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为视阈

2017-04-0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动力精神

蒋 伟

(安徽大学 学校办公室, 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为视阈

蒋 伟

(安徽大学 学校办公室, 安徽 合肥 230601)

探析了精神动力;用辩证发展的观点阐述了精神动力在我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深入开发精神动力的举措。

马克思主义; 精神动力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动力在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要推力。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社会实践活动的愈发丰富,人的精神动力这一课题重要性越发凸显。毛泽东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坚持问题导向,对精神动力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揭开精神动力的神秘面纱,把握精神动力的根本特质和内在规律,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更是值得关注的重大实践问题。

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从事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支持呢?以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为背景,研讨强大精神动力的推动作用,契合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折射出精神动力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精神动力探析

古往今来,横贯中西,精神动力作为激励个人成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备受古今中外学者关注和推崇。所谓精神动力,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价值追求,由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激发产生,对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具有隐性、重要的影响,并最终实现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系统研究我国古代和西方国家关于精神动力的内涵外延、本质特点及其丰富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其理论精华,对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的指导地位,有效促进我国时下关于精神动力理论研究,精准发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夯实了坚实的学理基础。

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人的精神动力的研究及取得的累累硕果,就是深沉厚重的民族文化所涵养出的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概括而言,中国古代关于精神动力的研究集中在尊德、贵仁、重义、尚志、守诚等方面,将德、仁、义、志、诚等因素归结为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尊德就是尊德重道,老子强调道为先,认为天道与人道并重,凌驾于万物之上,因为人具有秉承天意的伦理道德。贵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主张仁人志士能够做到杀身取仁,把仁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孟子坚持仁者爱人的价值观,更是高度凝练了贵仁的本质。重义是中国古代精神动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作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者的价值判断,当生与义产生冲突时,要舍生而取义,主张义重于利的义利观。尚志是意志磨练和目标激励的内在结合,表现为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的统一,墨子认为人只有意志超强才能智达天下,远大的志向要凭借坚毅的品性,才能铸炼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守诚是规范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之一,荀子强调诚信如神明,将诚实守信上升到信仰的境界。

精神动力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和必须面临的普遍问题,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也对精神动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有心灵动力论、神学动力论、人本主义论、行为科学论等。心灵动力论主张灵魂和心灵的动力作用,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认为,“在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是灵魂,灵魂可善可恶。人有了好的灵魂便是幸福的,他们从不休止,他们的生命是一个永恒的变化 ”[3]。神学动力论认为上帝是世上万物变化发展的力量之源,如奥古斯丁认为上帝“行而不息,晏然常寂,总持万机,而一无所需……”[4]人本主义论将精神动力从神性唤回到人性本身,费尔巴哈指出:“无限的属神的本质,就是人的精神本质;但是,这个精神本质被从人里面分离出来,被表象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者。”[5]行为科学论特别重视精神因素对人的行为影响研究,是西方国家关于精神动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典型的观点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旨在揭示人的行为内在动力构成。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借鉴吸收了以往精神动力思想中科学合理的成分,并加以丰富发展。首先,劳动自主性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指出:“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6],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其次,精神需求性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内在驱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说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7],动物只有物质需要而无精神需求,人却因物质需要的满足催生精神需求,并进而产生新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8]。再次,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实践载体。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深刻阐述了人的主体地位。最后,精神转化性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终极目的。列宁指出,“关于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很重要”[10],认为精神力量可以催生物质力量,精神能够转化为物质,这就为精神力量走向物质力量铺平了道路。可见,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以劳动自主性为出发点,自主劳动产生精神和物质需求,需求满足的主体是人本身,人又将精神动力转化为物质力量,最终实现了精神动力理论和社会实践的高度统一。

二、 精神动力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唯物辩证法认为,只有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并加以利用,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认真探索、科学研究并严格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三大基本规律,善于找到精神动力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才能切实发挥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 精神动力的导向功能与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相契合

精神动力的导向功能具有前瞻性,通过强化主体的理想信念,奉行信仰、价值观念等,引导主体走向既定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促使主体的思想和行为作出符合设定目标的选择,并能够及时修正偏离目标的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论去认清国内外复杂环境,解决思想一元化与价值取向多样化之间的困惑,涵养积极的精神因素,杜绝消极的精神颓废。精神动力导向功能鲜明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完全契合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目标,正面的精神动力能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前进方向,营造蓬勃朝气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从而自觉规范言行,主动适应学校和社会要求,这种润物无声的效应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2. 精神动力的激发功能与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相契合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侧重强调教育者从学业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倡导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客观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精神动力的激发功能。激发表现为从平淡无奇到绚丽多彩的刺激过程,比如,当大学生的行为被认为是正确合理的,他们自然会想法设法去践行,精神动力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媒介和推动作用。通常而言,人的精神动力与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成正比。试想,一个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的大学生其心理和行为多是健康的,学习起来效率也会比较高,因而就会促成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习近平关于中国精神的重要激励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观点,他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1]只有善于激发大学生内在自觉的动力,才能主动顺应和真正遵循现代教书育人规律。

3. 精神动力的目标功能与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告诫人们不能当“半边人”,要做全面发展的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动物唯有本能,没有思想和精神世界。而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中,从受制于自然和人本身到得到全面解放,精神的推动力决定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精神动力的价值目标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指向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恩格斯强调要让“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12],进而明确了终极目标是实现“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3]这一高级社会形态。个人要想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达到完全自由的个性解放,这个实践的过程就是大学生逐步成长成熟起来的历程。所以,精神动力目标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大学生在精神动力的作用下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飞跃的成长规律高度一致。

三、 精神动力开发引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无论是从学理研究还是实践考证,精神动力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深刻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更好地发挥精神动力的能动作用,勇于创新精神动力的开发途径,持续发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1. 不断强化精神动力资源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精神动力的重要作用,才会在实践中予以足够重视,自觉树立精神动力资源意识。精神动力不仅是重要资源,而且是特殊资源,与人的智力资源相类似,可以不断的挖掘和利用;精神动力,具有无形、能动、共享、可持续等特点。习近平高度重视精神动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开发,他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14]我们要自觉主动、循序渐进、全面综合、持续不断地发掘精神动力资源,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2. 持续加强精神动力教育引导

我们经常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入课堂进大脑达人心,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精神动力的教育引导作用。江泽民主张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5],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增强行动的自觉性,激发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他们塑造高尚情操,锻炼刚毅性格,完善人格品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3. 注重发挥精神动力激励效应

激励是运用单一或综合的手段方式激发大学生产生行为需求,锁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的过程。激励作为精神动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协同激励。激励的前提是正视合理利益,一旦离开利益,无论是何种激励都将无所适从,丝毫发挥不了作用。马克思早就警醒我们,“‘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6],利益必然会通过思想来表达,思想也总是反映着利益诉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关切大学生的利益所在和诉求所指,强调物质激励的基础作用,注重精神激励的引导作用,辅以协同激励的强化作用,激励大学生在满足自身利益需求的同时,自然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完成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深度融合。

4. 善于引领精神动力融入实践

精神动力开发既是理论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统一。精神力量总是要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精神从来就离不开实践,作为主体的人,是生活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精神动力开发要主动走向实践,自觉把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换言之,要充分发挥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归根结底上来看,还是要将精神动力融入生动具体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成就精神动力的巨大作用。

诚然,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但这要以物质的决定作用为基本前提。江泽民指出:“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既承认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和影响这个中心;同时又充分肯定和重视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18]强调精神动力有着强大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只是这所有的力量仍然为客观物质所决定,彻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总之,认识世界的目的还是为了改造世界,精神动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是精神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和终极目的。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精神动力本身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还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相互影响协同发力,以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为主线,精准助力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不断促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成就。

[ 1 ] 毛泽东.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M]∥毛泽东文集:第7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162.

[ 2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 3 ]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 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36.

[ 4 ] 奥古斯丁. 忏悔录[M]. 周士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5.

[ 5 ] 费尔巴哈. 基督教的本质[M]∥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37.

[ 6 ]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46.

[ 7 ]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手稿其他各章的散页[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130.

[ 8 ]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9.

[ 9 ]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M]∥毛泽东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031.

[10] 列宁. 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914年9—12月)[M]∥列宁全集:第55卷. 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97.

[11] 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40.

[12] 恩格斯.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373.

[13] 马克思.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649.

[14] 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6-09(02).

[15] 江泽民.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M]∥江泽民文选: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563.

[16] 马克思,恩格斯. 神圣家族[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103.

[17]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0.

[18] 江泽民.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85.

[19]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责任编辑曹一萍】

Innov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ntemporaryCollegesandUniversitiesofChinafromPerspectiveofMarxismPsychodynamicTheory

JiangWei

(Administrative Offic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The dynamism is explored,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dynamis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expound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Some measures for developing dynamism profoundly are put forward.

Marxism; psychodynamic theo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7-06-12

蒋 伟(1981-),男,安徽蒙城人,安徽大学政工师,博士研究生。

2095-5464(2017)06-0660-04

G 412

A

猜你喜欢

马克思动力精神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