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2017-04-01吕燕萍
吕燕萍
(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江苏 常州 213001)
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吕燕萍
(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江苏 常州 213001)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会阴侧切分娩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疼痛感,并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会阴侧切分娩;感染控制;价值分析
由于会阴侧切分娩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若是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术后感染,而降低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就需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1]。本文主要研究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控制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会阴侧切分娩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高血压、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且不配合此次调查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6.7±3.26)岁;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7.2±2.24)周。将产妇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会阴侧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分娩,但会增加产妇的疼痛,并给其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要结合产妇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降低其身体应激反应。
(2)掌控侧切时机。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产妇的体征变化情况,掌握最近的侧切时机,以免侧切过早而使得伤口流血过多,大大增加了感染率,或是由于侧切过往而失去手术意义,对产妇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其中,以产妇阴体变薄,皮肤泛白时,且宫缩2~3次后尽可以进行侧切,并掌握好侧切长度,以免增加肌肉张力,延长产妇切口愈合时间。
(3)术后护理。为避免恶露流入导致切口感染,或是由于压迫伤而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延缓了切口的愈合,护理人员要让产妇尽量保持侧卧位,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其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及时排尿,保持会阴、肛门的干净,避免感染的出现。此外,医护人员还要注意仔细观察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一旦出现红肿或是渗液等症状,及时处理,并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予以冲洗,抑制感染的蔓延。
1.3 效果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产妇的疼痛程度予以评价,分数在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同时,记录两组产妇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
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为(3.67±0.48)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7.27±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感染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5.88%,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会阴侧切分娩产妇在分娩时为了避免会阴严重撕裂而实行的一种辅助手术,该种手术虽然能够提高母婴安全率,降低分娩阻力,并缩短产程。但由于会阴侧切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增加产妇的疼痛感,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现象,大大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2]。因此,就需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来提升产妇依从性,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生活的点点滴滴,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综合护理是一种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求,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所制定出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专业性、针对性,通过对产妇进行认知干预、心理护理等,提升产妇的依从性,使其更加主动参与到自我保健中[3]。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研究组术后疼痛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会阴侧切分娩产妇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其术后疼痛感,而且能够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1]林美兰,黄燕琴.护理干预管理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50-51,54.
[2]陈丽君,沈艳萍.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7):1133-1134.
[3]彭慧玲,刘艳玲.产妇会阴伤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1):97-9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