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道功能维护研究现状
2017-04-01刘晓瑜
张 红,刘晓瑜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畸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或危重情况易出现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发育尚未成熟等情况,在体外循环时间过长、麻药残留、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下刺激下,患儿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加重患儿的营养不良[1]。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加深,对促进先心病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胃肠功能维护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体外循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体外循环是将回心的上、下腔静脉血和右心房静脉血引出体外,经人工心肺机进行氧合并排出CO2,经过调节温度和过滤后,再由人工心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液循环的生命支持技术[2]。体外循环手术后可诱发胃肠功能障碍,据国内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5%~3.0%,病死率高达12%~67%[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建立会使全身血液再分布,机体易出现低灌注量、低灌注压等情况,而胃肠道是血液灌注下降最早的器官之一。另体外循环可诱发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易致使患者胃液分泌素分泌增多,同时机体应激诱导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内皮功能失调,加重胃粘膜损伤。己有报道证实: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麻醉时间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呈正相关。
2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
2.1 应激性溃疡与消化道出血
应激性溃疡常伴有消化道出血表现,留置的胃管中常有咖啡色液引出。护士应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提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通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局部应用止血药、制酸药;全身性用药可予氢离子泵抑制剂,治疗的重点是改善肠道的缺血缺氧状态。
2.2 腹胀
患儿由于体外循环术、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麻药残留或吞咽大量空气等原因,易出现腹胀情况,主要表现为腹部膨胀、患儿哭闹不止和拒绝进食。临床上解除患儿腹胀的方法主要有:(1)胃肠减压:将胃肠道内的积气或积液吸出,减轻胃肠道内压力。同时控制患儿的饮食供给,腹胀严重者应停止肠内营养供给。(2)促进排便:可使用开塞露、甘油灌肠等润滑剂促使患儿排便,减轻腹胀。(3)按摩腹部:通过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胃肠功能恢复。(4)遵医嘱用药:尽早使用胃动力药物促使胃肠功能恢复可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出现。(5)检查气管导管气囊有否漏气,胃管是否置入过浅等。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心衰、低血钾等情况,注意对症治疗。
2.3 腹泻
由于体外循环导致胃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胃肠道粘膜水肿引起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腹泻情况。可通过更改配方奶种类或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腹胀频繁者,应暂禁食,遵医嘱使用肠道有益菌配合肠粘膜保护剂,并予静脉营养保证营养供给。同时,对腹泻患儿应注意做好皮肤护理,避免患儿肛周皮肤受损。
2.4 呕吐
全麻术后的部分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影响患儿营养摄入和进食,严重者会导致误吸,增加患儿感染肺炎机会[4]。出现呕吐的患儿,使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误吸,及时清理口腔内呕吐物;观察呕吐物情况;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患儿食欲,必要时使用解痉止吐药。
3 术后胃肠功能的维护措施
3.1 早期留置胃管
研究发现,在手术结束后送入心脏外科ICU时即留置胃管,并于拔除气管插管时一同撤除留置胃管的患儿其恶心、呕吐、腹胀及溃疡发生率低于未留置胃管的患儿。同时,早期留置胃管有利于对胃内容物的引流以及对其性状进行观察,有助于医生了解患儿情况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2 开放胃管
先心病患儿术后常规开放胃管,避免发生胃胀气,必要时实施胃肠减压。于胃管尾端接PE薄膜手套,自制成胃肠减压引流袋,此法便于观察消化道情况和收集胃内容物;在留置胃管过程中,未发生胃内容物逆流、堵塞、滞留等并发症,严重腹胀者立即采用胃肠减压方法可导致胃粘膜损伤,因此,宜采定时开放胃管末端引流以减轻胃内压力。
3.3 综合护理
婴幼儿拔除气管导管4~6 h后可以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开始胃肠道喂养;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术后第二天可以尝试胃管鼻饲10%葡萄糖液;有暂时性吞咽障碍的,用胃管喂养可以误吸,在每次鼻饲前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是否完全消化。王丽丽等[5]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即在传统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术后体位护理、早期活动护理和按摩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神经功能和胃肠功能恢复。
3.4 中医护理
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和护理以采用西医的对症治疗、护理多见。有研究表明,小儿推拿疗法、穴位敷贴以及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腹部按摩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中发现,按摩腹部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减轻腹胀情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4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趋于幼龄化。体外循环手术对胃肠道动力功能的损害主要与低温、缺血、缺氧和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更容易受到术中一系列因素的打击,引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胃肠功能维护成为先心病患儿术后护理重点工作之一。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的中医及民族医药特色,对于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维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陈爱民.幼婴患者胃肠道功能性疾病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29):126.
[2]董培青.体外循环损伤与保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4-142.
[3]刘玉玲,宋志英.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腹胀的护理探讨[J].新疆医学,2010,40(8):32-34.
[4]韦 靖,曾 玲.小儿心内直视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0(8):30-31.
[5]张丽丽.心内直视术后患儿胃肠道功能维护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研究,2015,21(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