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铁网珊瑚》著者归属问题补遗
——以题跋类文献为线索
2017-04-01郭建平陈阿曼
郭建平,张 真,陈阿曼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不同版本《铁网珊瑚》著者归属问题补遗
——以题跋类文献为线索
郭建平,张 真,陈阿曼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明代朱存理曾著《铁网珊瑚》,而后世《四库全书》却言“旧本题朱存理撰”,“则是书乃赵琦美得无名氏残稿所编”。《四库全书》称《铁网珊瑚》为赵氏铁网珊瑚,把此著录归于赵琦美名下。朱氏《铁网珊瑚》与赵氏《铁网珊瑚》之间的渊源无疑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是《〈珊瑚木难〉与〈铁网珊瑚不分卷〉题跋考释》等文的后续研究。基于新搜集的、之前忽略的题跋类文献,希翼通过对《铁网珊瑚》不同版本里题跋、序跋类文献的释读,梳理朱氏《铁网珊瑚》与赵氏《铁网珊瑚》之间的联系,同时揭示题跋、序跋类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朱存理;《铁网珊瑚》;赵琦美;版本
《四库全书总目》称《铁网珊瑚》为赵氏铁网珊瑚,并在赵氏铁网珊瑚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条中云:“旧本题朱存理撰。末有常熟赵琦美跋,称原从秦四麟家得《书品》、《画品》各四卷,后从焦竑得一本,卷帙较多。用两本互校,增为《书品》十卷,《画品》六卷。其先后次序,则琦美所骘定,而又以所见真迹续。称秦氏原本,无撰人姓名。别有跋,记作者姓名。后佚去,不复记,然非朱存理也。据此,则是书乃赵琦美得无名氏残稿所编,其稿既不出一家,且琦美又有所增补,题朱存理撰为误矣。雍正六年,年希尧尝刻此书。其跋称别有一本十四卷者,传为存理原本,今亦未见。又世传有存理所作《珊瑚木难》八卷,所载名迹,末皆有自跋语,与此本体例迥异,则此书非出存理手愈可知也。然所载书画诸跋,颇足以辨析异同,考究真伪,至今赏鉴家多引据之。其书既为可采,则亦不必问其定出谁氏矣。 ”[1](P264)这段话交代了赵氏《铁网珊瑚》的背景。最初,赵琦美得到秦本《铁网珊瑚》一共八卷,后通过焦本校对,增入八卷,最终合为十六卷。“其稿既不出於一家,且琦美又有所增补,题朱存理撰为误矣。”这段话显示了《四库全书总目》对于《铁网珊瑚》作者归属问题的态度,即:朱存理(1444-1513年,字性甫或作性父,又字性之,号野航)并不是作者,而赵琦美因为做了全局性的工作,应该署名于他。
赵氏《铁网珊瑚》的凑成过程,赵琦美在文渊阁《四库全书》版《铁网珊瑚》中的跋曾言“《铁网珊瑚》书品原四卷,画品亦四卷。吾海虞秦酉阳四麟所藏也。其伯子小酉君有田在东门之外,予有池与之邻,其价可数金。小酉靳以此书暨旧板《太上感应篇》易去,事在丁酉之年。越十三年,予官留台,借焦弱侯先生本校之,且卷帙多于予所藏本,为增《书品》六卷,合十卷,《画品》二卷,合六卷,总得一十六卷。其先后次序,予辙为隲定焉。”[2](P830)赵琦美承认,此书一大部分并非自己原创,而是从秦氏那里得到了抄本,有所校补,并做了顺序上的修改。对抄本原作者的探寻,赵琦美的跋也做了这样的解释:“秦本虽有其书而无作书人名,向酉阳亦曾有浮帖跋语一段,著作书者姓名。此帖侍御刘公九畹借录,失去其作书人名,遂忘之。影响间非朱存理氏也,且云所录八卷中语大都是丹阳孙氏藏者,而焦本所多者,意朱存理氏别有所睹而增入之,未可知也。予所见真迹虽少,然亦寸累以续于后,庶几古人遗翰或存万一云。”[3](P2895-2902)赵琦美说“遂忘之(“之”指秦本的原作者),而且影响间非朱存理氏也”,对于这段内容,耿文光就指出“是跋多呓语”。既云失去人名,遂忘之,何以知其非朱存理氏也?又云大都是丹阳孙氏藏者,是书本出于手抄,并非朱所自撰,借抄孙氏书有何不可?这样看来,似乎四库馆臣并没有深究《铁网珊瑚》的作者归属问题,他们只是单凭此本上的赵琦美的跋文,就断定不应归于朱存理撰;其实通过赵跋,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赵琦美对此本重要来源部分原作者的判定在言语间其实也是尚留有一丝余地的,他只是记不得此部分的著者是谁了(“遂忘之。影响间非朱存理氏也。”)值得注意的是“予所见真迹虽少,然亦寸累以续于后,庶几古人遗翰或存万一云”,这段话意味着,除了秦本、焦本之外,《四库》本赵氏《铁网珊瑚》里面还记载有赵琦美所见的书画藏品,朱本则不存在这些内容。
但是,朱存理曾写有《铁网珊瑚》一书是有据可考的。与之几乎同时代的顾渚在《珊瑚木难》四册未分卷中的题跋说“野航先生,成弘间博识隐君子也。手抄最广,著于世者惟《铁网》、《木难》两书”;《铁网珊瑚》十四卷十四册本有清代黄易的题跋曰“朱存理……有手书《铁网珊瑚》十四卷,为汲古阁珍藏”;[4]但是朱存理“坐贫无以自资,其书旋亦散去”,到了清朝,朱氏《铁网珊瑚》的原本已经佚失。耿文光在《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中的备注写道“朱书多不署名”,[3](P2895-2902)这样看来,朱存理为数不多的抄本在辗转传抄中失去原著者姓名也是有可能的。从上面所言来看,秦本、焦本传抄的《铁网珊瑚》是不是也可能没有作者姓名或者没有清楚指明著者姓名?如果是的话,赵本的跋就非妄言了。在观鉴朱氏现存的《珊瑚木难》(目前资料看,已经确认为朱存理所著)和《赵氏铁网珊瑚》时,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例如:四库收录的《珊瑚木难》中《怀素真迹》一文与《赵氏铁网珊瑚》内容大致相仿,但《珊瑚木难》中有“太师丈足下”一句与《赵氏铁网珊瑚》的“藏真太师丈足下”有一些区别,而清朝陆心源《唐文拾遗》卷四十九《怀素·酒狂帖》中,显示的是“藏真太师足下”。皕宋楼主任陆心源,藏书达15万多卷,虽然,他与赵本这个细节的契合也许说明不了太多问题,但四库对赵琦美《铁网珊瑚》的补缺,给出了“至今赏鉴家多引据之,即为可采,则亦不必问其定出谁氏矣。”[1]的评价,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赵氏铁网珊瑚》所做的校勘增补工作应该是比较认真的,使此著录更完整,更顺畅,之前朱氏《铁网珊瑚》的一些版本,经辗转传抄,估计错漏定不会少,所以四库馆臣才十分信任赵本内容。现今校正朱氏《珊瑚木难》中文章有时也需通过《赵氏铁网珊瑚》才能完成,赵氏的整理编订工作对于朱氏版内容的流传也算是功不可没了。
《江浙访书记》中云“余承友人惠赠明末细白棉纸旧本《铁网珊瑚》十四卷,‘玄’字、‘弘’字皆不避讳,钞写工整,字体细长,犹存明末、清初遗风,惟缺第三、第四两卷,余用年刻赵琦美十六卷本手自钞补之。余阅赵本四卷以上,虽有增补,卷目次第尚同,自五卷以下,则次序颠倒,内容亦颇有不同,已非朱氏原书本来面貌,而显系另为一书。”[5](P317)“此书认为明末某朱本五卷后的内容与年刻赵本内容颇不同,”已非朱氏原书之本来面貌,而显系另为一书”。这样看来,由于赵崎美的增补及体例上的调整,赵氏《铁网珊瑚》多少具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意味。但是赵氏《铁网珊瑚》(非朱氏《铁网珊瑚》之前诸本)一书,朱存理、赵琦美二者孰占比重大?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做精确判断不易。[4]
明末毛晋曾收藏朱氏《铁网珊瑚》稿本(“稿本”的判断是基于后文归氏题跋)时,还为此赋了《铁网珊瑚歌》。赋中云:“朱性甫先生据所见闻法书、名画、诗文卷轴,手自抄写,汇成若干卷,名曰《铁网珊瑚》,不减米襄阳《宝章待访录》,吴中推为墨宝。二百余年来,收藏赏鉴,不入寻常家。既而荻溪王氏流借诸士大夫,竟成虞渊之薄。凡泥古之士,梦想拳拳,不复得一寓目。余昨岁偶从云间书肆中购得不全本,心中惜之。今冬,史髯翁至支硎山中,复得数册,慨然贻余。镜圆剑合,狂喜移时。[6]”后毛家由于刻书、藏书,家资散尽,朱氏《铁网珊瑚》流出,后辗转被归曾禧收得,归曾禧曾仿毛晋撰《铁网珊瑚歌》:“铁网珊瑚分法书八卷,名画五卷,石刻一卷共十四卷。乌丝阑精楷,起处题字有作小篆,纸薄而韧,洁白如玉,毛氏亲以皮纸装十四册。”[6]后此书由归曾禧三子归启丰携至香港,后又为国家文物局收藏,1957年国家文物局移交至北京图书馆。归曾禧曾请伯父归兆籛为此书作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铁网珊瑚不分卷》,明钞本(索书号11584),十四册,十二行二十四字,四周单边无直格,其中有归兆籛跋:“是书为朱野航稿本汲古阁罕秘,以宋牧仲、高江村诸名人未获一睹。八千卷楼书目第一部为宋椠周易提要,云此书据颐谷跋藏其家已五世,今阅百余年,为余所有,不出武林一步,而是书之在汲古最久,展转流传,今幸藏吾姪止庵斋中,楚弓楚得,可谓三百年来未出虞山一步也。希有之宝殆有神灵默护之耶,汲古刊本世不多观,况其所藏秘有朱记粲然,纸张莹洁完善,止庵近嗜书,宜其得之,餍心悦目,亦几若拂菻之(缺一字,字迹不清),网而得珊瑚为一大快意事,余固喜止庵之能嗜书,余尤愿止庵之善读书也。庚申人日,是日五星联珠,并识归兆籛。”
二
国内学者韩进、朱春峰在《铁网珊瑚》问题上都进行过研究,通过将《铁网珊瑚》现存四个版本系列,即“书画”本一系、“书画金石”本一系、“杂识”本一系和赵琦美重编本一系重新校证。[7](P7-18)他们以“书画金石”系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清黄易小蓬莱阁钞本为底本,每一版本系列选取一至三种为校本,这些版本有上海图书馆藏清初残钞本,辽宁省图书馆藏“书画萃苑”清钞本,国家图书馆藏常熟归氏旧藏钞本和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藏旧钞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残钞“杂识”本、旧钞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旧钞本,以及清雍正年希尧刻本来还原朱存理《铁网珊瑚》原貌。此举正本清源,既解决了关于《铁网珊瑚》后续研究的取材问题,最终也将《铁网珊瑚》又归属为朱氏。中国古人向来著作权意识不强烈,抄袭或借用别人的原话而不说明是很常见的现象,“作”和“述”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基于朱存理始造之功意义更大,所有本文也倾向于赵氏《铁网珊瑚》的作者归属,应为朱存理原著,赵琦美补校,或朱、赵合著。
“珊瑚”一词是有典故的。李商隐《碧城》曾有“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的诗句;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221《西域传》下记拂菻国:“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珊瑚”为宝物,“铁网珊瑚”可以引申为收集宝物。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期,以“珊瑚”为书名的著录还是不少的,明代汪珂玉名下也有著录。其编著《珊瑚网》,世称“汪氏《铁网珊瑚》”。《四库提要》题此书曰:“是书成于崇祯癸未,凡法书题跋二十四卷,名画题跋二十四卷。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砢玉留心著述,所辑《珊瑚网》一编与张丑《清河书画舫日录》并驾。”[8]此著录亦需注意不可与朱氏《铁网珊瑚》混淆。《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中提到绍弓先生(卢文绍:1717-1795年,字召弓,一作绍弓)曾云:“《铁网珊瑚》另是一本,余家向有此书,体例与此本迥别,卷帙较此亦少。伪题曰都穆著,因其坊刻不佳,又出庸手,遂弃之,今不复藏,诚恐鱼目混珠,故记于此,使读者知所别择。”[3](P2895-2902)这样一种情况,卢序中在《金薤琳琅》也有提及。他在书中这样叙述:“世所传《铁网珊瑚》亦云出自元敬,近年以来有为之板行者,舛讹颠错,至不可读。于所集赵希鹄、何良俊、盛世泰诸人之书,复一槩抹杀而以为都所自著。余所见雕本之书,无有若此之荒唐者。”[3]从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历史上流传的另一本题为明代都穆(1458-1525年,字主敬,一作元敬)著的《铁网珊瑚》,内容错漏层出,多有抄袭,后世览者不可不查。此本现今仍然可见,书中有题跋云:“此书四库全书子部杂家杂品之属存目提要云,是书前四卷皆穆所为诸书序跋及书画题跋,卷五以下即穆所作寓意编,忽插入《书画铭心录》,乃何良俊所撰。至第九卷杂录研铭皆采自诸家文集,非亲见拓本。第十卷以下,则抄伪本张抡绍兴古器评,十二卷以下抄则抄汤垕画鉴,十五卷后则抄周密云烟过眼录,皆非所自著。盖奸黠书贾杂裒成编,借穆之名以行也。今按此本乃其七世孙肇斌所刻其本,出自家藏与提要所指相合。盖都元敬当日抄纂各书自备检阅不意后世传抄既广子孙又为之刻行,所以有此失也。”[9]四库已将此本源流探清,或商贾借都穆之名以行其书或都穆子孙将都穆自备检阅的读书笔记之类的内容刊刻流行。
题为“珊瑚”的诸著录成书过程都比较复杂,有的在万历、崇祯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卷次错乱不一的问题,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袭讹承舛”,更有书贾之徒托名别书,探寻朱、赵二人对此著录精确的贡献难度很大。
总的来说,可以判定的是《赵氏铁网珊瑚》有主要内容出自于朱存理的《铁网珊瑚》,赵琦美将两书合为十六卷的《铁网珊瑚》,此时书的内容已经与朱存理原版的《铁网珊瑚》有出入了,再加上赵琦美的添加和修改,《赵氏铁网珊瑚》已经不完全是朱存理的《铁网珊瑚》了。根据流传下来的题跋与序跋提供的线索,《赵氏铁网珊瑚》的署名,标注为朱存理原本、赵琦美续补才最为妥当。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中存在着大量的题跋、序跋。这些题跋相对严谨,大部分可以视为学术研究中一手资料收集的新方向。由此可见,随着古籍文献研究向纵深处发展,题跋、序跋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美术文献研究,乃至整个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对画论文本内容的修正、补充及考释,具有非常大的学术价值,有时会涉及到时代环境以及学术氛围,对作者的背景以及书籍的价值判断起到很重要的证据作用。与《铁网珊瑚》有关的题跋、序跋类文献,也是考证其署名问题的重要线索和证据,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题跋、序跋这种一手文献的整理和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后续的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进行,期待后来学者的深入研究。实际上,随着经典古籍文献研究向纵深处发展,题跋作为研究的原始素料,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而画学、画论古籍题跋自身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是文人学者思想精华之所在,[10]此类资料往往可以体现客观一手资料与主观学术性的结合,甚至可以为之后的中国古代艺术史文献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及新路径,也会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线索及可靠证据,在不断深挖跋类文献的基础上诸多有争议的研究也许会得以推进,本文关注与《珊瑚》有关的题跋类文献,希翼对揭示二书的渊源及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1](明)朱存理.珊瑚木难赵氏铁网珊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文渊革四库全书[M]卷一百十三.子部二十三,艺术类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3](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M]卷八十七,子部十.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4]郭建平.《珊瑚木难》与《铁网珊瑚不分卷》题跋考释——兼论二书作者归属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2):22-26.
[5]谢国桢.江浙访书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范金燕.明代珍本《铁网珊瑚流传记》[J].东方收藏.2010(03):46-49..
[7](明)朱存理辑录.韩 进、朱春峰校正.铁网珊瑚校证[M].扬州:广陵书社,2012.
[8]汪珂玉.珊瑚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9](明)都 穆.铁网珊瑚[M].都继贵光霁山房刻本,清乾隆二十三至二十四年.
[10]郭建平.明钞本《图绘宝鉴》题跋考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3):39.
Author Ascription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Collect Rarities——Take Postscript Documents as the Clue
GUO Jian-ping,ZHANG Zhen,CHEN A-man
(School of Ar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96)
In the Ming dynasty,Zhu Cunli wroteCollect Rarities.It was written by Zhao Qimei according toComplete Collection in FourTreasur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u'sCollect Raritiesand Zhao's Collect Rarities is of great research value.This paper,based on the newly collected postscript documents,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u'sCollect Raritiesand Zhao'sCollect Raritiesthrough the explanations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Collect Rarities and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postscript documents in academic research.
Zhu Cunli;Collect Rarities;Zhao Qimei;version
G256.4
A
〔责任编辑 冯喜梅〕
2016-11-25
国家社科艺术类单项“基于序跋及题跋整理上的中国古代书画著录版本学及校勘学研究”(14ba012);东南大学SRTP项目“中国古代艺术类古籍手跋整理与研究”(T16242001)
郭建平(1974-),男,河北涿鹿人,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史、艺术文献学,艺术学理论;
张 真(1995-),男,江苏泰州人,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艺术史、艺术文献学;陈阿曼(1995-),男,江苏宿迁人,研究方向:宗教美术、艺术学理论、艺术文献学。
1674-0882(2017)01-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