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2017-04-02张永新
张永新
(忻州市定襄县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35400)
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张永新
(忻州市定襄县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35400)
目的 分析围术期排痰护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胸外科手术需排痰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自主排痰护理,在此护理模式上结合各类辅助排痰护理。结果 两组术前、后排痰量以及肺部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排痰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各类辅助排痰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排痰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胸外科;围术期;排痰护理;效果
在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的意义显著,给予患者术中及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排痰护理是胸外科护理法方式之一,胸外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穿支气管堵塞等情况,会影响患者通气,出现感染,引发肺部并发症。因此,在围手术期采取排痰护理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外科需排痰患者85例参与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胸外科手术需排痰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参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2±4.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33.5±4.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术前无原发性肺不张或者是肺部感染的情况;无手术感染等病症; 有完整的检查及治疗、随访记录;知情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神志不清、意识模糊;术前心肺功能不全;其他的系统疾患者者。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自主排痰护理模式,其一,术前排痰:①加强排痰宣传,护理人员要主动的与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信息,特别是胸外科术后痰液增多的原因及排痰的重要性,协助患者联系排痰。②机体功能管理分析,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机体功能,特别是肺部情况,对其动脉血气等进行了解,给氧3~4 L/min,每30 min/次,1次/d,连续6~10天。③口腔清洁,使患者刷牙2次/d,服用沐舒坦片。④体位护理,如果患者痰液量比较大码一般采取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嘱咐患者深呼吸,吸气1/3,咳嗽,反复该操作加快的痰液排出。其二,术后排痰:①床上坐位,让患者保持腰部弯曲,盘腿,使用胸、腹式呼吸,喉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张嘴咳嗽2~3次。②床下坐位,患者头部稍微向下倾斜,肩部内弯,胃部外侧放置枕头,使用手部力量夹紧,然后咳嗽、压腹[1]。
观察组:开展常规排痰护理基础上结合各个辅助排痰模式。其一,术前排痰:在参照组基础上结合体位引流排痰,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分析采取何种部位引流排痰,如果患者处于左上部,可采取半坐卧位,向着右边引流;位于左下部则可采取低足高头、右侧的卧位[2]。其二,术后排痰:①半卧位排痰,鼓励患者自主排痰,深呼吸。使得胸膜腔受到压力,肺部扩张,降低感染。②雾化吸入,取抗菌药物,雾化吸入20~30 min/次,3次/d,张嘴吸气,深呼吸,药液进入患者体内,其操作过程需要密切关注患者体征。③排痰机应用,半卧位或者是侧卧位,叩击时指导患者保持卧位,身体前倾,护理人员一只手将患者身体扶住,一只手拿好叩击头手柄,将叩击头在患者胸部身体表面慢慢移动,顺序保持在从右向左、从下到上、从外到内,再到背部、脊柱以及胸骨,实施胸背部镇痛排痰,促使痰液从呼吸系统到细支气管,再到支气管,再到气管,最后到体外逐渐蠕动并最后排出。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组与观察组术前排痰量分别为(72.36±2.6)mL和(60.35±2.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的排痰护理模式,术后排痰量分别为(78.65±2.6)mL和(52.35±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析中,参照组有10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26%(10/43);而研究组有2例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76%(2/42)。肺不张情况分析中,参照组出现8例(18.60%);而观察组有1例(2.38%)肺不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胸外科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其肺部出现炎症引发较多的痰液,如果肺部痰液未得到及时的清除,会堵塞支气管,呼吸不顺畅等,出现肺水肿、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胸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期不同排痰护理十分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排痰,及时的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恢复肺部功能,减少肺部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目前,对于神志清晰的患者一般采取常规自主排痰模式,鼓励患者自主排痰,及时的将呼吸道中分泌物清除。围术期前开展排痰工作可能会出现咳嗽反应,有助于排痰,但是术后大部分患者会感觉到疼痛,未达到有效的排痰效果。而辅助排痰护理措施中包括有气管压迫咳痰、振动排痰机等方式[3]。其中,气管压迫咳痰,取半卧位,通过拇指刺激喉部软骨1~2 cm处,有利于自主排痰,减少肺部分泌物,降低肺不张的情况出现。振动排痰机的应用,开展有效叩击,促进支气管内液化痰顺利的排出,缓解肌肉紧张感,提升护理舒适度。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术前、后排痰量以及肺部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胸外科手术需要排痰患者,对其采取常规自主排痰护理并结合各类型辅助排痰,有助于患者快速排痰,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施赛磊,袁慧.口腔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5 (02):148-149.
[2] 闫群英.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05):268-269.
[3] 刘丽娟. 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在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8(10):130-13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