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健全人格
2017-04-02王丽蓉
王丽蓉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在其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方面的行为偏差,其中“告状”这种行为偏差在他们当中最为普遍。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这种偏差将很有可能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影响到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告状”的行为动机、目的,并把这类行为归结成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心理行为:妒忌性行为、报复性行为、表现性行为。通过调查与分析,采用表扬-矫治-鼓励的方法进行了疏导,采用写优点卡、组织民主评议、设立“多官制”、开通心灵渠道等方法进行教育,力求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幼小人格。
【关键词】调查分析;疏导教育;净化心灵;健全人格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向教师报告一些教师认为是鸡毛蒜皮小事,除一部分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最信任的人,喜爱跟老师接近,喜欢向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此外,绝大部分的学生是用一种“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标准来评价事物。从实质来说,都是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为此,要减少这种“告状”行为,我认为应结合实际,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规律,采取心理干预的方法,着重进行心理矫治与调控。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既能增进学生和教师的亲密程度又保护了学生要求上进的积极性,还能健康学生幼小的心灵。
一、“告状”现象行为分析
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重要“飞跃”时期,这时的好胜心、好强心正在逐渐加强,喜爱听老师和长辈的表扬,希望受到同学的关注。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学生刚步入小学渐渐离开父母的羽翼呵护,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很差,于是“告状”现象在低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本人曾结合班级中“告状”事件作了调查,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变化、行为的动机、目的。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它归结为三大类:妒忌性行为、报复性行为、表现性行为。
1.妒忌性行为
妒忌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情感,是不甘心自己没有条件赶上别人而烦恼的情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相应行为。从内因来说,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较缺乏,认识水平较低是最主要的。从外因来说,有的家长错误的教育观点以及教育方法触发了学生妒忌心理。例如:他们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学生或和自己竞争的胜利者,有了一些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2.报复性行为
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得失便耿耿于怀。这种学生极易受外界的暗示,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有关的暗示,更易引起内部心理冲突,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后天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成员与他人交往方式,对其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心胸狭窄,不肯吃一点亏,则其行为肯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子女的性格,在同学交往中,如果有人不拘小节,随便糟蹋别人的东西,也会从另一角度强化某些人的狭隘性格。而另一原因是由于敌对倾向而引起的。这些学生会因为同学向教师反映自己的一些错误,误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伤害自己,因此极为不满。
3.表现性行为
大部分小学生“告状”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突出自己,动机是积极的。
二、疏导“告状”行为的态度与方法
1.关注与倾听
关注是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的对报告人的关切,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在学生向我“告状”时,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我都先让他把话说完,让他把自己的感情完整地表露出来,而我觉得这时候所要做的只是积极地倾听,并不急于评判,在倾听的同时,把关注自然地表露给学生,进入他们的感情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怒、同激动。通过有目的的关注与倾听,敏锐地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理解报告人的情感或动機。
2.调查与分析
在处理“告状”时,我要求学生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候的我当学生的知音,注意引起学生共鸣。再共同用探究的态度来查明事情的真相,分析事情的对错,然后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去分析整件事情,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件事的处理方法。而且注意在教育他们待人以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干脆独立地去处理事情,尽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3.表扬-矫治-鼓励
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对于这些心理有些小毛病的学生,更应该用一种和善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哪怕明明知道他的动机、行为不正确,也要努力地寻找他的闪光点,如表扬他们信任教师、关心同学的态度等。
一旦发现学生心灵中存在的一丝丝阴暗,我就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他们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矫正心灵上的缺陷。使这些学生懂得不甘落后固然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万事如意”。因此一个人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其目的也是为了进步。
还要鼓励这些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关心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鼓励他们从情感上去体验善良,鼓励他们友好、良性地竞争,要鼓励他们与同学和谐地交往。
4.写优点卡
给学生写优点卡,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再让学生给老师写优点卡,用他们天真的语言来表达对教师的爱;同学之间互写优点卡能促使学生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足。
5.开展健康竞赛,组织民主评议
通过小型竞赛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如评选“每日红花谁最多”的活动,除了设置多项荣誉,有“最大进步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助人奖”等个人奖项,还应设置 “最佳小组”奖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朵小红花,一件小奖品都能让他们高兴、自豪很长时间,都能激发起他们努力向上的积极性。
开展班级民主评议可以保证班集体舆论的制约作用。通过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的自评、互评、集体评的形式,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很有成效,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6.设立“多岗制”,开通心灵渠道
首先设立值日班长制,每位同学都能当上值日班长,都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其次在班级中设立多个小干部岗位,除班级基本班干部岗位外,还可设立“纪律监督员”、“学习标兵”、“卫生管理员”等干部制度,要能使一大批同学有“官”可当,有事可管。这样,在管理别人的时候,会体验到被管理者的角色,也就能自觉接受管理,减缓了接受管理时容易产生的对立情绪,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高度的心理相容状态,并大大加强了学生道德自律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主性。
7.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当老师的发现学生的行为偏差,就要注意适时地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可健全人格的形成,为社会发展和学生今后生活的消除隐患,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和谐地、愉快地、幸福地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