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痴呆患者PICC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7-04-02江龙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输液约束导管

江龙丽

(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老年痴呆患者PICC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江龙丽

(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本文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PICC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主要原因为:导管固定不牢、患者舒适感、疼痛感的改变、认知障碍、护理人员因素、PICC维护知识宣教不足、未及时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等;针对以上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老年痴呆患者PICC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实限,有效解决患者的静脉输液难题,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规避护理风险。

老年人;PICC;原因;对策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患者因器官老化、血管脆性大,静脉穿刺困难,需要长期输液或间歇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PICC导管为其常见的输液通路。老年性痴呆患者(Alzheimer's disease,AD阿尔茨海默病)由于生理、病理的改变,存在PICC意外拔管(也称非计划性拔管)的安全隐患明显高于一般老年人。一旦发生意外拔管,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本文通过收集各文献资料[1-3]及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发生的13例老年痴呆患者PICC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1 意外拔管原因分析

1.1 导管固定不牢

老年患者皮肤干燥皮屑较多、过度保暖引起出汗,汗液会浸湿透明敷料及胶布,使透明敷料及胶布的粘性减小而发生卷边,乃至导管松动脱出。老年人皮肤变薄,抵抗力下降,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刺激而过敏,敷贴周围皮肤发痒及过敏导致患者抓挠也是导管拔除的原因。因此,做好导管固定及适当约束是防止自行拔管的必要措施。

1.2 患者舒适感、疼痛感的改变

置入PICC导管后,患者容易产生局部疼痛、贴膜下皮肤紧绷感等不适。对老年痴呆患者而言,行PICC置管后会因为防止非计划拔管而进行上肢的约束,患者会产生异物感、恐惧感,使患者因难以忍受不适与疼痛而将导管自行拔出。

1.3 认知障碍

患者夜间睡眠时认知能力下降,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常表现为躁动、易激惹、幻觉、妄想、惊恐等。更有意识不清的重症患者,由于大脑缺氧,易出现恍惚状态,对异物刺激有很高的敏感性,极容易产生一过性认识混乱。因患者的躁动挣扎,容易导致导管的脱出或自行PICC拔管行为。

1.4 护理人员因素

国内有相关报道称,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绝大多数发生于夜间和医护人员交接班时间[4]其中夜间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概率高达76%。这可能是因为夜间值班的医护人员较少,巡查不够,交接班时任务交接不充分。此外,缺乏护理经验的护士在夜间值班时更容易因经验不足而发生非计划拔管。

1.5 PICC维护知识宣教不足

患者、家属及护理员对PICC维护知识欠缺,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

1.6 未及时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有报道称约32%的非计划拔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后未重新置管,应及时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及时将导管拔除。

2 预防护理措施

2.1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经济来源的变化,得病后易产生焦虑、烦闷、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家属及陪护沟通,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干预,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2 加强健康宣教

在PICC应用的过程中,要经常向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讲解PICC在静脉输液中的重要性,告知维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患者对 PICC 护理知识掌握的情况,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和护理。

2.3 规范维护、妥善固定

老年人皮肤表面水分和皮下脂肪减少,表现为皮肤干燥发痒,皱纹增多,弹性降低[5]。因此皮肤消毒时使用75%酒精适当用力去除皮屑, 三遍碘伏消毒皮肤自然风干。使用“无张力”方法粘贴透明贴膜,建议使用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固定导管,将PICC放于带凹槽的固定装置中,在固定的底部贴好粘胶,粘于患者的肘上皮肤,再用3M透明敷料将穿刺点及施乐扣完全覆盖,根据患者手臂的粗细选用弹力绷带,加固保护,使导管留置更为安全、有效。如将导管固定于患者的肢体上,禁止将固定的胶布与衣物相连,告诉患者或陪护人员穿脱衣物时注意检查导管是否固定,有无脱出的危险。如果导管没有妥善固定,请与护理人员联系,及时固定导管。

2.4 穿刺点皮肤护理

定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瘙痒,询问患者对穿刺点的主观感受和意见,如出现敷料过敏时及时予以更换抗过敏敷料,减少敷料对皮肤的刺激,避免患者抓挠穿刺处皮肤,局部给予喜疗妥药物涂搽,减轻患者的不适。

2.5 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认知能力下降、出现躁动不安、有拔管倾向的患者需行双上肢的约束;对于极度烦躁、有导管脱出危险的患者,除四肢约束外,必要时加用胸带予以约束,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建议使用约束手套予以约束,可有效防止双手撕扯衣物和PICC导管。

2.6 定期评估

留置时间与非计划拔管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成正比。责任护士每日应评估留置PICC导管的必要性,提高预见性,不需要时及时将导管拔除。

2.7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护士的理论知识培训

重点关注交接班,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发生意外拔管后,及时分析原因,谁当班谁负责。

3 讨 论

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是衡量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PICC导管意外拔出预防策略仅仅停留在改进护理操作常规是远远不够的,防范的意识和思路更应体现在优化工作流程和寻求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增强各种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对非计划拔管的分析与研究,找出主、客观原因,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降低其发生率,全面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金振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J].江苏卫生保健,2014,16(1):46-47.

[2]张 研.18例老年患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2,13(7):80-81.

[3]李 萍.老年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30):233-234.

[4]蒋志华,陈江芳,刘 刚.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2):76-78.

[5]孟昭谨.老年患者的皮肤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13.

本文编辑:王 琦

R472

A

ISSN.2096-2479.2017.33.177.02

猜你喜欢

输液约束导管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