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2017-04-01徐蓉
徐 蓉
(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徐 蓉
(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中期肝硬化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在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分别为(38.10±13.92)U/L和(51.33±14.23)U/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26.44±20.45)U/L和(125.20±19.84)U/L,观察组治疗后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肝硬化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同时需要配合积极地护理干预。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肝硬化;肝功能;护理干预
肝硬化是一种主要以肝内中小胆管的非化脓性进行性炎性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黄色素瘤、灰白便等[1]。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中期肝硬化在祖国医学上可归为“黄疸”、“鼓胀”、“胁痛”、“积聚”等病症。当前中医辨证论治在肝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病机复杂,辨证治疗方法至今尚未统一,同时在治疗中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本文具体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效果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中期肝硬化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9例;平均年龄(57.33±5.91)岁;平均病程(1.89±0.78)年。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中期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初次诊断患者;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妊娠与哺乳期妇女;肝癌患者;严重心肾异常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保肝、利尿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治疗,组方:炒白术30 g、生黄芪30 g、丹参30 g、枳壳15 g、川牛膝15 g、怀牛膝15 g、白芍15 g、车前草15 g。水煎200~300 mL,1次/d。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
在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积极护理干预,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给予精神安慰,消除患者孤独和寂寞感,以增强其机体抗病能力。积极调查与观察患者一般资料与病情状况,让其充分了解护理与预后的关系,改变原有观念与护理模式,制订患者护理改进流程图;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调节饮食、注意休息等。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好转;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或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肝功能检测。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ALT)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0.0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ALT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分别为(38.10±13.92)U/L和(5 1.33±1 4.2 3)U/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26.44±20.45)U/L和(125.20±19.84)U/L。
3 讨 论
中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小胆管损伤,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中医并无中期肝硬化的病名记载,但是治疗应用比较多,重点强调“辨证”与“论治[2]。
在本文的自拟中药方中,黄芪、白术能够健脾,丹参能够凉血活血,车前草能清热解毒,川牛膝能利水通便、滋阴凉血,怀牛膝、白芍能奏和肝理脾、益肾化瘀之效,使肝硬化病理得到改善[3]。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中,要积极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个性状况,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患者很好地参与自身管理,促进疾病康复。现代研究表明黄芪、白术能药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枳壳、丹参还具有改善肝功能、降酶、降浊等作用[4]。
中期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也是一种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中医治疗能能兼顾各种症状,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护理中,要让患者很好地参与护理管理,指导其如何观察病情,加强自我行为干预[5]。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期肝硬化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同时需要配合积极地护理干预。
[1]吴学铭,陈荣彬,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肝脏,2016,21(6):503-506.
[2]向东才.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问题研究[J].特别健康:下,2014(4):565-566.
[3]张 宁,宫 嫚,周双男,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候分型文献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22(05):445-447.
[4]邹碧泉.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2):163-164.
[5]李 新,张乃心,张 瑞.全面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273-27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2.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