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交流合作浇灌中法友谊之花
2017-04-01郭伟李广平
郭伟+李广平
一、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果丰硕,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健康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9月,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正式成立,成为两国之间继高层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经对话之后的第三个副总理级年度对话机制,也是中法关系的第三大支柱。首先,请您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马燕生:长期以来,教育交流与合作一直是中法人文交流的核心领域,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框架内,双方教育部门紧扣各自发展与合作需求,同时努力兼顾双方共同利益,先后签署了数十项合作协议,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生交流、语言教学、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办学、教育督导等各个方面,其中既有开拓型合作,也有加强型交流。
2015年,中国选派了240名校园足球教练赴埃克斯-马赛、波尔多、图卢兹、蒙彼利埃等地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这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体育教师集体留学项目。我陪同到访法国的教育部时任副部长郝平专程前往当地看望这些学员。
此外,中法两国还积极探讨涉及大学生实习交流的项目,进一步丰富法国“中文国际班”项目内涵和形式,包括向职业院校增设并开放一门非语言类科目、为优秀学生赴华学习提供便利等。在使馆教育处的推动下,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合作开展了非通用语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为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培养亟需人才。可以说,一系列“接地气”的中法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在人文交流机制顶层设计下,陆续孕育而生并不断健康发展。
2016年6月30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在巴黎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刘延东表示,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以来,机制建设稳步推进,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形式内容推陈出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要汇聚民智民力,进一步增强两国人民的参与度、感知度和获得感,推进人文交流机制化、长效化,提升人文交流的高度、深度、广度、热度。
此次会上,双方又签署了数十项教育合作协议,一方面继续巩固高等教育、人员交流、语言教学、体育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如启动“中法中学”项目,促进双方中小学开展校际交流;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合作培养的高水平项目。此次会议的配套活动“中法高等工程教育论坛”总结了过去双方的合作成果,并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开展创新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此外,双方还合作举办了“中法青年众创论坛”,两国青年创业者和大学生会聚一堂,深入交流创业经验和体会。
根据双方有关协议,2016年中方继续选派240名校园足球教练员赴埃克斯-马赛、蒙彼利埃、图卢兹、波尔多和鲁昂等地进行培训;中法大学生体育交流活动也在两国蓬勃发展,通过互办友谊赛,两国青年交流热度节节攀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上双方还签署了合作建设巴黎国际大学城“中国之家”项目的框架协议,这是中法教育合作新的里程碑,也为中法人文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教育合作与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成果不断扩大,必将为开创更为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
二、平安在法留学是重中之重,
使馆教育处和各地各校学联积极发挥作用
《世界教育信息》:您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期间,亲历了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日渐增多、双方教育文化领域合作日益密切的局面。对此,您有什么建议给在法的中国留学生?
马燕生:近两年来,法国安全形势严峻,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因此使馆教育处一直将“平安留学”作为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指导各地学联和新建校级学联建立并完善应急安全机制,在全法已经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应急安全保障体系。无论何时何地发生涉及中国留学生的突发事件和事故,各地各校学联有关负责人都能及时到位并参与处置,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动。随着我国来法留学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安全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自2013年起,驻法国使馆教育处每年第四季度举办全法中国学联应急安全培训会,旨在加强学生干部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并为其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今年的培训会由全法学联承办,邀请了巴黎最大公立医院急诊主治医师纳娜博士和法国紧急醫疗救助热线急救培训部负责人于勒博士,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业急救技能培训,讲解深入浅出、实用性强且风趣幽默。同学们利用此次机会认真参加培训,并分享各自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我们还借助教育处网站、华文媒体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影响力,拓展宣传渠道、增强宣传效果。总之,使馆教育处的老师们将和各地各校学联干部共同努力,落实平安留学、健康留学,为广大留学生成功留学保驾护航。
为贯彻落实2014年12月召开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使馆教育处将2015年确定为“留学工作年”,确立并实施了“三个着力”赴法留学工作计划:一是配合国家创新创业需要,着力搭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平台,推动并促成“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在法国设立首个欧洲赛区;二是配合国家战略和重点行业发展人才需要,着力打造公派留学精品项目;三是立足法国实际,以组建校级学联为突破口,着力加强留学人员团体建设。
在法留学人员社团建设基础总体较好,但随着赴法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原有的以城市和地区为单位组建学联的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全方位开展留学工作的需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法国各地共有中国学联近50个,新建校级学联20个;中国高校法国校友会24个,比2013年增加近一倍;还有12个同教育处保持密切联系的专业人士协会。这三类留学人员团体关系密切,有些职能还互有交叉,形成了一个巨大网络,对团结、服务广大在法留学人员,“聚人心、接地气”发挥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法国高职教育特色鲜明,
学徒制有利于激发“工匠精神”
《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耳目一新。请问,法国教育也强调“工匠精神”吗?
马燕生:众所周知,很多世界知名的奢侈品品牌都来自法国,出自法国的能工巧匠之手,这些成绩不仅与法国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有关,也与法国教育体系重视各个级别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法国职业教育学徒制鼓励学生进入中职和高职院校学习,并有效激发工匠精神,我认为这就是法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制,法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两年制,许多公立大学和高中举办高职教育。在中国,众多高等院校是四年本科教育,而且许多高校刻意区分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存在着对高职教育的轻视与偏见。在法国,许多高中举办高级技师班(二年制),全法有2300多个,学生毕业被授予高级技师证书,可直接就业;许多公立大学设有技术学院(二年制),可授大学技术文凭,优秀毕业生也可转攻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这是因为法国认为公立大学和职业教育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比如,大学教师不仅教授本科生、硕士生,也要给高职学生上课;许多大学校园内设置了职业教育的实习车间和场所。
中国高校四年制本科生大多是朝着研究式人才方向培养的,这与就业市场的需求显然有巨大偏差。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法国教育界有人认为,云集精英学生的工程师学校提供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精英式职业教育。近十年来,为适应就业需要,许多法国工程师院校逐步实行双轨制培养模式,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还要争取拿到一个与管理相关的硕士学位。因此,他们既是高层次专才,也是复合型人才。
法国教育实行学徒制,学校的导师和企业的“师父”都会为学生提供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工,还可以通过劳动取得合理报酬。这种体制有利于鼓励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有效激发工匠精神。我认为,这是中国应该向法国学习的地方。
在法国,就业情况最好的有两种人才——“精英大学校”毕业生和有一技之长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当前,中国青年劳动力最大的缺口不是普通大学毕业生,而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
四、赴法留学生应扩宽专业选择,
学好法语,努力成为中法交流的使者
《世界教育信息》:您刚才谈到了奢侈品品牌,法国在这一领域享有盛誉。同时,奢侈品管理专业也吸引了众多中国学子的目光。您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马燕生:目前,中国在法留学生总数已突破4万。留学生们万里迢迢来到法国,在这里度过宝贵的人生阶段,希望将来能够学有所成,实现自身追求和梦想。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要因人而异。首先,要看学生有能力学什么。如果是希望到法国念本科的高中毕业生,用中国高中毕业会考的成绩直接申请法国的精英大学,成功率是很低的。但如申请法国普通高校的本科,则是有可能的。现在,奢侈品管理专业在中国炒得很热,到法国学习的学生人数很多。事实上,不少商校的奢侈品管理、品牌管理等专业水平一般,但收费不低,不建议大家“一窝蜂”学这个专业。
目前,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许多人是选择英语授课课程的,因为法国很多高校的硕士课程可以使用英语教学。我遇到过不少到法国留学几年但基本法语都讲不好的中国学生。到法国学习却不能成功掌握法语,可以说这是有很大缺憾的留学。在法国留学2~3年,就算拿到了学位却不大会讲法语,说明这个学生跟法国社会缺少交流,这就谈不上社会融入,更谈不上成为中法交流的使者。
五、来法留学应在国内打牢语言基础
《世界教育信息》:现在,留学日趋“低龄化”,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马燕生:尽管国家鼓励留学的政策中不包括“小留学生”,但是家长和学生有权利选择出国留学,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站在对学生、家长和家庭负责的角度来说,我们不鼓励高中以下的学生出国留学,高中以上但未成年的学生则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监护人才能出国留学。
目前,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的趨势明显。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学生适应能力越差,家长和学生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因此,孩子在所在国的监护人和亲友一定要经常关怀并帮助解决问题,而且这类学生最好选择寄宿制学校。
我觉得,选择来法国留学,一定要事先把法国的教育体系研究好。千万不要没有目标出来留学,先学两年法语再做打算。学习法语,不要等来法国后再开始,可以在国内高校或语言培训机构先学起来,打下一定基础,这样来法后会更快地适应。我们发现许多中国留学生都很“抱团”,每天在一起上学、生活、讲中文,这样非常影响法语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六、中国政府奖学金助力两国学生交流,为中法友好关系的未来培养生力军
《世界教育信息》:教育对外开放不仅包括“引进来”,还包括“走出去”。来中国就读的法国留学生也日益增多,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以及使馆教育处所做的工作。
马燕生:近年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壮大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目共睹,中国各高校也在不断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通过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的积极推动,法国赴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质量显著提高。目前法国在华留学生已过万人次,每年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赴华学生人数持续增长,2016-2017学年达到112人,创历史新高。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已成为选拔法国优秀学生赴华学习深造的重要渠道。我们鼓励外国学生申请奖学金到中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比如,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社会、语言等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非常欢迎外国学生就读。目前,赴华奖学金生录取率约为1/4,以后申请的人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随着中法高校间合作交流规模的扩大,法国各高校与国内高校的学生交流与科研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频繁与密切。法国学生赴华的学习领域也愈加广泛,除了进行语言学习,涉及专业已涵盖经济、历史、法律等方面,并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扩展至西安、成都、昆明、武汉等地的高校。通过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这些法国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学会用客观、理性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毋庸置疑,这些精通两国语言、文化、生活方式、世界观的青年人才将会成为推动中法交流的重要使者,为促进中法关系增加全新活力。
七、中法高等教育互学互鉴,
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来,中法高校间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您如何评价当前中法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及其前景?
马燕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法高等教育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应该说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法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体系完备,以精英教育见长。2013年启动的高教重大改革,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新一轮高等院校重组,加强多学科交叉和专业协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水平,同时提高法国高等教育的世界知名度和吸引力。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名校和重点学科专业已位居世界前列。尽管如此,法国高等教育的不少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仍然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在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法国高校希望继续扩大中国优质生源,中国高校希望两国继续加强高端人才联合培养,不断丰富合作办学形式并扩大规模。因此,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仍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编辑 潘雅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