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变学生厌学现象
2017-04-02吴希花
吴希花
学生厌学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甚至也是令学者本人感到很痛苦的事情。这一现象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其结果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更可能使学生一接触学习情景就无意识地出现焦虑、压抑、烦躁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反应。严重的厌学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往往会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退缩、自卑、逃避等不良个性。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太高,或者是自己对同学与老师的批评过分敏感,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惟恐学不好而被别人轻视,因此,他们总为自己设立很高的目标,并以这些目标的实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要求和目标驱策着他们的学习行为。他们很难体验到学习的真正快乐,感受到的主要是压力和唯恐达不到预设目标的紧张情绪。而且一旦这种情况超过他们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厌学情绪就开始滋生。
对于这类厌学学生的改变,重要的方法是减少压力,消除紧张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以协商、探讨的口吻与学生交谈,向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如“你觉得这样如何”,“假如你能够这样可能会更好”等等,这样的交谈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追求。另外,教师还应该以支持性、建设性的姿态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以帮助他们减少压力,消除紧张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厌学现象就自然消除了。
二、合理满足学生的要求
1.归属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班级群体中,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来说,都希望自己能被这个群体所接纳,所认可,从而获得一种归属感。
2.受尊重的需要
中小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也有自尊心,有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强烈要求。
3.成功的需要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成功。
4.被关注的需要
从根本上讲,受到别人的关注,乃是个人感受到自我价值、能力和力量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转变自己的学生观,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来对待,悉心关注并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基本需要,从而为他们的学习活动创设安全、自由、信任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因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各种厌学现象。
三、促使学生理解生活
由于当前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加之就业环境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感到学习没有意义,时常会问:“学了又有什么用?”一种消极厌学情绪包围着他们。对这部分厌学学生的改变,不能仅仅从学校课堂学习这一狭小视野出发,而要把他放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改变。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对话引导,通过对话引导让其反思关于生活、学业、未来、追求等各种基本人生问题,逐步建立起对生活的理解。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对话是一种基于心灵敞开的精神交流,是民主平等的交流过程,一方面要特别尊重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困惑,因为这是他们所真切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产生厌学现象症结所在。另一方面,我们要尽量不使用各种空洞的语言来说教学生,或者,每天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这些做法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心理意义,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负面效果。作为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我们可以真实、积极、建设性的姿态出现向学生谈出自己对生活、工作等的真实感受,包括对平淡、困惑、痛苦、幸福、信念等的理解,并向学生表明投入、责任、担当等各种品质,对于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性。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奖励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措施,在班级中,教师会使用各种奖励来管理和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来“犒劳”学生取得的好成绩。这些奖励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必须认识到其不利的一面也同样存在。就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就可以归结为“奖励”等外部强化手段的过失引起的。从根本上讲,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有学习的愿望,都有面对困惑力图去解决它并弄個究竟的冲动,这是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源动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无视,至少是轻视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非要通过奖励、评比、排队等各种外部行为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可,认为学生必须由我们来推来拉,否则,他们不会前进一步。实际上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需要,长期下去,学生的内心学习动机就会日渐萎缩,厌学情绪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外部强化和学生自主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要充分挖掘学习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对学生内在兴趣的满足价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体验战胜各种学习困难后的成功感,真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学生厌学现象,不单单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问题,更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而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给他们提供机会与空间,让更多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