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沾冬2号冬枣改接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7-04-01许元峰刘霄张小娣边昭旺

落叶果树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草枣园冬枣

许元峰,刘霄,张小娣,边昭旺

(1.滨州市林业局,山东滨州 256618;2.滨州市滨城区园林工程处)

沾冬2号冬枣改接表现及栽培技术

许元峰1,刘霄1,张小娣1,边昭旺2

(1.滨州市林业局,山东滨州 256618;2.滨州市滨城区园林工程处)

通过改接沾化冬枣沾冬2号新品种,采用套袋、生草、肥水一体化等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冬枣品质。沾冬2号的产量、品质、硬度、含糖量以及生物学特性等各项指标都远超过普通冬枣。推广绿色沾冬2号冬枣良种栽培模式,是提高冬枣商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沾冬2号;改接;套袋;栽培技术

沾冬2号枣[Zizyphusjujuba‘ZhandongErhao’]是沾化冬枣的一个变异新品种,是无刺枣树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品种,人们习惯上又叫它“短枝冬枣”,2010年被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在山东省沾化栽培。沾冬2号冬枣果大,皮极薄,核小,汁多,肉质细嫩甜脆,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像算盘珠),果面颜色偏绿,外形漂亮,平均单果质量22g,最大4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是普通冬枣的1.3倍(表1),果实硬度8.95kg/cm2,质地细腻,可食率97%以上,每100g鲜果含维生素C333mg,枣果10月上旬成熟,2015年套袋冬枣每千克单价100~200元,且供不应求。笔者总结介绍了冬枣大树高接换头嫁接沾冬2号 新品种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供生产者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沾化区古城镇北耿村耿志忠冬枣园始建于2006

年,株行距为3m×3m,2010年改接沾冬2号冬枣新品系,2013年2月被确定为滨州市果树站的农村工作联系点。枣园面积0.8hm2,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立地条件复杂,土壤类型以滨海潮土和半砂壤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0.25g/kg。潮土砂壤贫磷,潮土粘壤贫氮,粉砂壤贫氮和磷。0~20cm土层有效养分含量较高;土壤含盐量1.5%~3%,pH值7.1~8.2。年平均降水量661.8mm,平均气温13.6℃,平均日照2482.3小时。枣园因长期采用清耕制、主施化肥等管理措施,致使该园土壤肥力下降,冬枣品质低劣,经济效益较低。

为提高冬枣品质和效益,培育先进典型,改接后在该园重点推广了自然生草、水肥一体化技术,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采用透气、透光性强的新型无纺布冬枣专用果袋,冬枣在袋内自然着色,控制每666.7m2冬枣产量650kg,冬枣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

表1 2010年改接沾冬2号后第2年性状指标对比

注:沾冬2号和研冬3号为2010年进行改接,普通冬枣为2010年进行重剪截。

2 改接方法

嫁接时间为2010年4月12日至18日,枝条萌芽前。

2.1 接穗采集与储存

接穗材料采自沾化区古城镇油坊村,结合春季修剪,采集沾冬2号冬枣当年生芽体饱满的健壮枝条作为接穗材料,采下后及时将接穗剪口封蜡,贮藏在湿沙或湿锯末中,并用塑料袋裹好,放置于0~5℃恒温保湿保鲜库内贮存。

2.2 改接方式

采用春季枝接方式进行多头高接。嫁接方法为劈接法。选用5年生的普通冬枣树作砧木,每株冬枣树高接3~5个结果主枝。

2.3 接后管理

①接后除萌。嫁接后会在砧木的主干和主枝上萌发出很多芽,消耗树体大量营养,影响接穗成活率,因此,须多次及时除萌,一般成活率在95%以上。②接后解绑。嫁接1个月后,当接穗芽成活并长到7~10cm左右,需要及时解绑,用刀具把绑扎劈接接口的薄膜割断,并经常抹除砧木树体上的萌芽,保证沾冬2号冬枣枝条正常生长。③接后绑缚。当沾冬2号冬枣新梢生长到30cm时,须及时绑缚固定于竹竿或结实的棍棒等支柱,将长约0.8m~1m左右支柱绑缚固定在砧木接枝上,预防大风将沾冬2号冬枣新生枣头枝条刮折或劈裂,导致接穗死亡。④摘心。生长旺盛的沾冬2号冬枣新枣头枝长到0.8~1m时,须及时摘心,促使枝条强壮,尽早结果。

3 整形修剪

3.1 培养树形

改接后的沾冬2号冬枣,树形一般选用自然开心形,当新枝长至0.8m~1.0m时进行摘心。改接的冬枣树不行定干,只是在萌芽前将枝条用绳拉成与地面近平行,以减缓生长势,增强中下部养分积累。

3.2 初果期修剪

此时的修剪是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关系,逐年转向以结果为主。要培养出各类结果枝组,通过对骨干枝头短截,继续扩大树冠直至达到要求。

3.3 盛果期修剪

沾冬2号冬枣的结果枝是脱落性枝,花芽随枣吊生长而不断分化,且花量大,不必考虑结果枝的培养与调整,并适时抹除原生普通冬枣树干及枝条上的萌芽。一般情况下枣树没有大小年,只要树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便可做到立体结果。

4 加强土肥水管理

土肥水管理是基础,沾冬2号冬枣的枝叶生长与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同步进行,且花量大、花期长,需营养较多,加强土、肥、水管理尤为重要。

4.1 中耕除草,松土保墒

实行清耕制枣园,可在早春或秋末深翻一次土壤,耕深20~30cm。每年多次中耕、除草、松土。中耕深度6~10cm,对树下萌生的根蘖苗及时清除,以节约养分增强树势,保持枣园清洁,土壤疏松,通透性良好,同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4.2 秋施基肥

秋施基肥应在10~11月进行,在此期间越早越好,因为早施地温较高,有利于肥料腐熟、分解,根系处于活动期,伤根易愈合并发生新根。2~4年生每株施农家肥(腐熟鸡粪和牛粪)30~50kg,5~7年生株施50~70kg,8年生以上盛果期树每株施100~250kg,掺入过磷酸钙1.0~2.0kg 。

4.3 追肥

在枣树生长发育时进行,以化肥为主,根据枣树物候期需肥特点,一般1年进行3次。第1次在萌芽前(4月上旬),第2次在开花前(5月中、下旬),第3次在幼果膨大期(6月下旬到7月旬)。

4.4 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即叶面喷肥,为补充营养,每年叶面喷肥3~4次,可喷0.3%~0.5%的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喷加0.3%的尿素和腐殖酸加富硒肥等混合溶液。

4.5 枣园生草

为了更好地提高冬枣品质,生产绿色有机沾冬2号果品,减少使用高毒农药次数,我站推广了“上树下草”的间作模式,实施枣园生草技术。即以枣主干为中心,利用枣树行间土地采用自然生草模式,在枣树行间保留低矮、根浅等自然生长的杂草(如蒲公英、荠菜、地黄、马齿苋、车前子等矮化草类植物),去除高杆、根深的恶性杂草(藜、刺儿菜等),每年刈割2~3次,并将割下的草物覆盖于树盘处。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含量,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为生产优质冬枣打下了坚实基础;既均衡了枣园地表温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达到了有效控制冬枣病虫害效果。

4.6 肥水一体化

每666.7m2投资900元,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施用水溶性肥料,实现了节水60%、节肥50%、节省人工50%以上,提高肥效1倍以上。主要使用时间在萌芽前、幼果膨大期及封冻前,平常结合需水情况可多实施2~3次,切忌在盛花期灌水,否则会造成大量落花,坐果率明显降低。

5 提高坐果率

沾冬2号冬枣坐果率较低,为了提高坐果率,作者在多年实践中进行了多次试验,比较有效的3种方法:①花期喷赤霉素。6月上旬盛花期喷85%的33mg/kg赤霉素溶液,可减少落花,明显提高坐果率。②喷0.5%的硼砂。在盛花期喷施0.5 %硼砂和0.3 %的尿素混合液,可以促进花粉管萌发,提高授粉、受精率。 ③环剥。也称为开甲,开甲时间一般掌握在总开花量不超总量的30%左右为最佳,并注意勤听天气预报,做到开甲期间或开甲后3天内无雨最好。砧树在改接沾冬2号冬枣的第2年新枝条开花盛期,于原砧树主枝上开甲,宽度约0.5cm,将树皮剥去1圈,深达木质部。在改接沾冬2号冬枣的第3年,于枝条上环剥,幼树、弱树要剥窄些,宽度0.3~0.5cm,旺树、粗枝可稍宽些,宜在0.3~0.6cm。每年环剥的位置从下而上,交替、错开。通过开甲措施,可阻止树冠上部营养往下运输,树冠营养积累可促进枣果实发育,提高坐果率。 开甲后5~7天开始,每隔5~7天对甲口喷(抹)1次杀虫剂,可选用敌百虫或氯氰菊酯等药物溶液,抹3~4次,以防治甲口虫危害。若开甲后20天仍未见甲口有愈合迹象的,此时需及时用赤霉素涂抹甲口,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好,以后定期检查甲口的愈合情况,并及时清理薄膜内的甲口虫,9月底前要解除甲口上的薄膜,并彻底清除薄膜下的甲口虫。

6 加强病虫害防治

6.1 物理防治

采用多形式防治措施:如防虫网、粘虫胶、黑光灯、性诱剂等,合理利用天敌。

6.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尽量使用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危害冬枣的病虫主要有绿盲蝽、枣瘿蚊、红蜘蛛、枣尺蠖、枣锈病等,在萌芽期和生长期喷5%丁烯氟虫睛1500倍液防治绿盲蝽,在萌芽后展叶期喷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防治枣瘿蚊,在芒种前空气干燥时开始喷5%的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防治红蜘蛛。枣尺蠖可于萌芽前在树上喷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杀死越冬虫,6月底、7月初喷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杀死枣尺蠖幼虫。6月上旬开始,梅雨季节来临之前,每10~15天喷1次70%的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或75%的百菌清600~1000倍液,连喷3~4遍,交替使用,可有效防治枣锈病。

7 推行冬枣无纺布套袋与地面覆盖

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采用透气、透光性强的新型无纺布冬枣专用无污染果袋,冬枣在袋内自然着色,果皮鲜亮,口感品质大为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无纺布地面覆盖,能有效防止树盘处杂草生长,促进枣树根部呼吸,降低土壤温度,改善果园小气候环境等。在冬枣丰产示范园中应用以上技术,沾冬2号冬枣当年改接,第2年结果,每666.7m2产冬枣530kg以上,按近几年平均价格每千克40元计算,产值达0.8~1.2万元;改接第3年666.7m2产量700kg,产值2~3万元。2015年,该园套袋冬枣每千克售价100~200元,供不应求。同年,该园冬枣在第七届“林茂杯”沾化冬枣大赛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2016-08-04

许元峰(1970-),男,山东滨州人,农艺师,从事林果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E-mail:15505439657@126.com

S665.1

A

1002-2910(2017)02-0041-03

猜你喜欢

生草枣园冬枣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会翻身的长生草
延安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