内息肉和坏死组织。术中充分开放筛房,以彻底清除息肉。中鼻甲保留,若其出现病变可部分切除。术后给予1%肾上腺素和2%丁卡因纱条浸润止血,并给予碘仿纱条和止血海绵压迫止血,2~3天后取出。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在鼻内镜下清除结痂、血块和水肿样肉芽以及分泌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窦口开放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QOL评分(得分100分满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并发症情况。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且腔黏膜上皮化;好转:症状改善,窦口开放较好,少量脓性分泌物且腔黏膜未完全上皮化;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
观察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愈的患者30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的患者17例,好转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71.43%。
2.2 干预前两组QOL评分相近
对照组为64.38±5.25分,观察组为64.32±5.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95.54±3.56分优于对照组80.41±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窦口开放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
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4.14±0.17)d、(9.02±1.52)d、(8.52±1.45)d短于对照组(5.21±1.21)d、(12.98±2.58)d、(11.26±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眶内血肿4例,窦口狭窄3例和鼻腔粘连3例,发生率23.81%;观察组出现眶内血肿1例,窦口狭窄1例和鼻腔粘连1例,发生率7.14%。
3 讨 论
鼻息肉是常见鼻部疾病,以呼吸不畅、闭塞、鼻音重以及嗅觉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甚至可伴发中耳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2-3]。鼻息肉发生和慢性炎性反应、变态反应等相关,传统治疗鼻息肉一般进行息肉摘除术,但复发率高,因手术无法完全解除鼻息肉病因。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窦口开放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QOL评分相近;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窦口开放和腔黏膜上皮化,减少分泌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康宗辉,肖 仪,王乃军,等.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近期疗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3):152-154.
[2] 胡谊容.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68例鼻息肉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162-163.
[3] 郭维娟.鼻息肉治疗中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