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途径
2017-04-02莫耀华
莫耀华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利用生活获得教学资源、巧妙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结合时政热点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思想品德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途径
思想品德是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就是用生活进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学生、教材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鲜活的世界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知识,真正地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利用生活获得教学资源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很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事件,巧妙地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必然能将有限的课堂拓展成广阔的空间,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变成亲身体验的过程。情境教学的实施,通常先引入生活,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对引入的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到生活。在引入生活的环节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体会和辩论反思。在回归到生活的环节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中,我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某个学生的求助信。这位学生刚转学到一个新的学校,很多同学来询问他的家庭和生活情况,由于这位同学不愿意回答,因此同学们议论纷纷,该学生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写信来求助。在看到这封求助信后,学生们必然会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地思考如何帮助这位同学解决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我事前设计一些问题:“同学们是否愿意告诉其他同学自己的事情?”“隐私是不能说的丑事吗?”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可能会分成两种观点,有些外向型的学生会愿意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事情,而內向型的学生不愿意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事情,这时我引入教材上的内容,讲解隐私有关的知识。在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时,我让学生们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然后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并适当进行补充。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让学生们利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通过这样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很好地解决了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情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时政热点
思想品德课程与时政热点密切相关,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在实际的生活中,初中生对时政热点也比较关心,经常会讨论一些时政热点事件,如果能够将其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社会责任”这节的教学中,我找些时政热点的新闻,如最近天津大爆炸中的消防员事件。在冲进火场的时候,每个消防员都知道其危险性,但是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危险而退缩,都努力地救助受灾的群众,最后有些消防员牺牲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却会一直流传下去。从这些消防员身上能够体现出社会责任感,将这样类似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教学中,我适当地向学生们提问:“如果同学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学生在接触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可能没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巧妙地去引导,如车上有自己的亲戚、朋友等,我们又会怎样?这样,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责任感,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目的。
二、展开活动,用于生活
1.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社会调查法、体验式教学法等,能够让学生们充分地了解到思想品德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新同学”这节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参观、了解学校的校容校貌以及校史室。在参观完后,我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如:“学生们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是?”“同学们最喜欢学校哪个地方?”等,利用这些问题来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在感受新学校的同时,拉近学生和思想品德教材之间的距离。除了调查问卷外,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调查,如在“行动”有关知识的教学时,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到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调查中。在得到调查结果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讨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措施。
2.开展生活化的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时间应占总课时的20%以上。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引向社会大课堂,从日常生活及正在发生的事件中汲取生活的养料,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思想品德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实生活动态化和世界的复杂多变,如果简单地套用书本知识,显然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去体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和是非观。
在“与人为善”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互相之间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写出自己的采访感言,然后在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很好地加强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这时再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必然会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进行生活化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扩展广阔的空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总结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件将思想品德课变得五彩缤纷,让学生们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留英.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版),2012,02:186-186.
[2]叶建华.初中思想品德课呼唤生活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0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