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创新繁简相宜
——评《简明英国文学史》

2017-04-01方岩

关键词:英国文学简史编者

方岩

【书评】

传统创新繁简相宜
——评《简明英国文学史》

方岩

刘意青教授是我国英语文学界的著名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18世纪文学、英美18、19世纪小说,《圣经》文学和加拿大文学,先后出版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这些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6年,刘意青教授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之邀与她的博士生刘炅合编了《简明英国文学史》(以下简称“《简史》”),“经过了近两年的努力,在日常繁忙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中见缝插针,终于完成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简史》于2008年出版,全面阐述了英国文学的历史进程、嬗变与发展,深入浅出地梳理了不同时期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汇集了编者多年英国文学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的精华,出版9年来,已经重印7次,成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的经典之作,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部教材受欢迎的程度和上乘的编写质量。

纵观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已有的关于英国文学研究的学术作品,数量确实不少,但用英语编写的简明版英国文学史教材并不多,较早的要数河南大学刘炳善教授于1981年出版的《英国文学简史》。这本教材内容简明扼要,语言浅显易懂,插图丰富生动,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和高校英语专业师生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教材在编写体系、观念和信息量上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河南大学出版社为适应新世纪教学需要,根据国内外研究新成果,于2007年对该书的内容作了进一步修订②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新增订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新增订本改版说明”。。

在《简史》出版之前,还有三部用英文编写的简明英国文学史教材:第一部是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新编简明英国文学史》,由张定铨、吴刚编著;第二部是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简明英国文学史》,由高继海编著;第三部是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英国文学简史》,由常耀信教授编著。张定铨教授编著的文学史为了作家与作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体美感,打破了传统叙述方式,而高继海教授认为这部教材的问题之一正是“由于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使得头绪显得混乱,不便于初学者和记忆”③高继海:《简明英国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编写说明”。。高继海教授的文学史强调要便于初学者和记忆,所以格外关照了语言的浅显和简洁。每个章节里对历史背景、作家作品、文学术语的叙述等做到了名词解释般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易于记忆。常耀信教授编著的文学史是有志于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的青年学子的必备之选,尤其适合考研。可以说,这三部教材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刘意青与刘炅合编的《简史》看上去比较传统,借鉴了一般外国文学史以时间为主的线性叙述方式,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和见解,注重多角度评论分析信息的时代性。这部四十余万字的教材,时间跨度大,从古罗马入侵到苏联解体,作品从《贝奥武夫》到伊恩·麦克伊万的《阿姆斯特丹》,叙述简洁,厚薄有度,点面互衬,繁简相宜。总之,作为使用这本文学史教材9年的一线教师,笔者感觉文学简史获得成功的要旨,《简史》都做到了。

《简史》分8个部分,遵循厚今薄古的编写原则。“古”指的是第一部分古代和中世纪英国文学、第二部分文艺复兴和莎士比亚。编者在这两部分的编写中“薄中有厚”,给予乔叟和莎士比亚两位英国文坛巨匠足够大的篇幅介绍。第三章结尾处本·琼森和莎士比亚的对比评论,让学生了解了“三一律”,明白了这两位剧作家的不同之处和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的突破与创新。第四章介绍《哈姆雷特》,在评析哈姆雷特和他的复仇时,编者加进了塞缪尔·约翰逊的批评、德国作家歌德的赞誉和20世纪弗洛伊德式俄狄浦斯情结的解读,让学生有机会从多个角度了解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引入历年来不同国家学者的评介和批判是这部教材的亮点之一,这样的亮点在其他章节里亦可见到。它为拓展课堂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今”指的是其余的六部分,编者在编写中“厚中有别”。第三部分到第六部分“厚”在“点”上。第三部分是17世纪英国文学,重量级文学作品是弥尔顿的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编者对这三部巨著每一部每一卷都给出了要点介绍和评析——“详”则上百字,“简”则一两句话,这样极大地方便了《简史》的使用者。众所周知,弥尔顿的创作语言在用词和句法上深受拉丁语的影响,作品长而复杂,动辄引经据典,对本科阶段的学生和文学爱好者而言不啻是一部“天书”。对鸿篇巨著较为详细的内容介绍和评介是《简史》的第二个亮点,这样的亮点还多次出现在第四部分18世纪英国文学第9章小说的崛起和第六部分第15章维多利亚小说家的评介中。编者在这四部分的作品叙述中,对重点作家的重要作品,从人物塑造、结构设计、作品特色、作品意义及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赏析与评价,语言洗练流畅,概括性强,措辞严谨而不失平易,显示出了编者深厚的文学与文字底蕴和功力,学习者在体会作品或宏伟雄大或幽默讽刺或哀婉感伤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准确优美,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亦有帮助。

《简史》的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厚”在“面”上。世纪末的悲观情绪和精神危机从19世纪末延续到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冷战、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冲击着已有的社会秩序,应了尼采“一切价值重估”①刘意青、刘炅:《简明英国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编者的话”。,“20世纪前半期的欧洲文学,一方面是传统现实主义的新发展……另一方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蓬勃兴起。在欧美各国,各种现代流派频频发表宣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在振聋发聩地声明自己的反叛性理论纲领,而且从世纪初到中叶,诞生了一大批卓越的经典大师,无论从文化意义上,还是创作技巧上,都使人耳目一新。”②刘意青、刘炅:《简明英国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190页。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的英国文学必定与欧美其他国家的文学一样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简史》编者的策略是详尽收录作家及其新作品,但只做短小精悍的简介。这样的处理编者自有充分的考虑,一是“20世纪的新作品和作家还有待历史进一步评断”①;二是“进入20世纪后各种实验派创作推崇意识流和心理描写而淡化情节,许多作品的故事情节本身就十分单薄,从而导致内容介绍也相对简单。”①点带活面,面烘托点,这正是编者的意图和目的。

信息的时代性是《简史》的第三个亮点。在第五部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第12章介绍拜伦的最后一段,编者指出在当时十分出名的拜伦,声望却逐年下降,到了20世纪下半叶西方批评家们对他的兴趣递减,认为他的诗歌缺乏深度,在浪漫主义诗歌的理念、哲思、形式、主题深度与意象的变化方面均不如浪漫主义时代其他五位诗人②。这样的介绍可以让学习者明白,时间是文学的试金石,读者的情趣和认知随时代在变化,那些时代性太强的作品有归于沉寂的可能。所以,对一位作家或者说一部作品的评价应该尽量注意在连贯的同时不断更新。这个亮点在《简史》的其他章节多处可见,比如第6章“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第9章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第13章的历史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等。

便捷是《简史》的第四个亮点。每一节后的复习思考题、每一部分后面的小测试卷和附录中的英国文学自测试卷及答案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检测学习效果和熟悉文学考试题型的机会,编者为了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可谓用心至极。《简史》附录里的参考文献、英国文学大事年表、文学术语表和《简史》中出现的英国作家姓名索引是编者精心总结、梳理的成果,非常实用方便,与整部《简史》相得益彰,也使得《简史》这部教材更具整体性和完整性。

总之,《简史》是一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学习与学术相交融的特色鲜明的文学史教材。编者按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构建框架,用不断更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内容;持传承的态度尊重定论兼顾评述的时代性;力求向国际非工具书类型的评介性文学史靠近的同时,充分关照国内学习者的需要与方便。《简史》从开始编写到出版使用,如今已经过去了11年的时间,国内英文版的简明英国文学教材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规模,但无论是考察教材本身还是使用反响,《简史》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方岩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责任编辑:李平)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0227.1249.034.html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简史编者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宋朝简史》等
书的简史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心的简史
未来已来——《未来简史》阅读有感
编者语
编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