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异化中人异化的生态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7-04-01郭炜忠
郭炜忠
摘 要:当今消费一词受到学界普遍关注,消费观的盛行必然借助于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渐渐产生变化,此变化亦是把双刃剑,促进并保障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现代人生活的主要迷惑就是把满足等同于消费,从而造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消费异化的影响波及范围甚广,大至世界生态问题,小至人的劳动生活,因此,应高度重视消费问题,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消费异化;生态环境;劳动满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072-03
当今社会中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以多种方式时刻冲击着人的思想和生活,也正因为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通过消费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基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和劳动异化理论,马尔库塞看出了经济领域中消费的异化现象,提出了关于消费异化的概念,他认为原始消费旨在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手段,但现代人生活的主要迷惑就是把满足等同于消费,这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对物质的极端尊崇,从而导致社会的奢靡浪费之风,可见消费异化导致了人的价值取向错位,对社会对人都有极大的危害性。
一、人置于消费中的异化表现
(一)消费意识的异化
原始消费主张人应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自身需求,适度购买合适的商品和服务。但由于人类需求的文化性和生物性,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在仅限于自身需求,即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逐渐追逐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与这种消费主义相伴而行的是拜金主义日益猖獗,人们在不断消费中不仅能感受到物质的满足,并且还能获得某种象征性的满足,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放在第一位,而是更注重占有商品的满足感和享受服务的成就感。攀比性消费和时尚性消费是人们消费目的异化的具体形式。如从苹果手机打入市场时,人们便不惧其昂贵的价格和是否實用的使用价值去争相购买,攀比购买苹果手机的背后是因为拥有这一手机不仅能带给他们提供先进的通信设备,而且能够象征自己的经济实力,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买不起这样的手机会低人一等[1]。这种现象在马尔库塞看来属于虚假消费,人们使用手机的本来目的是及时地与他人沟通,然而目前却成了炫耀的工具,而且正是这些其他用途才是人们购机的主要目的,可见,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技术和消费牵着鼻子走,正是这样,出现了过度消费比节俭消费更好的假象,受虚假目的和需求的诱惑,人们出现了“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最终结果造成了两方面的危害,即人的空虚、分裂、失去自我和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消费行为的异化
消费者是通过消费行为表现使消费对象满足其自身需求的,消费行为的原始含义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然而,消费异化的表现超出了原始消费行为的范围,严重破坏了消费者、消费品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由于受到消费异化行为的影响,弗洛姆的“拥有”财物和“是其所是”的生活态度也逐渐变成了仅为购买商品符号消费的单一模式,人们还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转变成“我欲故我是”的消费信条,这种行为在给经济生活造成负担和给大自然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是人本身形成分裂的自我,即无法形成人格同一性,具体的表现形式是“自恋”和“恋物”的病态消费行为,自恋是对自身的容貌、品行等的爱慕而获得某种欲望的满足式心理状态,恋物则是通过消费行为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被迫消费,从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前者是将自我和他者完全割裂,使自我故步自封,永远无法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后者是将自我完全等同于他者,完全否定自我,且受控于他者。人们本该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人,但大多数人理财意识淡薄,不能合理掌舵自己的消费之帆进行合理消费,在生活中,盲目消费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不仅购买了许多对自己毫无价值与用途的商品,而且,巨额开销也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例如,很多人去别的城市或国外旅游,看到某些国家从未见过的消费品或某些相对廉价的奢侈品,没有考虑自身经济条件和商品的实用度肆意购买;或是羡慕他人财物,希望自己得其同款,以显自身未低人一等,从而攀比购买。这些消费行为均表明人们不能合理处理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即不能独立适度地进行消费行为,在奢靡消费中自我的独立意识逐渐丧失。
消费是当代人的生存方式之一,需求亦是人自身的本质特征之一,通过消费和需求,人自身可获得生活中的自由。但消费异化背离了人的本质需求,也并非可以使人真正获得自由。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异化同时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为异化了的消费行为会产生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垃圾,使人与自然矛盾日渐尖锐。可见,消费异化实质上是破坏自然环境、控制自由人的生态陷阱。
二、消费异化是自由人的生态陷阱
(一)消费品与人的生理机能的冲突
人在虚假广告、盲目攀比的异化消费中盲目体验其所带来的服务,然而有些消费品或服务跟人类自身的需求和生理结构并非吻合,比如,经济条件不错的人们不注意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健身房锻炼过度等等,这些过度消费对人的身体造成如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等许多“文明病”的产生,看似图一时之兴,却带来终身遗憾。消费过程中的人应该是有感情、有意义的消费主体,而不是依附于消费品的奴隶。消费异化便是将满足消费者的自身需要变成了单纯的消费经济增长服务,外在的某些力量诱惑着消费者进行消费,这种由“自律”变成“他律”的消费行为使消费者失去真正的自由。正如,某些广告宣传某商品或服务可以使人们享受如此这般的待遇,看似花钱消费便可得以身心放松,实质是消费者被消费所支配、被生产经营者所支配,某些消费者想通过高档消费来享受高档服务,来展现自己的地位与身份,因而消费者也被自己的消费所支配。可见,消费者的主体地位逐渐丧失,并沦为毫无主观能动性的消费机器,所以,想向的美好画面恰与现实相反,想向的享乐自由的画面实际上是消费者被商品和服务所控制的实质[2],弗洛姆认为“消费在本质上是人为刺激起来的幻想的满足,是一种与我们的真实自我相异化的虚幻活动”。在现代消费生活中,消费者也逐渐沦为商品和服务的依附品,已无自由可言。在消费社会中,人变成了失去个性的人和贪婪的自我,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异化消费环境,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在丰富物质生活的背后是自由人被束缚的痛苦实质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二)消费异化破坏着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当今社会中物质需要是用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的,而精神需要是人区别于动物特有的,它是用来满足人文化需求、意识需要的高层次需求。在生活中,物质资料用于满足物质需求,但精神需求来源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中,物质资料琳琅满目,人们选择范围也随之扩大,但过于丰富的物质资料也是异化消费的罪魁祸首之一,看似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商品与服务,实则不然。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人类合理的行为才是自由的并且自由的程度决定于行为合理的程度。倘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遵守消费的客观规律,人们也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说,消费的异化是一种放纵、无节制的生活方式,是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行为,实质不是解放人类而是使人们深深陷入深不见底的生态陷阱中。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意识的能动性越来越强,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毫无节制、随心所欲地消费、乱扔废弃物,例如,追求时髦的衣服已成为当代年轻女性的一大特征,然而适度的购买、合理的消费才是正常合理的生活方式,倘若不加节制地购买奢侈品,不仅会让衣服大量堆积,还会将不穿的衣服当垃圾处理掉,这个时候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必要的损失,也造成了环境垃圾的堆砌。与此类似的还有食物的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高水平消费并未使人们感到高度的自由和快乐,根据卫计委的统计调查表明,中国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外国。综上,消费异化亦是导致人们意识世界空虚的元凶,亦是自由人试图享受自由生活的生态陷阱。
三、劳动满足生活方式的提出
单一的生产模式只会造成单一的消费方式,即只重视商品交换价值而忽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很明显此生活方式只会无限开采环境中的有限资源,只会使人盲目消费且如行尸走肉般生活着,倘若要将单一生产转化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产,消费者需从自身转变消费观念,并且作为消费主体和社会主体的消费者,理应从自然中获取使用价值的时候需同时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作为消费者应把消费核心放在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上,现代人在购买某种商品时的某一误区是把其看作可以囤积和可以不断增值的财富,所以为避免这种占有式个人主义的存在,为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为维持生态的稳定性,作为消费者要学会分享式消费,例如,许多大学生在毕业答辩之后会将自己的笔记或专业书籍低价卖给需要它们的低年级学生,因此出现了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跳蚤市场”和“二手书市场”的现象,由于这种分享式消费的存在,剩余的商品得到了循環利用,尚未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消费品使用价值的再循环,也使消费者在低价购买消费品时更多是关注其使用价值而不是单纯的商品交换价值[3]。本·阿格尔认为,人们也许最终不是根据量的消费(多少商品)而是根据质的消费(好的文化、艺术、精神的享受和实现)来确定幸福的。由此可见,现代生活中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贯穿于物质消费中,人们需要凭借社会交往、文化传播等方式来求得满足。这是要求人们从单纯的物质消费中摆脱出来,强调劳动者应得的权利与义务,将劳动所带来的满足融入物质消费生活中去,这样一来,既能缓和消费异化带来的单一化理念,也能使劳动者在消费活动中享有同消费者一样的平等待遇,并且为解决消费异化中人的异化问题,可以试图将另一种的生活方式植入广大消费者的脑海,力图使消费者也参与某种劳动,以劳动满足来代替某种过犹不及的消费模式,例如以上提到的二手书市场,将自己消费过的产品自己动手再加工再供其他消费者使用,这样一来,起初的消费者就在某种阶段转变成了劳动者,自给自足的同时与人方便,无形中形成了另一种满足方式,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出发来看,人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能力可以不同程度地带给人不同形式的满足,唱歌、运动、学习等形式倘若以适当形式展开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同理,如果把某一行为过度展示则会产生消极后果,正如老子所讲的反者道之动是一个道理,如将消费行为过度化,很明显会导致人的异化和生态的破坏,所以我们旨在将这种单向度模式多向度化,例如,将消费与劳动相结合或将人的消费满足与劳动生产相融合,其优点在于人们可以在某生产劳动中发挥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创造性劳动的驱使或对某商品再加工的动力,可以使人们的内心得到另一种的满足,即产生了所谓的劳动满足感。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此劳动生产是某种自主性创造性的劳动生产,非马克思所指的异化劳动,且此劳动生产是人们生活的某种目的而不是为了劳动而劳动的手段。
文末,大胆设想,在未来的某时段,可以实现消费者和劳动者身份平等、待遇等同的境况,在某些劳动生产中可以适时对调身份,使人能够直接快乐的从事生产,在相对公平的交易中自由支配劳动成果,使自由消费和自主消费套上自由劳动的外衣,由此以劳动带来的满足代替过度消费带来的满足,从而开辟另一种绿色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2.
[2]罗莹.从异化消费到生态消费[J].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报,2014(4):2.
[3]陈永森,蔡华杰.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Alienation
Based on Consumption Alienation
GUO Weizhong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consumer word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prevalence of consumption inevitable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mode has gradually changed, this change is also a double-edged sword, to promote and protect th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but also change peoples ideas and values. The main confusion of modern life is to satisfy the consumption, which results in a vicious circle of mass production, mass consumption and mass abandonment. Influence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spread wide range, to the world of ecological problems, small labor life, therefor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nsumer issue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rrect concept of consumption.
Key words: One dimensional man, alienation of consump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bor satisf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