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将“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有效植入育人体系
2017-04-01吴克勤佘林芳何海霞
吴克勤 佘林芳 何海霞
摘 要 在“90后”一代已成为高校学生主体的现实情况下,思政理论課教学改革应围绕有效帮助广大学生向自身政治生命体内不断注入并形成“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的重大问题积极展开且有所作为。实践中,应着眼于全校育人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之间形成联通、互动;努力创建与人才培养体系相匹配的校园廉洁文化体制和机制、育人环境和氛围,进而形成最广泛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平台。应着手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授课方式的改进方面实现“三个转变”、在深化和拓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方面,搭建“三个平台”、在实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方面,坚持“三个结合”,进而把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等共产党人优秀的“DNA”实实在在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 高校德育 教学改革 思考
Abstract In the reality of 90s gene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around the major issues effectively help the students to their own political life in continuous inje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lean gene "and" anti antibody "actively and do something. In practice, we should focus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cheme, China Unicom,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fforts and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trive to create a campus culture of integrity system and mechanism, system mat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most widely.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eaching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three transformations", to deepen and expan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carrier, to build the "three platform", in the realization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ay, insist on "three combination", and then put the seeds of faith the spirit of the pedigree, winning the outstanding communist party password "DNA" literally handed down.
Keywords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hinking
就生物学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故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和决定生物本质属性的根本因素。人体抗体,本质上属于一种蛋白质,它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比如外来的病毒、病菌),形成复合体,然后由吞噬细胞将其吞噬或者其它的手段将其分解,从而达到保护人体的功能。为了阐明笔者的根本观点,权且将上述生物学的概念引用至政治层面,借以论证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下列思考:
1 “90后”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聚焦点
古往今来,“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有之,不足为怪。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腐败的各种不同认识和表现,无不折射出根治并铲除这一社会毒瘤的艰难与曲折。一方面,腐败现象不得人心,为人民大众所不齿,腐败者已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另一方面,腐败行为时有发生,为一些人所趋之若鹜,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前腐后继”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已经成为共产党坚强执政和人民政权持续稳定的重大威胁,因此,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重要且必要,复杂并艰巨,任重而道远。
高校承载着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学子肩负着成为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栋梁的社会责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把广大“90后”带入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就其年龄而言,当2020年到来时,他们将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的首批建设者,当2050年我国跻身中等发达国家之列时,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各层面的精英都将从这批人中产生。他们能否经受社会实践的磨练?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包括有无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强弱在内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尤其是作为新形势下教育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不断成长、成熟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须把工作的焦点聚于“90 后”且有所作为,把全部的功夫用于“90后”并有所建树,此乃势在必然,势在必行。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反腐倡廉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劈波斩浪不断前行,取得终极胜利,关系到日后支撑祖国建设和发展大业的精英和骨干们将把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何处的大问题。
2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形成联通和互动,以增强大学生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的功能
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性、人文性、育人性和持续性的特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应该与之形成联通和互动,通过着力构建校园廉政文化,形成浓烈的育人环境,从全校层面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的总体功能。
一是立足创建与人才培养体系相匹配的校园廉洁文化育人氛围,不断培育大学生的廉洁基因。每一个现代文明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完成人生重要时期的德行提升、知识储备、技能提高等关键任务。所以,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及其廉洁教育对每一名大学生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其是什么学科,什么专业的,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的熏陶,学校必须为其开设一门特殊课程——一门对他们能够产生特殊影响的课程。这门特殊的课程,应以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及每位教师的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循章管理而成为莘莘学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廉政示范之楷模为载体,对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完成这一要求,必须要立足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把廉政文化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教师、党员、全体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对违法乱纪的行为严惩不贷,提高师生对腐败的认识和对党与政府的信任及对伦理道德价值的评判标准。这也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这个过程是受教育者廉政基因和反腐抗体得以形成的基础条件。
二是寓廉政文化于洁净和谐的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环境,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廉洁基因。在高校里面,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校园环境及文化对廉政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廉政文化产生良好的效果,就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学校要以廉洁教育为基础,结合校园实际情况,突破现状,挖掘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在学校宣传栏中悬挂一些科学家、学者的画像,张贴相关的格言警句等,由此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洁文化环境,并按照《党章》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比如当前海口市正在全面实施开展的“双创”(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就是一个极好的契机。通过校园的硬件建设,始终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高效和廉明。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打破以往的格局,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廉洁基因的过程中,营造清新纯洁的政治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和社会调查、收视反腐警示录像等途径,使廉洁教育的内容时效化、形式多样化、效果立体化、制度常态化,寓实实在在的廉政文化于洁净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浓烈环境氛围中,更使学生们无论从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中接受的知识抑或校园里感受的知觉,均能形成高度的一致。这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生长点,更是莘莘学子们增强自身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三是在全校层面构筑规范有序的廉政文化体制和机制,不断筑牢大学生的廉洁基因。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按照《高等教育法》有关规定,紧紧贴近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有序展开。就高校而言,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要立足全校实际,建立党委、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干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组成的廉政文化建设班子,并抽出专门时间和精力围绕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研究以育人为中心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帮助广大学生筑牢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方面,突出发挥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优势,通过建立学生文明督导队和监察队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要注意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成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两者形成有机的联通和互动。过程中要强化督导,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并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促进廉政文化建设深入且长效地开展,使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沐浴在勤政廉洁的朗朗校园生活之中,受其熏陶,强己因子。
四是实现校园与社会互动,形成最广泛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固化大学生的廉洁基因。高校不是孤岛,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在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同时,还必须与社会形成互动,形成合力,以拓展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平台。高校要加强宣传工作,扩大廉政文化阵地,以校广播站、新闻网、校报校刊等为载体,定期开展廉政勤政典型事迹宣讲。要主动争取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创设健康的廉政文化外部环境。同时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高消费娱乐场所的治理整顿。要将组织学生参与青少年维权活动、参加廉政文化采风主题活动等诸项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于校园与社会的长效互动之中,增强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全面合作,有计划地用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腐败案例来警示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他们尊重真理、尊重规律,按规律、规矩办事,踏实、认真做事,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在自身的“骨子里”不断注入和形成 “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强烈意识和自觉性,做一名有涵养、有品位、有责任、重廉洁、敢担当的高素质公民。
3 高校思政理論课教学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通过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往大学生的政治生命体注入廉政基因和反腐抗体
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而言,其无疑是为大学生政治生命中注入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的主渠道。应该在持续推进自身教学改革中,努力调整和纠正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和诟病,进而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努力在授课方式的改进方面实现“三个转变”,通过恰如其分的教育引导,增强大学生内心“不想腐”和“不愿腐”的“抗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改革中注意下列三点:一是将既往“全面系统的泛泛讲授”,向“设立专题且突出重点的讲授”转变;二是将既往“单纯理论演绎式的授课”向“理论联系实际且注重案例剖析式的教学”转变;三是将既往“注重知识传授型讲学”向“注重育人实效型的教学”转变。
现行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中,无论是《基础》抑或《刚要》,无论是《原理》还是《概论》,围绕“廉洁”和“反腐”的问题,都有相应的篇幅和专门的章节。如果我们设立《廉洁与反腐》这一专题,并将之贯穿于大学阶段的全部教学过程,同时能够集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全部相关内容于一炉,分别从道德、法律、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说理和论证,那么展现给广大学生的将是何等生动而又深入的教学场景和教学效果呢?当然,此举对于思政理论课自身的教学改革而言,就不是小敲小打式的“修补定”了,它意味着对现有教学体系和内容的调整、充实和重组,对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创新和革新。对此,我们应该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智慧,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终极目标上,解放思想大胆尝试。通过有效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变,那么,广大学生在以思政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经过持续而有效的教育引导,其内心深处“不想腐”“不愿腐”的正能量因子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势必与日俱增而形成深深的烙印。
其次,要在深化和拓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方面,搭建“三个平台”,通过实践的体会和感悟,增强大学生思想深处“不敢腐”、“不愿腐”的抗体。高校思政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中若一味地“满堂灌”,效果势必事倍功半。现实中,尽管许多授课教师都能精心备课,专心讲述,做到了入情入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但事实上仍然很难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认同并接受我们原本想要灌输予他们的那些道理。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些必要的环节和形式,进而没有能够达到对学生在接受正确理论过程中所产生疑惑的及时释疑和有效解惑,以致常常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心里烦躁的现象,长此以往就容易对课堂教学产生“如同嚼蜡”和“隔靴挠痒”的概念。因此在围绕“廉洁和反腐”这等专题的教学时,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切合当今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提高教学实效出发,不断在课堂教学的内外,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平台,以拓展教学效果、延伸释疑解惑途径。比如搭建“课堂对话交流平台”——提倡师生之间乃至学生互相间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关键问题和核心内容展开及时的讨论交流,以致冲破某些思想壁垒,通过不断的辩论和思想交锋,实现川流入海、殊途同归,最终将广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知层面。再如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在“廉洁和反腐”专题教学中,可以选择校园文化建设的某些内容而有机地融入进去同步开展,比如党内的反腐倡廉专项活动或专题教育或主题活动等等。如果能够经过周密的研究和部署,将“廉洁与反腐拒变”专题与现实中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有机结合,融会贯通,那么广大学生接受的相关教育将比较原本单单从课堂上所能掌握的道理生动得多也深刻得多,其结果在围绕“贪腐”的问题上,他们思想深处“不敢腐”的抗体势必得到提升和强化。第三,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思政理论教学应该着重解决好主观见之于客观的问题,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事实上,我们在课堂上讲述了诸多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等诸多理论,只是完成了整个教学环节的第一部分,接踵而至的应该将学生们带入对于理论知识直接的感知和体验的阶段,落实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应该安排在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平台中完成(比如海口经济学院在海口市监狱、海瑞纪念馆等单位建立的大学生思政理论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等)。如果能够将学生们带进关押着贪官污吏的高墙深院,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场景中实际看看、听听那些职务犯罪分子的忏悔录、思过篇,使他们真切地感悟到腐败对于当事人自身的法律责任形式及其严重后果,并在其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进而将腐败犯罪的成本和代价这笔账牢牢地铭记于心中。如此一番从理论到现实、从老师口中听到的,到监狱实际看到的,在他们头脑中无疑注入了抵御腐败的预防针,对于帮助莘莘学子建立其自身的反腐抗体必将是有助的、有效的。
第三,要在实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方面,坚持“三个结合”,通过理性思考和行为操练,增强大学生内心“不能腐”的自律抗体。
任何工作,只要形成合力,就可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收效。围绕提高思政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改革,一是须坚持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实践中,高校的思政理论教学应将党团组织用来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的主阵地之党校和团校的资源统筹起来,且在帮助学生不断建立、强化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的问题上,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分工合作的统一体。比如在教学内容上互为补充,以避免重复和雷同;在教学进度上互相同步,以形成不同阵地围绕相同目标同时发起进攻的“同震共鸣”效应。二是须坚持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之间的有机结合——目前,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规范学生校园生活行为,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在将“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有效植入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而言,是思政理论教学工作必须主动占领并牢牢掌握的一块阵地、一柄抓手、一个切入点。公寓文化建设、文明寝室创建、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等等,都可以将“廉洁”和“反腐”的内容有机地注入其中。三是须坚持思政理论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有机结合——力争把“法学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成为思政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将其开展的专题活动纳入实训内容。比如在“模拟法庭”、“以案说法”、“校园110见习”等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中,有机地引入相关反腐倡廉为内容的专题,在老师认真指导、同学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努力下,以寓教于乐的途径,实现潜移默化、育人心田的作用。当然,作为教学改革,学校可以对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完成具体实践实训作业的情况,给予认定学时、评定成绩,经累计达到相应规定要求的还可以授予学分,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灵活机动、积极有效的思政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协调配合相得益彰的工作局面。实践中,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偏差,尤其应该注意通過建章立制规范教学改革行为,固化教学改革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同志说过“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下转第66页)(上接第56页)现实。”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胜一切困难、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是信仰的种子、制胜的密码,是优秀共产党人的“DNA”。“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应该说高校的整个育人体系尤其是思政理论教学工作,在帮助广大学生注入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的问题上,承载着责无旁贷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L芟钅炕穑?013年海口经济学院《“廉洁基因”和“反腐抗体”有效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探索——关于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项目编号:hjyj201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