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2017-04-01巴东才赛克
巴东才赛克
(新疆巴州焉耆县人民医院,新疆 巴州 841100)
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巴东才赛克
(新疆巴州焉耆县人民医院,新疆 巴州 841100)
目的 探讨并分析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8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2)98.43%,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7)73.44%,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56%,常规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9.38%,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有效的护理沟通,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可以最大限度减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护患沟通;急诊科;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
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是以急危重症患者为主,且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桥就概率大等优势,但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且护理操作较为频繁,因而急诊科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事件[1]。鉴于此,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128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沟通在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展开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8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4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18岁~75岁,平均年龄(49.21±21.34)岁。急腹症患者38例,四肢骨折患者26例。内科治疗患者34例,外科治疗患者30例。常规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为19岁~74岁,平均年龄(48.23±22.27)岁。急腹症患者35例,四肢骨折患者29例。内科治疗患者36例,外科治疗患者28例。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的护理沟通主要是常规性的言语沟通。而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沟通的基础上,还应采用多种手段加强护理沟通的效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注重非言语护理沟通技巧的应用,如眼神、倾听、点头、微笑、以及手势等技巧的运用等等。例如,护理人员在安抚患者不良情绪时,如焦虑或抑郁等,就可运用鼓励的眼神、适当的触摸、以及合理的手势等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以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进而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②注重护理沟通无处不在,除了应用指急诊室内部,还可应用到分诊过程中。在急诊室,护理沟通应做到两点:第一,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不同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应给予高度的理解,并耐心地给予有针对性的解释,进而避免冲突。而对于过于紧张的患者,则采用耐心解释其病因和够过,进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第二,对于病情确诊的患者,应采用患者可理解的言语给予耐心的解释,并对治疗方案给予讲解,以促使患者配合。在分诊过程中,分诊护士应做到主动迎接、主动问候,同时,还应对家属即患者进行耐心的答疑。同时,还应对患者做到询问以及时了解病情。另外,在介绍治疗方案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安抚。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根据院内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调查,主要从服务、行为、语言、技术等共计10个方面展开调查,每一个方面下属10个不同的项目类型,采用10分制对其进行评价,最终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将其分为:①非常满意;②一般满意;③不满意;④非常不满意,四个等级,其中总满意度=(①+②)/(①+②+③+④)*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62)98.43%,其中,非常满意的患者为(36)56.25%,一般满意的患者为(26)40.63%;常规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47)73.44%,其中,非常满意的患者为(16)25.00%,一般满意的患者为(31)48.44%;由此可知,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急诊科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为1例,发生率为1.56%,常规组的护理风险事件为6例,发生率为9.38%。由此可见,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鉴于急诊科患者发病突然,因而往往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等[2]。因此,急诊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注重护理沟通的把握。恰当及时的护理沟通,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护理沟通方式,对于缓解急诊科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有有重要影响[3]。因此,本文将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护理沟通的角度,研究了其对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2)98.43%,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7)73.44%,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56%,常规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9.38%,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有效的护理沟通,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减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1] 魏大琼,陈桂兰,龙春花.标准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15,13(10):12-16.
[2] 周 艳,邱 祥,麻笑娇.护患沟通指引在急诊输液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8(7):65-66.
[3] 李 霞,赵秀丽.探讨风险管理和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06.
R47
B
ISSN.2095-8803.2017.26.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