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术后护理
2017-04-01袁培煜
袁培煜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泰兴 22540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术后护理
袁培煜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泰兴 225400)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术后护理手段以及监护的要点。方法 分析50例手术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ERCP术属于介入、微创手术,是一项较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若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水平。结论 ERCP术属于胆道微创技术,治疗结果良好,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完善术后护理,成为ERCP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护理;术后恢复
由于外科开腹手术中胰胆管手术的风险较大,因此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探查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片,从而显示胰胆管的技术[1],由于减少开腹大面积创伤,大大缩短住院时间。但是由于ERCP具有一定侵入性操作风险,以及患者自身耐受与治疗技术上的限制,术后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进行ERCP术后护理,完善术后护理措施手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8~78岁,平均58岁;其中肝外胆道结石病30例,化脓性胆管炎10例,胆管癌8例,胆道蛔虫1例,胆总管良性狭窄1例。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手术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患者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活动,而ERCP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2]。因此要多与病患进行充分有效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ERCP手术过程、手术的优点、手术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的康复过程,以便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患者与家属认可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1.2 一般护理
多次查录生命体征、神情意识的变化,包括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评估手术状况是否留置引流管,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高热症状,实验室检查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血淀粉酶,预防并发症,特别应注意观察有无尿少和肠麻痹的发生。
2.2 术中护理
2.2.1 体位的选择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取俯卧位,头偏向右侧。
2.2.2 心电监护
时刻观察患者神志状况、生命体征。如果术中发生呼吸困难或休克,及时采取吸氧、抗休克等措施;若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反应,应停止进行插管。
2.2.3 对术者要求
进镜时给予患者放松与鼓励,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操作时应该,密切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心电监护指标。
2.2.4 操作要点
插管成功后,配合医师推注造影剂,缓慢匀速推注,边推注边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放松,如阻力较大,切忌强行推注,适当调整导管后再次推注。适当询问患者反应,切记臆断患者感受。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做好生活护理,禁食期间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床单清洁整齐,让病人舒适。术后卧床休息1~2天,禁食12~24 h,12 h后可食用半流质1天,禁食高脂肪及高蛋白食物,以免造成术后胃出血,术后2 h及次日晨检验血尿淀粉酶,可根据术后病人的病情及血尿淀粉酶情况延长禁食时间。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心电监护24 h,输液补充消耗的体液与营养。术后观察鼻胆管引流胆汁的性状,有无胆道出血。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监测血常规。如果有出血则给予止血药治疗,局部止血防止感染以及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引流管脱落,若出现松脱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一般引流管在术后3天即可拔除,由于引流管材质偏硬,存在锐利边缘,因此拔出时要动作一定要力度轻柔,速度缓慢,以免伤及胃肠食道粘膜,造成出血。
2.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4.1 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护理
ERCP术后很容易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达30%[3],症状可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持续性腹部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可进行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同时应该嘱患者半卧位,稳定患者情绪,多注意休息,记录24 h尿量。另外给予日常的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有效补充血容量,输注广谱抗生素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可给予解痉利胆药,如阿托品等。
2.4.2 胆系感染的护理
行有效的胆汁引流术,妥善固定引流装置,务必要求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并记录,正常引流液应为深黄色胆汁,500~1500 mL/d,后续逐渐减少,表明部分胆汁可经乳头开口排入肠道。若低于200 mL或无引流液引出应警惕引流管阻塞、扭曲、脱出[4]。还需密切监测病人体温的变化,约持续四小时监测一次体温,护理时留心热型及体温升高的程度,高热时可进行相应的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监测血常规的变化以及有无腹痛、皮肤黄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给予保暖,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作好现用现配,定时给药,同时注意早期预防处理并发的真菌感染。
3 结 论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属于一种介入、微创治疗措施,也是一项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检查诊断技术,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5],不仅需要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提高患者对于病后康复的信心,而且需要在手术中,术者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的操控术中出现各种的异常情况,术后更应该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提高ERCP手术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疗程。
[1] 孙桂华,沈 洁,闰艳芳.108例ERCP术后护理要点[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2):631-632.
[2] 张伟慧.预见性护理在ERCP及其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3):89.
[3] 王立杰,修崇琨,马会平,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5,25(6):104.
[4] 白治艳.ERCP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10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5,2:107.
[5] 谭建伟.ERCR术后护理及对策[J].综合医学,2013,8:268-269.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0.48.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