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因势利导
2017-04-02李素珍
李素珍
【摘 要】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再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阐明了教育需要更多的因势利导,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的道理。
【关键词】董事长;后进生;坚持;关爱
“老师,我要当董事长。”走廊里,当我问班里的学生徐鹏长大了想干什么时,他的回答让我有瞬间“石化”的感觉。
要知道,徐鹏是老师们眼中典型的“差生”:上课无法专心听讲,时常搞点小动作引的大家哄堂大笑;作业几乎每天都完不成,成绩,自然差得离谱。
这不,作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写作文,唯有他,东张西望,面前的纸上一个字也没有。还把屁股下的椅子弄得吱吱作响。周围的同学都皱起了眉头。
忍无可忍之下,我走到他面前,压低声音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作文?”他瞪着眼睛故作无辜、萌声萌气地大声说:“老师,我不会。”同学们哄堂大笑。他还得意地眨巴着眼睛挑衅地看着我,一副“看你怎么办”的架势。
一股怒气撞上心头,我真想大声呵斥他两句。可话到嘴边,我又咽了下去。因为我知道,这对他不起作用,而且这正是他所希望的结果,这样,他会把课堂再度引入混乱。
于是我强压怒火,把他叫到走廊上。他依然用敌视的目光望着我,一副“你爱怎样就怎样”的模样。
我盯了他几分钟,平静一下心情,让脸上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用缓和的语气问他:“徐鹏,我叫你出来,不是想批评你,我就是想问问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认真地看着我,在确认我是真诚的之后,很自信地说:“老师,我要当董事长!”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一定是呆滞的。然后有一种本能的想笑的冲动。
看到他有一种受挫的感觉,我即刻调整了心理与表情,我柔声对他说:“很难得你有这样的理想。说明你很大气,有勇气,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人敢想的。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他听了后,神情也放松下来,而且脸上有了沾沾自喜的神情。
我顺势接着问他:“那你知道如何当董事长吗?”
他有些茫然地摇摇头。
我又问他:“那你准备如何当上董事长?”
他又摇摇头。
我趁机利用自己对此方面的了解告诉他,要当上董事长有两条途径,其一是继承家族企业,这是一条捷径,可问题是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上一辈的努力很容易就丧失在自己的手里;另一条是自己创业,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当上董事长,可创业的过程是很艰苦的,同样需要真才实学,更需吃苦耐劳。
最后,我問他:“你觉得你已经为当董事长做好准备了吗?”
他低头不语。
我知道我的话已经起了作用,于是,我趁机转换了话题,开始指导他怎样写作文。此时,他以从未有过的认真态度听着,眼睛里有了知识的渴望。
第二天,他破天荒地交上了作文。而我也把晚上搜集的有关公司、董事长的资料拿给他。他有些羞涩但愉快地接受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及时关注了他的学习状态,对于他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时的指导,对他的进步及时表扬,逐步树立了他学习的自信心。而他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说实话,对于徐鹏这样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多次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总是在最后的关头,我咬牙告诉自己,要坚持,要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的变化让我倍感欣慰,也让我增强了对转化其他后进生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有时,造就或者毁灭一个人,往往只是几秒间或几句话的问题。多一分关爱,多一分冷静,多一分坚持,也许你就会多教出一个董事长,一个市长,甚至是一个改变整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