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标点源流及英汉标点差异研究
2017-04-02李长青
李长青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一、引言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在英译汉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标点符号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语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体现着英语作者的思维习惯与思想情感;同时,标点符号也标志着译者对作者原文的认知、理解与感受,体现着译者对目标语言汉语的综合驾驭能力,决定着译文的忠实性、艺术性与可读性,这些都直接影响读者对译文的解读。
英汉标点符号的差异使英汉翻译实践面临不少问题,譬如不尊重标点符号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无视语言间的结构与习惯差别、不清楚英汉标点符号差异及原因,等等,都必然造成译者对原文理解出现偏差,译文标点符号适用困难,进而使翻译效率与质量降低。译者应当了解英汉标点符号差异的根源,熟识英汉标点符号差异,精通标点符号的诸多功能,才能科学自如地使用标点符号,提高翻译质量。
我们试图从翻译实践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国家颁行的《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与国内外标点符号相关研究成果,对英汉标点符号的差异及其缘由进行追溯,对英译汉标点符号的用法做探究,以厘清标点符号的差异,科学处理差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汉语标点符号溯源
(一)文言文标点符号溯源
古代汉语标点符号最早可以追溯至甲骨文时期,殷商甲骨文上就使用了线号分割卜辞[1]58。中国古代文言文文献的标点符号也称“句读符号”“文字符号”或者“旧式标点符号”,是一种混沌未分的符号系统,句读符号、鉴赏符号和校勘符号混杂在一起,具有厚重的原始符号系统色彩。所谓句读是指文词中停顿的地方,语义完整的停顿称为“句”,语义未完、语气可停之处称为“读”。旧式标点符号包括表示重文的符号两短横号“=”;断句符号“——”;标记人名和地名的单竖号“∣”和双竖号“‖”;功能多样的小圆点“·”;段落和章节分割符号“●”、“■”和“■”;既用于分隔章节,又用于隔开句子的大圆圈“〇”;可作为句号或逗号使用的钩识号“√”;分隔章节和字词的三角符号“▲”;括弧号“「」”[2]63-67;小圆圈号“。”和点号“、”[3]161-168等三十多种符号。许多文言文文献中见不到标点符号是部分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专制而故意实行文字垄断的结果。古人需要先“明句读”,才能读懂文章。对此,陈望道一语道破天机,他在1918年撰写的《标点之革新》中说“文字标识不完备,则文句之组织经纬时或因之而晦,而歧义随以叠出,而语学浅者,尤非恃此为导莫能索解”[4]147。旧式标点符号经过重新界定而成为新式标点符号的来源之一[2]67。
(二)现代汉语标点符号溯源
汉语旧式标点符号虽然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发展,逐渐从零星的个体符号汇集成众多符号,并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其地位仍然停留在个人或民间层次,从未上升到国家统一推行高度;其性质仍然局限于文言文文献评点和校雠,属于少数人的专利;其形式仍然比较粗糙,多种符号系统并立,同一功能可由多种符号表示,同一符号可以表示多种功能的现象十分普遍,缺乏必要的统一规范。
1840年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标点符号系统,并从中认识到汉语旧式标点符号的缺陷和不足,开始介绍、借用和借鉴西式标点符号,并尝试创建中国新的标点符号系统。
1869年,同文馆毕业生张德彝在其日记体游记《再述奇》中,最早介绍了9种基本反映西方标点面貌的符号。
1897年,切音字运动者王炳耀在其著作《拼音字谱》中借鉴汉语旧式标点符号和西方标点符号,并最早创制了一套新式标点符号,共10和“V”[5]176。
1904年,严复在其《英文汉诂》中系统借用英文标点符号对汉语进行标点。书中借用的标点符号共 8 种,包括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单引号“ ”、双引号“ ”、括号“()”和破折号“—”。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在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六人提议下颁布了《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方案解释了标点符号的含义和名称来源,说明了使用的理由,规定了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符号共12种:句号、点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书名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这是我国语言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标点符号方案。它标志着我国第一套法定标点符号的诞生。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制定出了较以前更加完备、更为合理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案。1951年10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的文件,要求将标点符号的使用落到实处。
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又发布了新的《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又将其改制为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了标点符号的性质,即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规定了标点符号的类型系统及其基本功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2011年12月,国家又发布了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在 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增加了分割号“/”,从而使标点符号的种类增加至17种。
由此可见,汉语标点符号的完善经历了一个西学东渐的归化过程,既借用、借鉴了英文的标点符号,又具有中国的本土特色[6]3。英文中有些标点符号汉语中没有,例如表示所有格的省文撇;汉语中的有些标点符号英文中没有,例如顿号和专名号等[7]26;有些英文和汉语中共同具有的标点符号,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句号、省略号和破折号等。既然英汉标点符号存在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又具有语言、历史、文化特色,就应当予以重视,根据目标语言的上下文和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英汉标点符号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标点符号差异会给译者带来不少困惑,并会影响译文的质量。在尊重英汉标点符号差异前提下,译者应当充分考虑英语原文的语用、语义、语气和文化背景等,在译文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关于句号在两种语言中的位置
1.根据汉语习惯确定句号位置。汉语译文的目标读者是懂汉语的人,译文中的句号位置应当符合汉语的习惯。汉语句号是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8]544。英文句号与汉语句号功能相同,但形式不同。英文“句号”是“.”,而汉语句号是“。”。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一般会将英文句号改译为汉语句号,但却不会考虑句号的位置是否适当。笔者认为,在英译汉翻译中,应当注意考察更大的语言单位,根据汉语习惯组织译文句子,而非完全根据英文句号位置使用句号。
例1:The City of Darebin occupies 53 square kilometres in the inner northern region of Melbourne.More than 143,057 people call Darebin home and approximately 20,000 people visit,work or study in the city each working day.
译文:戴瑞宾市占地53平方公里,位于墨尔本北部,坐落在墨尔本都市圈内,人口超过143,057人,每个工作日都有近20,000人到访市内或者在市内工作或求学。
例1中的译文属于典型的汉语流水句[9]21,描述某个城镇的面积、位置和人口数量。译文根据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10]43-47,将原文中的两个句子合二为一,突破了原文的句子安排,将原文中的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比完全按照英文句号的位置去翻译更加合理。
2.从段落层次确定句号的位置。逐词逐句翻译是业内的一项忌讳,是对原文理解、消化不良的表现,在翻译具有宣传营销性质的文献时尤其如此。对作者意图、文章目的和相关背景的把握,要求译者从整篇或整段高度来把握文章的脉络,确定段落和句子的意思。这种由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要求译者必须从一定高度灵活而恰当地使用目标语言的标点符号。
例 2:Surrounded by century old elm trees and iconic architecture,our hotel is distinctive in location and design.Arrive via the tree-lined driveway and enter through double doors as we welcome you to an inner city sanctuary.
译文:酒店位置优越,格局独特,四周环绕着百年榆树和标志性建筑,迎宾车道两侧绿树成荫,内外双重迎宾大门气势恢弘,俨然是一处隐身于都市中心的世外仙境。
例2的译文没有按照英文的句点翻译,而是考虑了文章的营销性质、传递的信息和作者的意图进行了改译。从语篇层次进行翻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文的字、词、句语序,完全从语义、语篇目的和目标读者三方面考虑译文与原文的等值问题。故根据需要打破原文标点的拘束,灵活使用符合汉语规范的标点,属于情理之中的必然选择。
3.通过补译处理异常句号的位置。下面的例子进一步体现了句号变通的必要性。
例 3:Schools don’t have to be purely theoretical.Expect great things.Knowledge-based learning is no longer enough.Creativity.Invention.Problem-solving.Confidence.We teach our boys to question the status quo and solve problems.
译文:学校不能单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应当更加丰富多彩。单纯学习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需要的是会创造、创新、解决问题和充满自信的学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现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来自一所学校的招生宣传册,旨在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原文中完全使用了句号,其中包括四个少见的独词句。如果按照原文句号的分割进行翻译,译文的流畅性将大打折扣,而且会让汉语读者感到费解。译文使用逻辑连接词“而是”将前两个句子合二为一,中间使用了逗号表示停顿,契合了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提升了译文的流畅性。四个独立词句也通过补译方式连接成一句话,中间使用了顿号和连接词。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翻译不能局限于原文的句点切分,目标语言的使用习惯、语义完整性和译文的流畅性都要求重新定位句点。
(二)关于逗号的三个问题
1.适时添加逗号。逗号是一种句内点号,表示一般性停顿。汉语的逗号位置十分灵活,可用于较长的主语之后,句首状语之后,较长的宾语之前,较长的主语之间、谓语之间和宾语之间等[8]561。择机添加逗号,缩短汉语语段长度,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例4:Monash has achieved an enviabl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f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excellence in a short 50 years.
译文:在短短50年里,蒙纳士大学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在海内外赢得了崇高的办学声誉。
例4的译文分别在时间状语之后,以及在较长的主语语段之后,添加了逗号,使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更便于读者理解。
2.逗号的转换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英文中没有顿号,英文中的句内停顿用逗号表示,翻译成汉语时需要将英文中表示句内停顿的逗号在译文中改成顿号。
例 5:From 2:30pm-5:00pm daily,we welcome our guests to enjoy an afternoon of gourmet delights,serving an array of delicious finger sandwiches,delicate petite fours and warming pastries.
译文:每天下午2:30至5:00,我们会备上可口的迷你三明治、精美的法式小四样和新鲜出炉的小馅饼,恭候您光临品茶用餐,度过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例5中的an array of delicious finger sandwiches后面就是使用的逗号,表示停顿,而在译文中应当根据汉语的习惯改为使用顿号。
3.数字中的逗号问题。逗号使用中的第三个常见问题是数字中的逗号问题。汉语中的多位数数字格式有“千分撇”和“千分空”两种格式。所谓千份撇或千分空是指对整数部分进行分节,每三位一组加逗号或者留空,四位数以内的整数可以不用分节[11]569。英语用于数字分节的符号是一个逗号,对数字进行分节,既便于计算,又非常直观。但问题是有些译者在同一篇译文中,在拷贝英文中的数字时带逗号,在自己换算成数字时却又不加逗号,从而造成同一篇译文或同一部著作中数字格式使用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例 6:At approximately 350,000km2in size,and stretching 2,300km along the Queensland coast(about the size of 70 million football fields or the size of Japan),the Great Barrier Reef is the biggest single structure on the planet made by living organisms.
译文:大堡礁约占350,000平方公里,沿昆士兰海岸绵延达2,300公里(等同于7,000万个标准足球场或日本国土面积的大小),是地球上由活体生物体形成的最庞大的单一生态结构。
例6中连续出现了三个数字,英文中的数字呈现形式是 350,000、2,300 和 70 million。直接拷贝英文中的前两个数字没有问题,但第三个数字需要换算,因为汉语中没有70百万这样的用法。而在将其换算成数字后,也应该在相应的位置加上逗号,以保持数字使用格式的一致性。
(三)关于省略号的形式
英文中的省略号是“...”,而汉语中的省略号是“……”。有些译者因未留意英汉语省略号的差别,而直接照搬了英文的省略号。
例 7:Shakespeare Motel:‘Great location...Great food’
译文:莎士比亚汽车旅馆:“绝佳的位置……绝妙的食物”
例7是给莎士比亚汽车旅馆做的一则广告。省略号暗示省却了不少列举内容,给予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英文广告中使用的省略号是三个点,译文中改为六个点。
(四)关于破折号的长短和处理
1.破折号的长度问题。破折号一般用来表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或补充说明。破折号使用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破折号的形式问题。汉语破折号的形式是一条直线,占两个汉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破折号一般只使用一个,如果破折号引出的注释或补充说明部分不能与下文连读时,亦可以再加一个破折号[12]107。英文中的破折号是em dash或long dash,长度比汉语的破折号短。按照2011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在汉语语境中,应当使用二字线“——”。
例 8:Restart your employment-information for mature job seekers(50+)
译文:再就业——成熟求职者(50岁以上)须知
例8是一个政府文件的标题,号召50岁以上的人士学习新技能,实现再就业。英文中使用的em dash“-”,译文中改为了符合汉语规范的二字线“——”。
2.破折号的灵活处理。破折号方面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破折号的处理。破折号的使用比较灵活,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处理。
例9:Our academic staff-many of whom are acknowledged leaders in their fields-provide a stimul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extends well beyond the lecture hall.
译文:我们的教师——许多是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的领导者——会为学生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局限于课堂。
例9的译文保留了原文中的两个破折号。如果只用一个的话,上下文意思不连贯,无法体现完整的解释意思和功能。
再看下面的例子:
例10:Monash Science is now accepting applications from students who finish their Year 12 qualification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students studying A level,IB students,or students whose results are issued in May,June or July.
译文:蒙纳士大学理学院现正受理今年上半年完成12年级学业的学生的申请,包括就读A level的学生、国际文凭(IB)学生,以及在5月、6月或7月公布成绩的学生。
例10的英文中使用了破折号,其作用是解释说明。译文中没有使用破折号,而是使用了汉语的“包括”二字。
(五)关于引号的几个特例
不论是在英文之中,还是在汉语之中,引号都有单引号和双引号之分。而且在英文标点符号之中,还存在英国英语标点符号和美国英语标点符号之分。
1.单引号中的双引号。对于直接引语,汉语一般是使用双引号,如果引号中需要再加引号时,会使用单引号。在这一点上,美国英语中的引号用法与汉语相似。英国英语中的引号用法会给人更多的意外。英国英语在表达直接引语时,不仅常常使用单引号,而且在单引号中需要再次引用时,会在单引号中加双引号。例如:
I heard that man say,‘The guard shouted“The road’s closed.”’[13]230
其实,英国英语中使用单引号并没有特殊的原因,只不过是一种使用习惯而已,相当于美国英语中使用双引号。作为译者,应当了解这一事实,避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2.单引号的转换。英文中直接使用单引号表示强调的例子比比皆是。遇到直接出现的单引号,可在译文中直接改成双引号。
例 11:Calls from your home phone to‘13’numbers from anywhere are charged at a fixed rate.
译文:使用家庭固定电话从任何地点拨打“13”开头的电话号码,通话费均按照固定费率收取。
例11原文中使用单引号将13突出出来,但这种做法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根据汉语标点符号使用标准,单引号是在双引号内使用。在此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其他的引号,所以应当按照汉语习惯,在译文中使用双引号突出13。
3.引号引起的逗号争议。英文引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连续出现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引文时的引号及其相关标点符号使用情况。以下例句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相关问题。
例12:Minister for Transport and Infrastructure Andrew Constance said:“Given the enormous success of Opal,it’s time to stop running two ticketing systems.
“Opal is one of the great improvements to our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and it’s the right time we take the next logical step to one conv-enient system,”Mr.Constance said.
译文:交通与基础设施部长Andrew Constance表示:“考虑到Opal取得了巨大成功,是时候停止运行两种购票系统了。
“Opal给我们的公共交通网络带来了重大改善,择机迈出下一步,进一步推行一种便捷系统合情合理,而且时机已经成熟。”Constance先生表示。
例12的引文不止一段,按照《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译文在每段引文的段首使用了前引号,但只在最后一段引文的段尾使用了后引号。其二是“说”“道”“表示”之类的词用在引文之前时,使用了汉语的冒号;用在引文后面时,因为再无其他句子,因而按照汉语规范使用了句号。然而,例12还体现出了第三个问题,那就是英文在“说”“道”“表示”之类的词用在引文后面时,即便再无引文或其他成分,后引号前也会使用逗号(或者问号或感叹号)。例如上面第二段原文引文末尾的逗号。虽然孙致礼认为在此类情况下,英文标点的用法更具有科学性[14]70,但在2011版《标点符号用法》附录B第B.1.5中使用的第2个示例表明,应当在后引号内使用句号。
4.主动添加引号。在引号使用方面,汉语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要用引号。有时候英语原文中无引号,需要根据语义在汉语译文中添加引号。
例 13:LIBRARY:With antique books lining the walls,a fireplace and a custom-made boardroom table,this stylish room is truly reminiscent of a private library from another era.It is perfect for board meetings and private dinners for up to 40 guests.
译文:“图书馆”厅:盛满典籍的靠墙书架,温馨考究的壁炉和特制高档会议桌,别具一格的“图书馆”厅让人仿佛穿越到古代的私人图书馆,是举办董事会会议和私人晚宴的理想场所,最多可容纳40位客人。
例13是一家酒店的附设餐厅,如果直接译成“图书馆”而不加引号,会令读者大惑不解或者误解,认为酒店内确实有图书馆,虽然酒店附设图书馆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很显然指的是一间具有图书馆装饰风格的餐厅或小会议室,所以译文中除了在图书馆后面添加了“厅”字之外,还将图书馆放在引号内,从而起到强调作用,让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图书馆,而是一个叫做“图书馆”的厅。
(六)关于书名号的识别
汉语中的书名号是以《》表示,而英文中则以斜体、大写或单引号表示书名和文章名称。
1.法律名称要加书名号。英文中惯用斜体表示书名和篇名。见到斜体文字要注意识别。
例14:An owner of imported food can seek a review of an initial decision under section 42 of the Imported Food Control Act 1992.
译文:进口食品的所有人可以依据《1992年进口食品控制法》(Imported Food Control Act 1992)第42条申请对初步决定进行复审。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Imported Food Control Act 1992是一部法律的名称,英文使用了斜体表示。汉语中表示法律名称的习惯是使用书名号,故而在译文中使用了书名号,鉴于译文中的书名号已经突显了该部法律的名称,因此,译文中也没有再沿用英文的斜体做法。
2.期刊名称要加书名号。英文中有时也会使用大写表示刊物名称。
例15: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or any of the stories in Marrickville Matters,visit Council’s Customer Service Centre 2-14 Fisher Street,Petersham or phone 9335 2222.
译文:查询有关上述事宜及《马力围事务专刊》报道的任何其它事项的更多信息,请亲临市议会居民服务中心(2-14 Fisher Street,Petersham)或致电9335 2222。
例15原文中的Marrickville Matters是市政府编辑出版的市内通讯手册。英文中未使用斜体,也未使用下划线,但却使用了首字母大写方式表示是出版物名称,故而需要在译文中加上汉语书名号“《》”。
3.指南手册要加书名号。英文中有时也会使用单引号表示印刷册子的名称,在译文中也需要加书名号。
例16:A free‘Chinese Guide to Your Journey’flier is available.
译文:备有免费《中文版旅行指南》可供索取。
例16中英文使用单引号表示是一份宣传册的名称。按照汉语习惯,宣传册的名称应当使用书名号。故在译文中改为书名号“《》”。
(七)关于分号的差异
分号的功能是表示停顿。汉语中表示停顿的句内点号是顿号、逗号和分号,分别代表着停顿的三个不同层次。顿号的停顿层次最低,通常表示并列词组之间的停顿;分号的停顿层次最高,可表示复句中第一层次分句之间的停顿;而逗号的停顿层次居于二者之间[15]121。
例 17:A one-stop shop for visitor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Melbourne and Victoria;what’s on in the city;maps;brochures;souvenirs;plus a travel booking service.
译文:为游客提供墨尔本和维多利亚州相关资讯、市内最新活动、旅游地图和指南手册、缤纷纪念品以及旅行社预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点。
例17中的英文使用了分号,列举了游客服务点的业务范围,具有强调作用,能突出层次感。英文使用分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其中含有what’s on in the city这个短句。但在译成汉语后,成了词组,故根据汉语习惯,译文使用了顿号。
(八)关于括号的使用
行文中使用括号是为了对词汇、术语进行说明、解释或者补充,以便读者可以快速找到相应的信息。
例 18:Share with us your short story of length between 300–500 words in any language medium i.e.English,Chinese,Malay,Tamilon why did you join Senior Academy and what does lifelong learning means to you.
译文:您可以使用任何语言(例如英文、中文、马来语、泰米尔语等)与我们分享您的故事,告诉我们您为什么要参加乐龄学苑,以及终身学习对您的意义。建议字数在300至500字之间。
例18中的原文并未使用括号。但译文中将原文的举例部分放在了括号之中。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原作者的意图和目标读者,例中原文的目的是鼓励不同种族的老年人分享个人移民经历,目标读者是老年人,需要使用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结构和表述。故而在译文中按照汉语的习惯,突出主要意思,而把举例说明等次要成分放在了括号之中。此外,对于上例中较长的英文原句,译文进行了顺序和结构上的破解。将英文中把最主要意思放在句首的做法,改为更符合汉语习惯的“使用……工具,告诉我们……”语序和结构。并把一个句子破解为两个,并对标点符号做了相应的变通。
括号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在译文中究竟应当使用中文括号还是英文括号。括号中是中文时,使用中文括号,这没有什么争议。但在中英文混合排版时,即括号中是英文时,做法却不统一,有的译者使用中文括号,有的译者使用英文括号。最新版的《标点符号用法》也没有相应的规定。希望将来能有个统一的界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标点符号并非一一对应:汉语的部分标点符号英文没有,英文的部分标点符号汉语也没有;即使是都有的一些标点符号,在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英汉标点符号差异蕴含着历史文化因素,承载着民族语言特色,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的思想与智慧。在处理英汉标点符号差异时,虽然有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可资依赖,但任何标准都不可能涵盖英汉双语的全部实例与语言现象,译者需要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标点符号及其规范用法与习惯,在实践中做到灵活而正确地运用。虽然本文只是从英译汉实践角度探讨了英汉标点符号的差异及其处理策略,但这种探讨,对于汉译英实践也同样具有借鉴价值。
[1]管锡华.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论纲[J].古汉语研究,1997,(2).
[2]林琳.古代标点符号微探[J].文史杂志,2005,(1).
[3]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等.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J].北京市高师教育丛,1920,(2).
[4]凌远征.标点符号推行小史[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3).
[5]林琳.我国新式标点符号诞生的几个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6]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陈光祥.英汉互译时标点符号的变通使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3,(1).
[8]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汇编:第12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汇编:第12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2]苏培成.标点符号实用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3]吴慰增,朱寄尧,尹钟崃,等.英语语法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4]孙致礼,周晔.汉语标点符号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J].中国翻译,2010,(2).
[1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第 4 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