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探讨
2017-04-01黄仁冰
黄仁冰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探讨
黄仁冰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目的 探讨对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88例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结果 88例患者共有4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经抗凝以及溶栓对症治疗后,血栓吸收静脉再通;讨论 针对手术治疗后的骨折患者实施预防和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显著。
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术后;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已经成为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下肢静脉血栓不仅可能导致肺栓塞,还可能导致其他后遗症,从而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针对术后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的患者实施预防和护理干预,非常重要。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伤科对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预防和护理干预,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显著,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88例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其中男59例、女29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6.8±6.2)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类型:脊柱内固定术30例、股骨内固定术29例、半髋关节置换术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接受后均给予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包含如下。
1.2.1 入院评估
在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其并发症和既往病史以及手术史,要重点询问患者是否伴有慢性病,从而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以便及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及早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主要是增加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积极配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
1.2.2 饮食干预
大量研究显示,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日常饮食有关,为此护理人员应该提醒患者家属要为其准备清淡、低脂、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要多吃香蕉和评估,以防便秘。针对吸烟或者饮酒的患者,要提醒他们注意戒烟和戒酒,并耐心告诉他们烟内的尼古丁成分会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2.3 体位干预
在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手术后,应协助患者将下肢抬高约30°,确保下肢远端高于近端。膝盖下不可垫靠枕,要鼓励患者经常开展深呼吸和咳嗽等,每隔2 h翻1次身,条件许可时,可以早期下床运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血流瘀滞,达到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目的。针对无法床上活动患者,指导家属协助患者从跟腱开展,由上至下开展挤压运动,必要时可以借助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来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回流状态。
1.2.4 用药干预
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必要时可以预防性用药,通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斑等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液的粘滞性,实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和出血征象等,确保用药安全。
1.2.5 物理治疗
必要时,还可以借助间歇充气压力泵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间断充气,可以对足踝、小腿、大腿分别承受45 mmHg、30 mmHg、20 mmHg的压力,从而促使下肢血流的速度升高到240%,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并且间歇充气压力泵使用方法简便,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1.2.7 中医护理
临床上常同时采用中药熏蒸、穴位贴敷、中药封包等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88例患者共有4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并且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一旦确诊后立即给予抗凝以及溶栓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将患者的患侧抬高,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好转,在经过15~20天的对症治疗后,患者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血栓吸收静脉再通。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跟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血流瘀滞。常见的如:手术麻醉、瘫痪、长期卧床等。第二,血管壁损伤。常见的机械性损伤(如:手术导致的血管损伤、静脉穿刺、长时间捆扎)、化学性损伤(输注的药物为高渗或者具有较强刺激)。第三,血液的高凝状态,常见的如外伤、手术以及输血等[1]。而对于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跟上述三个因素均存在紧密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在手术中,患者的下肢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再加上麻醉反应、切口疼痛以及局部肿胀等均可能导致下肢活动受限,从而导致下肢血液流动缓慢,从而变成血液瘀滞。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临床提倡早预防、早治疗,假若治疗不及时,不仅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不全,还可能导致肢体残废,甚至还可能因为 脱落引起肺栓塞,提高了临床病死率。因此针对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对其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在积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必要时在借助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才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88例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预防和护理干预,主要包含入院评估饮食干预、预防下肢静脉损伤、体位干预、用药干预、物理治疗、中医护理,结果88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后,均血栓吸收静脉再通好转出院。
[1] 杨荷兰.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71-772.
[2] 程锦珍,邱 雪,周仲辉,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大医学,2012,18(9):11-12.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43.6
B
ISSN.2096-2479.2017.18.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