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成年人
2017-04-01邱苑婷
邱苑婷
“跟你说,现在的小朋友都是老司机。”看完文章,朋友发来这么一条消息。朋友长期做家教,有一手和小孩打交道的好本领,但他并不打算与我分享细节:“尺度太大,只是说出来都怕被抓去关。”
事情的另一边,则是我身边的成人朋友们,他们纷纷要求借阅北师大这套引起争议的儿童性教育教材。网上脱销买不着了,北师大出版社书店也接近断货,店员一听闻要来买儿童性教育教材,就数落后知后觉者:“这事儿都快翻篇了才来?六年级的没了!”
而先到先得的幸运儿在如饥似渴翻完了这套教材后,多半发出这样的感慨:“啊,好多东西我之前也不知道啊。”“啊,如果我小时候有这么套教材多好啊。”
反差之鲜明,让人忍不住笑出声。话说回来,还要感谢杭州萧山的那位家长,一人的困惑,或许在冥冥中启蒙了一批尚年轻的父母。但面对这样一套苦口婆心的教材,在信息纷杂的网络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真愿意买账吗?
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这点,各位看官从原文中也定看出了眉目。于是,儿童性教育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各自占山为王:激进派说,正是为了凿开一扇窗,我们才要趁现在敲掉一面墙;保守派说,中国有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文化基底,得适应环境,慢慢来。两派皆旁征博引地以各种理论、数據证明自己的论点,在微博微信上也大有拉锯之势。
各派都有“专家”,这下问题来了,家长们信哪一个?
家长很焦虑,现实很粗暴。多半不是根据科学、逻辑进行判断,他们最终会选择相信和自己理念相近的专家。细想一下,这和人们看到一则《惊人!这八种食物里竟含有致癌物质!转发给你的家人!》之类的养生文,然后选择相信、转发的举动,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
我其实不太喜欢教育这个词。它带着等级色彩,带着浓厚的成人自大口气——我一直好奇,怎么会有人自大到有信心可以教人、育人?如果说唯有一件事是可教的,那么就是教人认识自己的无知吧。正如这次风波,它让无数人意识到,在教育这件事上,教育“熊家长”比教育熊孩子重要得多——嗯,比想破脑袋怎么买个天价学区房,要重要一百倍。
2017年第8期封面报道《儿童性教育 当乌托邦遇上坚硬现实》
风波之后,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一时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二三十家媒体找上门来,他们内部开会决定,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这事也有戏剧性的另一面:蹭热点、借机发声的专家,此时以坚定的反对派立场站出来,竭力搏出位。外人看起来是观点之争,圈内人闲话时说,这背后不过是一个“利”字。
于是我们会发现,在儿童性教育这件事里,让风波愈演愈烈的,不是儿童,不是性,也不是教育。煽动着舆论争端的木偶线,牵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手指上,只需敲敲键盘,便能让木偶动起来,翻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唇枪舌剑。
儿童性教育真正要教的,便也不是性——而是选择。面对纷杂各异的信息和价值观,选择相信什么,质疑什么,为何相信,为何质疑?这不只是孩子面临的考验,也是成人在迈入这个信息时代时要补的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人比孩子更危险:全社会的目光都在下一代身上,没有人耳提面命、督促着要教育他们。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偏见和固执也将更深地扎在他们的思想之笼里。
于是,当所有陆地都被信息的海洋淹没时,没有学会游泳的那群人,还在水里用走路的姿势妄图挣扎保命。更可怕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会游泳,还用言语鞭打着那群游泳的人:你们忘了自己曾经,也是走路的么?