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017-04-01邢海晶

学理论·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邢海晶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然而伴随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特定对象、客观条件都发生了遽变,这对高校育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只有秉承供给侧改革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具体对策如下:一是以供给侧改革教育理念的确立为前提;二是优化供给内容,在自由竞争中占据信仰市场主流;三是注重供给方式现代化,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全方位供给格局;四是营造良好的供给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32-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其中隐含了两个主体,即大学生和教育者①。而进入到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逐渐成熟,这一点已经为学术界所公认。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也要在尊重大学生核心价值信仰选择权的基础上来实现。特定教育对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信仰选择又时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创新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要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在信仰层面的思想碰撞与交流而最终实现价值共鸣的过程。正如张耀灿所解读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内涵在于:“在交往实践的意义上,只有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发生了实质性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真正有了双方创造性、能动性的显现,我们才能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是以信息为媒介的双向互动。谁掌握了信息资源优势并有效控制信息传递的过程,就将占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的确在信息资源和信息传播过程控制两个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所以,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最为简单的灌输方式,在没有其他变量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行之有效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传媒技术的进步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社会性后果。其社会性后果在于网络直接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资源垄断和过程控制权,从而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结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也随之失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30.4%,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20.4%,大学生上网时间达31.7小时/周。由此可见,大学生已进入网络化生存状态。而网络互联即时的特性决定了在网络中获取信息資源的便捷性和无限性。而且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得信息发布者几乎是以零成本的准入门槛参与网络信息传播。在网络面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垄断不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在信息资源占有上处于平等状态。就网络信息检索技术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大学生还处在信息资源占有的优势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资源占有优势被打破的同时,其对信息传播过程的控制权也随瓦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基本上是有限信息资源在有限连接中传播的。从信源信息发出经过信道而至信宿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信源处的信息资源,当信源中出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的信息内容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直接将其屏蔽,而不让其进入信道对外传播。然而,网络技术却改变了这一切。网络技术使信道实现了无限扩容,网络的超链接能够同时将无限个终端连接在一起从而编织起一个虚拟空间。而无限个终端都是信息源,能够向网络虚拟空间中投放信息。在此情况下,以往控制信源和信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归于无效。而网络技术在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信息资源和信息传播过程的垄断控制的同时,也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核心价值信仰选择自由,大学生也更倾向于理想信念的自主选择。原因在于,进入到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逐渐成熟,这一点已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理想信念的自主选择则是大学生在最高层次上对自己独立的主体性之确证。在此种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有效的条件已然被网络打破,而教育面对的网络化趋势又不可逆转。因此,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从当下的情况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转变成为关键。

二、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词。从国家宏观层面分析供给侧改革概念,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思维同样适用于当前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就是从供给侧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整。

1.以供给侧改革教育理念的确立为前提。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教育者首先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调整。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对信息资源和信息传播过程的垄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被直接置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而且在主—客体教育结构性认知作用下,灌输式教育方式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方法选择,并且在条件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对大学生采取灌输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行之有效的。然而,新的变量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供给侧的教育者认知则必须与时俱进。现代教育条件下,尤其是网络打破了信息资源和信息传播过程的控制之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教育者们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教育结构关系定位,而以更为开放平等的主体间定位来认识自身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做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在供给侧改革思维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升自身“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整体水平和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学生辅导员、学生管理和服务部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相互统筹协调,在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互动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2.优化供给内容,在自由竞争中占据信仰市场主流。经济学认为绝对垄断下的市场缺乏活力,自由竞争能够刺激经济社会的发展,释放改革创新的驱动力。以上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当信息资源和供给都被垄断之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信仰是在灌输下被铸造出来而非自主选择的结果。而网络出现将信息资源和供给垄断打破,赋予了大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大学生在进行价值观选择的过程中,不仅会思考各种形态的价值观内涵的科学性,而且也会验证价值观的实践意义,评估价值观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解释力。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教育者不能因为所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而疏于价值观的解读以及运用价值观对社会问题的实践性回应。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科学性的解读与实践性的示范相结合,避免重复投入、同质化、低端化、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挖掘力度, 打造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精品,实现教育“产品”的“优库存”,提高教育实效性。通过优化供给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自觉的信仰选择,成为自由竞争的价值观信仰市场主流。

3.注重供给方式现代化,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全方位供给格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供给在课堂和课余实践。然而,当前高校课堂教育早已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课余程式化的实践教育也很难吸引大学生深度融入而收效甚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到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学生已然习惯于网络化生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夠在网络中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投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善于运用议程设置等网络传播理论,在网络中通过话题引导将网络社会舆论环境建设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场。同时,要有超越于网络的宏观视角,在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高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网络只是为承载各种价值观的信息传播提供了路径。然而,只有在信息认知和实践验证双重作用下,人才能够形成坚定的价值观认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在网络中提供正面的核心价值观信息,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而且还要设计如暑期实践、志愿服务、挑战杯比赛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实践项目,以扎实的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通过贯通网络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全方位供给格局。

4.营造良好的供给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环境保障。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网络的匿名性和超链接特性却直接恶化了网络环境。部分媒体为了抢占网络市场份额,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赚取点击率,甚至不惜炮制虚假信息,在网络中刻意制造、传播谣言并采取全覆盖式的信息投放。面对网络信息的无限供给,大学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困扰,其中一些非主流异质性的意识形态夹杂其中,直接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空间环境,从信源上肃清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各种噪音,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7.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