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注射定位卡的设计与应用
2017-04-01吾尔叶提阿布拉
吾尔叶提·阿布拉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专利之窗・
一种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注射定位卡的设计与应用
吾尔叶提·阿布拉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目的探讨一种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注射定位卡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同期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8例。在对比治疗中,对照组按照腹部环形轮换法,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需要结合本次研究中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的方式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针对上述两种方式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 结合研究可知,于本次研究中治疗6月时间内,观察组仅3例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存在有8例,且在治疗12月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需长时间使用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按照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法进行注射,能实现对皮下硬结、局部疼痛等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恢复,
胰岛素注射;花瓣式轮换;定位;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加上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糖尿病在我国的临床发生率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情况。从尤黎明等[1]报道中可知,早在2013年时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上升至3.8亿。且结合国内有关统计可知,近几年糖尿病患者增加速度跟在持续进行增加。当前,糖尿病已发展成为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病症。越发被临床以及社会所重视[2]。采用胰岛素治疗为当前,临床对于该症最为常见,且最有效治疗方案,且存在有极高的安全性与必要性,在胰岛素作用下,能针对该部分患者胰岛β细胞各方面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为确保胰岛素在治疗该症中的综合有效率,更需要做好合理使用。在进行皮下注射时,需要科学、合理对注射部位进行更换,实现对皮下硬结、脂肪萎缩等并发症的有效预防[3]。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注射定位卡的方式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注射治疗,可科学、合理指导该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对注射,进而达到对各类不良反应控制的效果。本次就针对该注射方式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0例。其中维族患者占据绝大部分为72例,仅24例为汉族。年龄47~69岁,平均(54.53±1.79)岁。本组患者均不存在有意识功能障碍,能正常进行各方面交流。且均需要长时间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均为3次/d,即早中晚各进行一次治疗。在观察前,本组患者均不存在有硬结、脂肪萎缩以及其他皮肤类病症。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对比治疗中,对照组按照腹部环形轮换法,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需要结合本次研究中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的方式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综合对各方面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依照常规腹部环形轮换法定位的方式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需要按照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注射定位卡进行注射治疗。将定位卡中心位置与患者肚脐进行对齐,并以中心为轴,结合后续注射情况对进行调整。若在周一早晨进行注射,则需要将指针放置在周一位置。且指针上分别刻画有3个位置点。第一点的位置定位注射,如为睡前将指针对应睡前的位置,顺时针转动指针,此时枝形转动指针上的早、中、晚注射部位标识点分别为患者第1、2、3次(即第1天~第3天)注射位置,如此依次类推。在每次注射操作过程中均需要严格按照流程做好消毒工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注射6个月以及12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4]
针对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并发症情况加以统计。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有局部皮肤红肿的情况,更需要观察其是否存在有局部皮肤异常增生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凹凸不平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合研究可知,于本次研究中治疗6月时间内,观察组仅3例出现不良反应(具体涉及到脂肪萎缩1例,皮下硬结1例、局部疼痛1例),而对照组则存在有8例(存在有脂肪萎缩3例,皮下硬结2例、局部疼痛3例)。在持续治疗12月后,观察组仅6例出现不良反应(具体为脂肪萎缩2例,皮下硬结3例、局部疼痛1例),而对照组则囊括有13例(涉及到脂肪萎缩3例,皮下硬结5例、局部疼痛5例)、综合对以上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检测值对应为12.921,9.029.
3 讨 论
随着糖尿病在我国的病发率持续进行提升,临床对于该症的重视程度也在持续增加。就治疗方案来讲,药物治疗属于该部分患者最为主要治疗方案。且胰岛素为主要治疗用药,部分患者更需要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当前,由患者自身对胰岛素进行注射在临床已极为常见。为确保胰岛素在使用过程中的综合效率,还需要对注射剂量、注射位置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知,因护理人员均采取轮班制,无法实现对患者注射部位进行详细记录与交接,很容易出现局部区域注射频率极高的情况。同时,若患者自身注射时未加以重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常见如皮下硬结、红肿、脂肪萎缩等。在使得患者产生各种不适感的同时,更会使得胰岛素治疗效果降低。为此,更需要合理对注射部位进行更换。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花瓣式腹部胰岛素轮换注射定位卡运用于该部分患者日常注射治疗中,结合观察可见,在该卡片的作用下,能实现对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控制,确保胰岛素注射治疗综合价值。
[1] 尤黎明,吴 瑛,孙国珍,等.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79-599.
[2] 孙丽凯,鲁先娥.胰岛素腹部轮换定位卡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6(28):1137-1139.
[3] 叶丹玲.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7):61-62.
[4] 王惠琴.腹部脂肪厚度与注射胰岛素后最佳进餐时间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2):2027-2028.
R
B
ISSN.2096-2479.2017.40.183.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