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负面心理改善情况观察

2017-04-01顾俊秀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维持性负面血液

顾俊秀,张 俊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负面心理改善情况观察

顾俊秀,张 俊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负面心理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和心理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心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模式;负面心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类替代疗法,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患者,其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1]。但血液透析治疗费用较高,且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整体疗效,同时大部分患者还可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负面心理,部分学者尝试着将心理干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结果表明效果显著,能够重新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自信心,改善负面情绪[2]。为了证实此类报道,本文旨在探索心理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6.28±3.56)岁,男25例,女35例,平均透析时间(2.36±1.45)年,焦虑评分(65.36±5.46)分,抑郁评分(68.42±2.45)分,病种:5例为多发性肾囊肿,16例为高血压肾病,17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平均年龄(46.39±3.55)岁,男26例,女34例,平均透析时间(2.51±1.73)年,焦虑评分(65.55±5.39)分,抑郁评分(68.53±2.97)分,病种:6例为多发性肾囊肿,15例为高血压肾病,18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为糖尿病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不定期检查患者输液情况,是否出现堵塞、静脉炎现象,且加强健康教育。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1)透析期间的心理护理:透析前:在透析前告知患者透析期间注意事项,与患者保持平等交流关系,且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充分理解患者,耐心回答患者心中每个疑问,且保持亲切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配合度,促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和关心;②透析时:在穿刺时,尽可能通过音乐、焦虑、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从而减轻患者对穿刺的恐惧感,待穿刺完成后,协助患者摆取舒适体位,告知患者如何避免引流管堵塞和血液外渗问题,必要时,可帮助患者按摩局部皮肤,从而促进血液流通[3];③透析后:拔针止血后,包扎好患者伤口,告知患者透析后注意事项,加强保暖,叮嘱患者不可大范围活动注射肢体[4]。

(2)针对性护理:根据患者负面情绪,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①焦虑: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需反复受到病痛折磨,再加上透析费用较高,从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症状,对此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倾听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再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促使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②抑郁:正常情况下,血液透析患者需维持1年以上,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现象,对此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异常言行和情绪变化,以耐心、诚恳的态度劝导患者,必要时可组织患者之间的交流会,从而减轻患者内心痛苦体验[5];③内疚: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均为中青年阶段,属于家庭支柱角色,而长期治疗,不仅可丧失劳动力,还可增加家庭负担,从而产生愧疚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此时的陪伴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尽可能满足患者身心需求;④恐惧:由于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误解和知识的缺乏,容易出现强烈的心理刺激,从而出现恐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治疗原理、优势、必要性、安全性,从而增加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⑤悲观: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且疼痛感较大,从而容易导致患者失去对治疗的自信心,从而出现绝望、悲观心理,对比护理人员应在表达同情心时,增加与患者交流次数,帮助患者树立重归社会的自信心[6]。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患者焦虑/抑郁现象越严重,分数值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24.12±2.65)分,抑郁评分为(23.05±2.45)分,对护理人员满意率为98.33%(59/60),依从性为100.00%(60/60),不良事件发生率1.67%(1/60)。

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后的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为(39.57±4.96)分,抑郁评分为(38.58±4.91)分,对护理人员满意率为70.00%(42/60),依从性为71.67%(43/60),不良事件发生率15.00%(9/60)。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P<0.05)。

3 讨 论

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持续性血液透析,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降低临床死亡率,但此类治疗手段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需患者长时间承受心理压力,再加上患者在患病期间本身体质较弱,从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对此应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疏导,从而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自信心。

传统护理干预较为机械化,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不受临床学者青睐。而心理护理模式,属于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护理方案,其主要护理原则为“以人为本”,可促使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7]。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改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看法,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日后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扮演“家人”角色,为患者生活、用药、饮食中提供指导,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重新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自信心[8]。除此之外,心理护理模式还可塑造一个良好的医院形象,促使日后医院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配合度,方便日后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 姜朝霞,贺 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36-38.

[2] 赖碧红,叶水英,陈引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6,16(5):48-50.

[3] 彭 庆,谢于惠,祝卫红,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49-1550.

[4] 徐 萌,符克英.行为护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7):2130-2132.

[5] 陶明芬,王翠珍.肱动脉直接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44(1):79-80.

[6] 章友芳.护理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2-73.

[7] 林卓珊,张映芬,林建梅,等.延续护理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3):2898-2900.

[8] 王云燕,毛 静,封 蕾,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58-60.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8.12.02

猜你喜欢

维持性负面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多彩血液大揭秘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神奇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