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东北地区风气之先建中英一流合作学院
2017-04-01郭伟
郭伟
一、萨里国际学院是中英教育合作的结晶,引入了英国优质的教育资源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8月30日,教育部批准设立了东北地区首家具有授予中英双方学位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东北财经大学选择萨里大学作为合作对象的原因,以及引入萨里大学教育资源的方式。
阙澄宇:英国萨里大学是欧洲优秀的科研教学型大学,至今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萨里大学的管理学院是英国第一家兼获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和世界旅游组织(WTO)认证的管理学院,其旅游管理专业在《卫报》及《泰晤士报》全英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多年名列第一。近年来,萨里大学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在英国三大大学排名(《泰晤士报》《卫报》《完全大学指南》)中始終保持在前十的位置。该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毕业生就业率在英国各大学长期居于首位。东北财经大学与萨里大学从2001年就开始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科研合作。2002年,在保留与萨里大学本科层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2+2”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我校拓展了与萨里大学本科层次高科技企业管理专业“2+2”的合作模式,并选拔东北财经大学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到萨里大学管理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2006年,我校与萨里大学初步达成了两校共建合作办学机构的意向,并于2007年 8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我们合作的初衷是通过引进萨里大学的优势学科课程和培养模式,推动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也希望通过萨里国际学院的建立,进一步密切中国和英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联系,促进中英文化交流。
萨里国际学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质性地引入英国萨里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第一,合作开设的工商管理(跨国公司管理方向)、旅游管理(休闲与服务管理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是萨里大学的核心优势专业。在萨里国际学院,学生可以选择“2+2”(2年国内+2年英国)、“3+1”(3年国内+1年英国)或“4+0”(4年都在国内学习)三种模式,最终获得双方学位。第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中全面引进萨里大学优质课程。在英语教学中,萨里大学专门为萨里国际学院设计了英语教学培养方案,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萨里大学选派负责教学的副院长及近十名萨里大学教师长期在学院任教,改变了以往“飞来飞去”短期集中授课的模式,为学院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萨里大学也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活动,为学院教师发展提供支持。第三,坚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包括课程主要教材及配套阅读资料。学院的学习中心目前已经配备了萨里大学全部优质课程的教材、参考书等资源。学院发行的“萨里经济管理英文教材”已被成功运用到学院,以及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的教学中,在整个中外合作办学教材建设推进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四,全面引进了萨里大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制度,建立了完整、规范的内外部保障体系。在内部保障体系中,学院对教育资源输入、过程、输出的全环节都制定了标准,进行监控,使学院的办学与质量保障工作更加国际化、规范化。在外部保障体系方面,双方大学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对学院办学进行长期指导和监督。
二、萨里国际学院对东北财经大学
及其他中国高校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世界教育信息》:萨里学院所开设的专业体现了什么样的考虑?
阙澄宇:学院引进的萨里大学优秀教育资源对中方母体学校、同行及同类院校的教学实践、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等产生了良好影响及辐射作用。第一,如前所述,英国萨里大学是一所优秀的科研教学型大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专业都是萨里大学的优势专业,而东北财经大学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我校的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也具有很强的实力。工商管理专业于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聚类排名全国第六位,是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旅游管理专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中英双方的强强合作,使得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得以实现。第二,为辽宁及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贡献。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离不开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产业的发展。萨里国际学院开设的两个专业,一方面为东北经济振兴储备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了创新型人才,为东北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提升作出贡献。其中,跨国公司管理方向和休闲与服务管理方向在国内尚属首创,力求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以顺应休闲与服务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第三,萨里国际学院的国际化办学也促进东北财经大学相应专业的发展。东北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获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辽宁省示范专业,其国际化特色受到良好评价。
《世界教育信息》:学院在招生、教师选聘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什么样的考虑?
阙澄宇:在招生方面,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实行本科及研究生层次高等学历教育,纳入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在年度招生规模内按照专业招生目录分列,执行计划内招生。萨里国际学院工商管理(跨国公司管理方向)和旅游管理(休闲与服务管理方向)两个专业在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云南14个省份(直辖市)全部实行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在教师选聘方面,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与英国萨里大学的招聘标准一致。学院特别设立了教师招聘委员会,负责教师招聘工作。委员会与人事部门通过简历筛选、远程面试、现场试讲、校园面试、院长审核五个环节对应聘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学院面向全球招聘教师,要求应聘者具有世界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学院将教师队伍分为教研型和教学型两类,采用“终身教职”制度(Tenure),设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教师序列,达到科研和教学要求的教师方可获得终身教职。另外,萨里国际学院对于外籍教师的聘用及录用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外籍教师局的相关规定,尤其对于语言类外籍教师的选拔和聘任,要求应聘者必须来自于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或地区。
在人才培养方面,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以“人文精神与专业素养并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管理人才,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为自己的办学使命,按照商学院的国际标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萨里国际学院在教学中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体验”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综合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学习体验,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以及学生体验与满意是整个学院各项工作的核心点。学院构建了包括学业指导中心、学术英语学习中心、职业发展中心、校友中心、图书馆与学习中心在内的学业支持体系,该体系在大学四年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业支持,全方位、多角度地保证学生在学业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学院同时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聘请高级心理咨询师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保驾护航。从近十年办学经验看,萨里国际学院的毕业生达到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学院六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5%。双学位毕业生中,获得萨里大学一等荣誉学位人数年年攀升。选择继续深造的部分学生被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被宝洁、箭牌糖果、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普华永道、香格里拉等知名企业聘用。学生所体现出的良好素质,优异的毕业、就业情况,获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良好口碑。
《世界教育信息》:学院具备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发展面临哪些挑战?面对挑战又有什么样的愿景?
阙澄宇:萨里国际学院的办学特色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实质性地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对照国际标准建设国际化学院;三是独树一帜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四是学院中西合璧的校园文化;五是喜人的学生就业情况。其中,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五点我已经在前面介绍过,接下来我想着重介绍一下第三点和第四点。
在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上,2009年,学校依托萨里国际学院成立了校级研究机构“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是辽宁省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单位。研究中心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获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中外合作办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注重研究成果的决策咨询价值,出版专著2部,承担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9项,获得省级奖励2项,在《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2篇。2015年年底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签阅。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萨里国际学院有几个“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坚持以爱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坚持尊重与平等,突出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构建全面、立体的育人模式。通过搭建具有国际化学院特色的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大气、感恩、凝聚、超越”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道德与责任。学院建立了以“SURREY U BUDDY”为起点,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以跨文化学习、心理援助和就业指导为辅助,以学生综合测评为依据,以毕业感恩教育为终点,融合中西文化特点的综合学生管理体系。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通过组织和参加包括“涵雅悦读季”“国际文化节”和“文体艺术节”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涵养学识、开阔视野、感受文化、强健体魄、锻造意志、凝聚团队、收获爱与友谊。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被唤醒,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高。
萨里国际学院目前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有三点。首先,专业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萨里国际学院从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科研支持力度,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共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会进一步加强与萨里大学及其教师的科研合作,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完善学院的科研支持机制,不断提高专业学科建设水平。其次,与萨里大学合作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目前,东北财经大学与萨里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良好,但尚有深入合作空间。学院在未来将积极推动萨里大学教师与学院的科研交流合作,支持萨里大学选派更多的教师来学院任教,并组织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派驻教师与学院其他教师的学术合作。最后,“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创新有待加强。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层面对“互联网+”的提出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萨里国际学院虽然早在几年前就对魔灯(Moodle)、慕课(MOOC)等教学平台和技术的引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对于“互联网+”思维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待加强。我们在未来将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革新,改善教学效果。
萨里国际学院下一步将参照国际标准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加强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和利用,进一步开发科研合作平台,扩大国际合作研究领域,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拓展教师国际交流渠道,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三、萨里国际学院成立各类委员会,
高度重视内容治理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治理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教育的热点,萨里国际学院在教育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阙澄宇:首先,我们依法设立了联合管理委员会作为萨里国际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联合管理委员会由九人组成,其中包括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和七名委员。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都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由双方大学的高层领导担任,委员由我校推荐四名,萨里大学推荐三名。联合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萨里国际学院发展的重大事项,包括学院的发展战略、学院管理结构的调整、学院各项规章及制度的制定、批准上一财务年度的审计报告、批准下一财务年度的教育活动支出预算和学院教学活动监管方案等。
其次,我们在联合管理委员会下设执行小组,负责学院执行层面的决策,监督学院在学年内的运作。执行小组由六名委员组成,三名来自萨里大学,三名来自东北财经大学。
最后,萨里国际学院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内部治理机构,由教师代表、管理人员和学生组成不同的委员会进行各项决策。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课程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学生沟通委员会、考试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等,这种治理结构保证教师、学生的决策制定权与信息知情权,使学术权力、学生权力得到根本体现,这样学院内部各部门在加强横向管理的同时,可以实现员工的纵向交流,提高管理效率。萨里国际学院还定期组织召开“院长开放日”座谈会,通过学生与院长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反映和梳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搭建学生与学院沟通的平台,让学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精神诉求,也使学生了解学院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运行机制。
除此之外,萨里国际学院的内部治理还吸收用人单位及校友的各方意见。2009年,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与包括普华永道大连分所、大连英特尔公司、IBM有限公司、大连香格里拉酒店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整合优势资源,邀请企业高管及行业精英担任培训导师。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到学院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通过不断的讨论、修正,力求培养的毕业生符合学院办学目标,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1年,萨里国际学院迎来首届毕业生,学院随即启动了校友中心的建设工作。通过组建各地校友会、校友同行业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建立毕业生、在校生与学院的多向联络关系网,优化完善外部資源,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辅助学院与校友自身事业发展。
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
将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发挥智库作用
《世界教育信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由萨里国际学院联合国内各高校成立并于萨里国际学院设立秘书处,请您介绍一下该智库机构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取得的成果,以及今后的打算。
阙澄宇:2014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联合全国9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秘书处设在萨里国际学院,负责履行联席会的各项职能。目前联席会建设了中英文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联席会动态简报和研究简报,组织国际夏令营,开展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委托的《中外合作办学成本核算、学费标准衡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师资建设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典型案例研究》等专项课题研究,并承担了该司委托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以上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的撰写任务,该报告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得到国务院相关领导的重要批示。
未来,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的发起单位,萨里国际学院将继续发挥其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中的示范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凝聚智慧,分享经验,发现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深入研究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增强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力。
编辑 潘雅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