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7-04-01叶南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依从性满意度差异

叶南燕

(湖北罗田县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黄冈 438600)

探讨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叶南燕

(湖北罗田县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黄冈 4386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各39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t=9.592,P=0.0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9%,低于观察组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56,P=0.000)。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抑郁症;临床应用效果

抑郁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抑郁症患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临床表现为紧张、焦虑、不自主性恐惧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存在自杀倾向,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且该病治疗时间较长,且普遍治疗依从性差,给治疗增加了很大难度。有临床报道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使病症明显缓解,且依从性较高,护理结果较为满意[1-2]。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5.2±4.8)岁;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3.1±6.2)岁。患者均确诊为抑郁症,排除具有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1)医护人员在患者来院后进行积极主动的环境介绍,并介绍主治医师的相关信息,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2)了解病情,主动耐心的进行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措施,督导其按时服药,使其认识到长期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列举临床成功案例,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3)联系患者家属,通过亲情及各方面环境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的关心,提高其依从性,增强治疗信念。(4)讲解人文关怀理论,扑捉患者内心变化,把握其病情状态,及时反馈患者相关信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SDS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抑郁越严重,>50分为轻度,>70分为重度抑郁;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DS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SDS评分为(77.26±10.42)分,对照组SDS评分为(76.78±9.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为(54.35±8.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19±9.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2,P=0.00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18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满意14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9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56,P=0.000)。

3 讨 论

当前,人们社会压力普遍较大,抑郁症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多。抑郁症患者情绪较为低落,多数患者睡眠质量下降,思维意识减退等,给其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部分患者甚至由于抑郁而出现极端的自杀情况。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尚不明确,但研究多认为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等有关。抑郁症患者早期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及早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提高患者脑部相关单胺类物质的受体性质或表达水平等。近来研究发现,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不能彻底治愈该病,而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显著效果[3-4]。本文采用综合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后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后的SDS评分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袁 艳.抑郁症患者护理的主要方法[J].护理研究,2014,20(9):270-272.

[2]杨 霞,姜振玲,徐 芳.人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病情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6):450-451.

[3]余秋容,田惠清,蓝燕华.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82-84.

[4]陈素霞,刘青丽,王立峰.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9(8):142-14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2.134.01

猜你喜欢

依从性满意度差异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相似与差异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