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效果研究
2017-04-01陈忠萍项桂英
陈忠萍,项桂英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效果研究
陈忠萍,项桂英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30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平均抢救时间以及死亡率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急诊重症抢救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大大增加了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急诊重症抢救;效果
对于危急重症患者来回所,护理程序以及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最终的抢救效果[1]。现本文主要是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把具体过程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4±1.2)岁;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37.1±1.4)岁。我院收治急诊重症患者、自愿并参与本次调查研究者为本次的纳入研究对象范围;不愿意参加本次调查活动、精神障碍患者为本次的排出研究对象范围。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接受传统常规护理方法。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给予研究组展开护理,详细过程如下所述:(1)由急诊科所有医师以及护士共同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当接到急诊重症病人后,立即依据计划表严格开展抢救以及护理工作[2]。立即给予患者吸氧维持呼吸,并观察其神志、瞳孔情况,并使用心电图进行监测,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学样、心律、血氧饱和度等等)。同时,立即做好气管插管以及吸痰准备,并固定患者肢体,检查全身皮肤情况,留置并固定好导尿管,防止其发生脱落。(2)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做好术前用药和备皮工作,并留置胃管,定时监测患者,遵医嘱完成治疗、护理工作。(3)建立静脉通道,常规采血,对指尖血糖进行测定,并立即把标本送往检查。若患者存在失水、失血或者低血容量休克的情况,则立即深静脉置管用物准备好,同时进行拍片。(4)及时安慰家属情绪,让其耐心等候,并告知其各种具体注意事项,提高家属配合度,并指导其快速办理入院手续,填写入院资料,录入遗嘱,并通知药房及时送药。此外,对配液以及输液卡进行仔细核对,填写患者床头卡,并给其佩戴腕。向家属留取信息以及联系方式,并告知入院需遵守规章制度。整个抢救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每完成一项工作则立即填写标记,对于变异情况则要抢救后用文字解释说明,以此不断完善护理路径表,详细记录抢救时间。
1.3 效果评价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死亡情况,详细记录有关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抢救平均抢救时间为(51.3±5.0)min,死亡4例,死亡率为13.3%。研究组平均抢救时间为(38.3±5.7)min,死亡1例,死亡率为3.3%。组间数据对比,研究组的平均抢救时间以及死亡率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它主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路径表,并把时间作为横轴,把入院后各项护理流程、环节作为纵轴,合理分配工作,对于各项治疗、检查、护理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说明。该护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护理效果。然而,在采用该护理模式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前一步骤实施的效果,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护理路径,以此不断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建设[3]。
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平均抢救时间以及死亡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于急诊重症抢救患者来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该护理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1] 孔超萍,王芸香.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思考[J].当代医学.2015,23(14):990-993.
[2] 单春剑,李培培,夏家爱.临床护理路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11(20):114-116.
[3] 张 璐,陈 丽.急诊重症抢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5,18(07):117-119.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
B
ISSN.2096-2479.2017.05.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